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昊天

作品数:25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土壤
  • 7篇植被
  • 5篇腾格里沙漠
  • 5篇荒漠
  • 4篇植被区
  • 4篇生物土壤结皮
  • 4篇土壤呼吸
  • 4篇土壤结皮
  • 4篇结皮
  • 4篇降雨
  • 4篇固沙
  • 3篇野外
  • 3篇植物
  • 3篇生物过程
  • 3篇生物量
  • 3篇数据自动采集
  • 3篇碳通量
  • 3篇自然降雨
  • 3篇枸杞
  • 3篇物量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5篇杨昊天
  • 17篇高艳红
  • 14篇刘立超
  • 12篇李新荣
  • 11篇王增如
  • 6篇李刚
  • 5篇李小军
  • 5篇赵洋
  • 5篇贾荣亮
  • 3篇刘玉冰
  • 3篇赵蓉
  • 2篇黄磊
  • 2篇王艳莉
  • 2篇张志山
  • 1篇谭会娟
  • 1篇马全林
  • 1篇虎瑞
  • 1篇陈永乐
  • 1篇唐卫东
  • 1篇李刚

传媒

  • 8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本发明涉及野外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本发明在野外作业时,通过V型遮雨槽截留降雨,以实现减少降雨的控制,V型遮雨槽截留的雨水通过引流器和集雨槽汇入雨量采集器后,被截留的雨水通过增雨管以滴灌的方式渗...
王增如李新荣杨昊天高艳红
文献传递
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本实用新型在野外作业时,通过V型遮雨槽截留降雨,以实现减少降雨的控制,V型遮雨槽截留的雨水通过引流器和集雨槽汇入雨量采集器后,被截留的雨水通过增雨管以滴灌...
王增如李欣荣杨昊天高艳红
文献传递
腾格里荒漠红砂-珍珠群落CO_2收支变化及其不同观测方法间的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低、生产力低下,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被长期忽视。为探讨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各组分的变化规律,以腾格里荒漠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 Maxim.)-珍珠(Salsola passerina Beg.)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式法研究了该群落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将该方法所获得的NEE结果与涡动相关法观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红砂-珍珠群落NEE的日变化表现为,在6:00—9:00左右出现一个CO2吸收的高峰值,随后在12:00—15:00左右出现一个CO2释放高峰值。红砂种群、珍珠种群和整个群落NEE的平均值分别为0.018、0.020和0.028 mg CO2m-2s-1;(2)红砂种群、珍珠种群、土壤及整个群落生态系统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在12:00—15:00左右出现一个CO2释放的高峰值。红砂种群、珍珠种群、土壤和整个群落的生态系统呼吸的平均值分别为:0.121、0.062、0.029和0.040 mg CO2m-2s-1。以盖度为加权因子计算得到红砂种群、珍珠种群和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分别为:9%、21%和70%,由此可见,生态系统呼吸主要来源于土壤呼吸。(3)将箱式法和涡动相关法观测的NEE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观测的NEE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7。采用箱式法观测的NEE高于涡动相关法观测的结果,平均值分别0.028 mg CO2m-2s-1(箱式法)和0.015 mg CO2m-2s-1(涡动相关法),涡动相关法的观测结果与箱式法观测结果的比值为0.54。综上可得,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速率决定了生态系统呼吸的变化规律,采用箱式法可能高估了荒漠生态系统CO2的释放量。
高艳红李新荣刘立超贾荣亮杨昊天赵洋陈永乐李培广李刚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
冬季模拟升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
生物土壤结皮(biocrusts)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土壤表面、影响水分再分配、促进维管束植物定居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该系统重要的碳源和氮源。研究证实在湿润和光照条件下,温度是控...
张鹏李新荣谭会娟杨昊天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乙炔还原法光照条件
一种枸杞脱蜡装置
一种枸杞脱蜡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由四个侧板和一个底板组成,还包括电机和螺旋桨,箱体的侧板设有4个电机和2个固定桩;电机与螺旋桨连接;所述的固定桩上托有承载栏。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桨旋转,而且两两之间的电机的旋转方...
刘立超王增如刘玉冰杨昊天高艳红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枸杞清洗脱蜡装置
一种新型枸杞清洗脱蜡装置,包括箱体、隔水板、固定桩和承载栏,箱体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转轴与转动盘连接;箱体的内壁设有固定桩;固定桩上托有承载栏;转动盘上设有峰状波轮;电机与转动盘之间设有隔水板。本实用新型是通...
刘立超王增如刘玉冰杨昊天高艳红
文献传递
固沙植被区土壤呼吸对反复干湿交替的响应被引量:13
2015年
由降水的不连续性引起的土壤干湿交替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影响因子。在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固沙植被区土壤呼吸对不同降雨量(5、10、20 mm)条件下以10 d为降水周期的多重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降雨量条件下的多重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均在降雨后迅速增大,并在降雨0.5 h后达到最大值,尔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减小并恢复到降雨前水平。随着干湿交替过程的依次进行,最大和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及累积碳释放量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3个干湿循环周期平均呼吸速率和土壤碳释放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土壤呼吸速率峰值表现为第1个干湿循环周期土壤呼吸速率峰值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第2、3个周期各降雨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峰值显示出随着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说明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作用,且干湿交替程度(即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前期所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响应的重要因素。
赵蓉李小军赵洋杨昊天
关键词:土壤呼吸干湿交替腾格里沙漠
干旱沙区典型人工植被群落下土壤剖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1
2014年
对人工固沙植被区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群落和油蒿(Caraganakorshinskii)群落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气体采样,主要研究和讨论了不同类型人下植被区下土壤C02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和油蒿群落0~80cm处的土壤空气C02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O~40cm,油蒿群落下的土壤c02浓度值大于柠条,而在40cm以下则相反。其平均值分别为1229.3μmol·mol^-1和1242.7μmol·mol^-1,大于同一深度流沙下土壤CO2浓度值978.9μmol·mol^-1。土壤水分与二者的土壤CO2浓度变化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具有一致性,浅层40CN内油蒿群落下的土壤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大于柠条和流沙。而在40cm以下,则表现为柠条〉油蒿〉流沙。土壤温度对土壤CO2浓度的影响程度一般为流沙〉油蒿〉柠条,特别是流沙,在表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之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温度对油蒿和柠条样地土壤CO2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土壤水分含量是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剖面CO2浓度的关键限制因子,而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则为主要限制因子。据粗略估计,在0~80cm内,柠条和油蒿根系呼吸所占的比例约为30.7%0和33.3%。
黄磊张志山胡宜刚杨昊天
关键词:干旱沙区
土壤斥水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斥水性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可以出现在各种气候背景、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条件下,并且影响到地表水文过程的诸多重要环节,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有关土壤斥水性的研究是表面科学、生物学、土壤学以及物理学等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核心科学问题。复杂多变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目前量化其生态水文效应的困难所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对土壤斥水性的发生机理、影响因子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讨论,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促进我国相关研究,为生产实践及科学决策提供借鉴依据。
刘立超杨昊天李新荣高艳红贾荣亮
关键词:土壤斥水性生态水文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北方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植被建设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风蚀和水蚀的最为有效手段,而合理的植被建设需要考虑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在收集有关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后土壤水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植被建设(乔木和灌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总体上对深层(40 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产生显著降低作用(结合效应值为-0.40);乔木栽植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大幅度降低(-0.58),灌木栽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降低(-0.27),但其影响不显著;亚组分析表明,建植年限<20 a的乔木以及栽植在降雨量超过400 mm以上地区的乔木是导致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因素(其结合效应值分别为-0.62和-0.69);因此,乔木栽植对于土壤水分的消耗大于灌木,在该地区开展灌木栽植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李刚刘立超高艳红杨昊天王艳莉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土壤水分META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