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3篇大学生
  • 3篇心理
  • 3篇网络成瘾
  • 3篇高三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三学
  • 2篇高中生
  • 2篇儿童
  • 2篇高三学生
  • 1篇度洛西汀
  • 1篇心肺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健康问题
  • 1篇心理压力
  • 1篇心理压力分析
  • 1篇心理咨询
  • 1篇性格

机构

  • 18篇淮安市第三人...
  • 2篇淮安信息职业...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8篇杨海英
  • 5篇王从杰
  • 5篇郑直
  • 4篇黄成兵
  • 2篇王秀珍
  • 2篇刘利宏
  • 2篇宋波
  • 2篇徐朝英
  • 2篇徐进
  • 2篇杨丽
  • 2篇王建文
  • 2篇陈刚
  • 1篇倪小宇
  • 1篇沈琴
  • 1篇陈清
  • 1篇周刚
  • 1篇张巧林
  • 1篇赵智娟
  • 1篇周娟
  • 1篇李湖

传媒

  • 7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教育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家庭回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自我家庭监管照顾。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FES-CV和GQOL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FES-CV除道德宗教观外,其余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庭通过定期健康教育指导,能有效改善家庭环境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赵智娟杨海英黄成兵沈琴张春香徐彬
关键词:健康教育抑郁症家庭环境生活质量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与个性、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王秀珍郑直唐玉和杨海英王建文
关键词:儿童父母养育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MDD)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MDD患者分为研究组(rTMS+艾司西酞普兰,n=40)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n=40),疗程12周。以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和自动思维问卷(ATQ)评分为疗效评估指标,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共完成74例,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间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年限和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第4、8周末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③治疗后两组ATQ总分较基线时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的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且缩短了起效时间,是较好的增效方法。
杨海英郑直黄成兵孙太鹏张丽闫成波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
大学生精神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精神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用网络成瘾测查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组SCL-90总分和全部因子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网络成瘾与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性和抑郁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精神健康水平对网络成瘾具有影响作用。
唐玉和刘利宏郑直杨海英倪小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水平关系的调查
2014年
我们研究中学生精神健康水平各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期为网络成瘾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杨海英陈清杨树前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
高三学生应对方式和个性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在校高三学生应对方式、个性因素进行调查,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350名高三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个性因素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学生面对应激时,主要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外向型个性倾向学生面对应激时,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精神质人格倾向的学生面对应激时,多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结论]研究不同个性高中生的应付方式特点,对不良行为的干预,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徐朝英杨海英
关键词:高三学生心理护理
rTMS与度洛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认知改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与度洛西汀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GAD患者分为r TMS治疗组(30例)和度洛西汀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第1、2、4周末,两组HAMA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r TMS治疗组WCST正确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度洛西汀治疗组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r TMS与度洛西汀治疗GAD疗效相当,且两者均能不同程度改善GAD患者的认知功能。
孙太鹏黄成兵王秀珍杨海英陈刚周刚郑直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P300WCST
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6的水平及其发病机制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细胞免疫改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1例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评定及IL - 1β ,IL - 6的检测 ,并以 2 1例健康者作对照。 结果 抑郁症治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经 4~ 10周左右治疗后 ,二者明显下降。但疗前HAMD评分高低与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并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免疫系统激活及炎症反应确实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但本研究尚不能确定抑郁症严重度 (HAMD评分 )与血清IL - 1β及IL - 6水平存在相关性。
王从杰宋波周娟杨丽李湖王建文陈汇杨海英
不同个性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个性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EPQ-N得分高的大学生其应付方式主要以“自责”、“幻想”为主;EPQ—E得分高的大学生其应付方式主要以“解决问题”和“求助”为主;EPQ—P得分高的大学生少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付方式;EPQ—L得分高的大学生通常使用“解决问题”,而少用“幻想”类应付方式。结论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其应付方式类型存在差异性。
唐玉和杨海英杜俊秋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查表、Beck焦虑量表(BAI)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7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网络成瘾测查表总分≥40分者纳入网络成瘾组(成瘾组)172名,<40分纳入非网络成瘾组(非成瘾组)574名。结果: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23.06%。成瘾组以男性为多(P=0.000);上网目的以聊天和玩游戏为主(P=0.000);上网地点多在校外(P<0.05)。成瘾组BAI和BDI评分平均分别为(29.90±8.43)分和(14.05±9.72)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25.37±5.32)分和(7.83±6.58)分(P<0.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焦虑和抑郁是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差于非网络成瘾者;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行为。
杨海英王从杰唐玉和刘利宏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健康大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