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合法

作品数:35 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生态学重点学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土壤
  • 7篇温室
  • 6篇施肥
  • 6篇蔬菜
  • 6篇无公害
  • 5篇植株
  • 5篇病害
  • 4篇农药
  • 4篇无公害生产
  • 4篇无公害生产模...
  • 3篇堆肥
  • 3篇土壤肥力
  • 3篇土壤性质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作物
  • 3篇温室土壤
  • 3篇肥力
  • 3篇保护地
  • 3篇不同施肥

机构

  • 3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35篇杨合法
  • 29篇李季
  • 8篇范聚芳
  • 5篇梁丽娜
  • 4篇徐智
  • 3篇郝晋珉
  • 3篇孟艳玲
  • 3篇李国学
  • 3篇张陇利
  • 3篇牛灵安
  • 3篇黄雅曦
  • 3篇王绍雷
  • 3篇牛新胜
  • 2篇曹志平
  • 2篇倪永珍
  • 2篇张书奎
  • 2篇张起刚
  • 2篇沈广城
  • 2篇闫勇
  • 2篇韩卉

传媒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核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土壤
  • 1篇长江蔬菜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4
  • 1篇199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醋液在防治植物土传病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竹醋液在防治植物土传病害中的应用,所述植物土传病害为猝倒病;所述植物为黄瓜和菠菜。本发明将所述竹醋液稀释后,在植物幼苗定植前用稀释200倍的竹醋液浇灌育苗基质,用量为每立方米1L稀释的竹醋液,可有效防治黄瓜和菠...
杨合法李季张泽宇
不同种植模式对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长期实行有机模式、无公害模式和常规模式的温室菜地进行黄瓜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为有机模式〈无公害模式〈常规模式,有机模式硝态氮淋失最小,无公害模式次之,而常规模式硝态氮淋失最为严重。全生育期内0~200cm土体硝态氮总含量常规模式、无公害模式和有机模式分别为835、774和388kghm-2。有机模式并没提高土壤中有效硝态氮相对累积量,生育期内100~200cm土层硝态氮平均相对累积量常规模式、无公害模式和有机模式分别为53.8%、52.7%和55.7%。
梁丽娜杨合法徐智张陇利李季
关键词:温室硝态氮
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产模式施肥,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g/kg,38.43mg/kg,47.68mg/kg,119.22mg/kg;无公害生产模式施肥年均增加5.93g/kg,20.05mg/kg,41.67mg/kg,45.49mg/kg;常规生产模式施肥,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年均增加2.24g/kg,1.04mg/kg,33.84mg/kg,但速效磷含量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试验条件下,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杨合法范聚芳解永丽李季
关键词:施肥保护地土壤肥力作物产量
钝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吸附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试验探讨了静态条件下沸石和草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和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重金属钝化剂沸石和草炭中加入重金属溶液(Cu2+、Mn2+、Zn2+、Pb2+、Cd2+)的浓度越大,钝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越多;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略有不同,草炭>沸石;草炭对重金属的吸附亲和力顺序为Zn2+>Mn2+>Cu2+>Cd2+>Pb2+;沸石的为Zn2+>Cu2+>Mn2+>Cd2+>Pb2+;两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性,Langmuir方程不适宜描述两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等温吸附过程,其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黄雅曦李季李国学杨合法黄妍徐连双
关键词:钝化剂等温吸附重金属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为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EM堆肥,即有效微生物制剂+堆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11 a施用EM堆肥、传统堆肥、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目、19科、39属土壤线虫,包括15属食细菌性线虫、4属食真菌性线虫、14属植物寄生性线虫和6属杂食-捕食性线虫。植物寄生性线虫是优势营养类群,小杆属(Rhabditi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和盘旋属(Rotylenchus)是优势线虫属。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性线虫数量为EM堆肥>传统堆肥>对照>化肥。土壤线虫可用作施肥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胡诚曹志平白娅舒杨合法
关键词:施肥营养类群
应用^(15)N研究沙地冬小麦不同时期追施N肥的效应被引量:2
1994年
^(15)N示踪试验表明,在黄河故道细质沙土上,小麦返青期或起身期“一炮轰” 追肥,虽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营养体干重,但与分次追肥相比,穗粒数明显降低,后期营养体脱肥早衰,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后导致千粒重降低而减产。此外,分次追肥可以增加小麦对土壤N和肥料N的吸收量,提高肥料N利用率,降低肥料N损失率。在分次追肥各处理中,以起身期和孕穗期两次追肥的效果为最佳。
张起刚郭建文杨合法魏相群
关键词:小麦施肥氮肥
万寿菊秸秆生物有机农药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万寿菊秸秆生物有机农药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万寿菊秸秆生物有机农药是由VT菌剂、万寿菊秸秆、菜籽粕和水按1‑3:8‑10:10‑12:11‑15的重量比在开盖容器中常温堆码发酵15天后,经过...
杨合法李季张泽宇
文献传递
沼肥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杨合法范聚芳牛新胜李季
关键词:沼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土壤性质黄瓜
一种蛋黄油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黄油农药,所述蛋黄油农药的有效成分包括植物油和卵黄;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胡麻油、芝麻油、玉米油、蓖麻油、大豆油、棉籽油、米糠油、葵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卵黄为鸡蛋黄、鹅蛋黄、鸭蛋黄、...
杨合法李季张泽宇
文献传递
华北平原典型农区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林网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农地细碎化的杏园村、西魏村和农地规模经营的东刘庄村为例,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防护林的影响及其根源。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林网结构和配置造成破坏。农地细碎化的林网网格增大,主带距是华北平原区推荐值的2.70倍。农地细碎化林网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杏园村和西魏村约53.8%的干道北侧无林木,干道北侧林带林木数量平均比南侧显著减少60.8%;其紧邻农田行树木密度为0~26株·50m-1,比次邻行的数量显著减少25.8%(P〈0.05),比东刘庄减少47.3%。据林带面积与林木数量关系的拟合曲线,东刘庄村林木最高密度为23.2株·100m-2,比其余两村高56.5%。多数农户反对田边地头栽树,经营林网技术匮乏。人多地少矛盾是林网毁坏的深层原因,林木胁地是其直接原因,农地细碎化激化了这些矛盾。土地整理规划是解决现状的根本途径,同时不可忽视社会教育和管理。
牛新胜王绍雷吕振宇沈广城郝晋珉牛灵安杨合法闫勇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农田防护林华北平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