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

作品数:29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血症
  • 11篇热毒
  • 11篇热毒平
  • 11篇中暑
  • 11篇内毒
  • 11篇内毒素
  • 11篇内毒素血症
  • 7篇毒素血症
  • 7篇中暑内毒素血...
  • 6篇细胞
  • 5篇心肌
  • 5篇中药
  • 5篇中药复方
  • 4篇心肌纤维
  • 4篇心肌纤维化
  • 4篇血府
  • 4篇血府逐瘀
  • 4篇血府逐瘀汤
  • 4篇逐瘀
  • 4篇逐瘀汤

机构

  • 2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四川中医药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杨光
  • 14篇罗炳德
  • 12篇李文
  • 9篇吕琳
  • 5篇邹飞
  • 4篇吴少瑜
  • 4篇张国华
  • 4篇郭进强
  • 4篇张培
  • 3篇谭庆
  • 3篇吕阳
  • 2篇路一平
  • 2篇邓燕
  • 2篇饶进军
  • 2篇万为人
  • 2篇吴娴波
  • 2篇陈之朋
  • 2篇周磊
  • 2篇杨迎暴
  • 2篇王静瑜

传媒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毒平抗中暑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热毒平对抗中暑的作用,为防治重症中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高温中暑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存活时间和致泻作用。结果热毒平组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腹泻鼠数增多。结论热毒平对中暑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腑泄毒为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杨光罗炳德李文路一平谭庆张培
关键词:热毒平中暑内毒素血症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RT-PCR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梁雪兰杨光罗炳德李文
关键词:热毒平NF-KB中暑内毒素血症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干球温度 (4 2± 0 . 5 )℃、湿球温度 (3 5± 0. 5 )℃、相对湿度 60 %± 5 %的条件下建立中暑模型 ,应用热毒平、地塞米松等药物 ,观察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存活时间、 3h死亡率。结果热毒平组比地塞米松组、西黄芪胶组和高温中暑组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慢 ,分别为 0 . 0 2 3℃ /min、 0 . 0 48℃ /min、 0. 0 3 0℃ /min、 0 . 0 43℃ /min (P <0 . 0 5 ) ;较其他三组动物的存活时间长 ,分别为 198 88min、 113 88min、 164 63min、 12 5 63min (P <0. 0 5 ) ;比其他三组动物的3h死亡率低 ,分别为 2 5 %、 10 0 %、 75 %、 75 % (P <0. 0 5 )。提示热毒平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李文罗炳德杨光路一平谭庆张培邹飞
关键词:热毒平中暑内毒素血症
一种抗心肌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心肌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的原料药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抗心肌纤维化效果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大鼠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效果最佳,治疗...
张国华吕琳吴少瑜周磊陈凯庄宇鑫刘馨党文振田楠楠隋育坤纪玉恒张宇彬谭绍斌杨光周晓丽高明龙
文献传递
热带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的研制被引量:3
2006年
基于校园网和广东省专业信息资源库平台,利用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3.0版本,挖掘和利用国内外热带医学教育和科研成果,构建了涵盖热带医学各个领域的“热带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立能为院校提供丰富的热带医学信息资源,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远程和继续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为热带医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供平台。
吴娴波罗炳德杨光李文邹飞陈立明
关键词:热带医学资源库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探讨-对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中暑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总胆汁酸(TBA)循环酶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用电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热毒平组小鼠血中SOD含量和MD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其他阳性对照组。结论热毒平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这是其抗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梁雪兰杨光罗炳德李文
关键词:热毒平抗脂质过氧化
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药穿心莲的有效成分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的疗效,为防治重症中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新穿心莲内酯75、37.5、5、1 mg/kg组以及穿心莲内酯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和高温对照组,观察动物肛温上升速率和存活时间。结果与其他组比较,新穿心莲内酯5 mg/kg组动物肛温上升速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新穿心莲内酯是治疗中暑的有效药物,且5 mg/kg的给药量效果较好。
谭非罗炳德杨光吕阳李文郭进强
关键词:中暑内毒素血症
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青蒿衍生物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为该类药物应用于重症中暑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变化,RT-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组TNF-a的含量和TLR4mRNA表达低于高温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TLR4mRNA表达,减少TNF-a的含量,应是青蒿琥酯拮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吕阳罗炳德杨光张培李文郭进强
关键词:中暑内毒素血症青蒿琥酯信号转导
血府逐瘀汤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抗高血压心肌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HPLC法建立血府逐瘀汤免煎颗粒指纹图谱;心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胰酶消化组织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心肌成纤维细胞,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
赵想玲杨光吕琳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
一种具有专一性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及抗炎作用的短脂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专一性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及抗炎作用的短脂肽,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短脂肽是由C6~C20脂肪酸与通式为KWKW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本发明的短脂肽能够专一性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减少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何坚杨光王静瑜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