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丽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茶树
  • 3篇抗病
  • 3篇抗虫
  • 3篇抗性
  • 3篇茶树品种
  • 2篇毒性效应
  • 2篇抗病性
  • 2篇抗虫性
  • 2篇抗性机制
  • 2篇基因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BT蛋白
  • 2篇病虫
  • 2篇病虫害
  • 2篇病原
  • 2篇茶尺蠖
  • 2篇尺蠖
  • 2篇虫害
  • 1篇叶枯病

机构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杨丽丽
  • 4篇高旭晖
  • 3篇杨云秋
  • 3篇梁丽云
  • 3篇郑高云
  • 1篇孙钦玉

传媒

  • 2篇福建茶叶
  • 1篇茶业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和茶尺蠖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试验通过对上梅洲、福云六号、乌牛早、龙井长叶、浙农113、农抗早、舒茶早、龙井43、平阳特早、白毫早等十个茶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和抗虫性的鉴定。在抗病性方面,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了各品种对茶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杨丽丽
关键词:茶尺蠖抗病性抗虫性
文献传递
茶云纹叶枯病病原菌侵入与叶位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茶园调查和室内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云纹叶枯病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侵入与不同叶位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病害症状主要出现在成、老叶上。2006年嫩叶组、成叶组和老叶组3处理的病叶率分别为0.89%、18.89%、10.67%,2007年分别为2.00%、19.56%、13.78%,其中嫩叶、成叶上的病害都是当年病菌侵染所致。茶枝离体接种时,症状出现在嫩叶和成叶上,而且以前者为多,2006年3处理的病叶率分别为15.28%、9.73%和0%,2007年分别为12.50%、8.73%和2.78%。结果显示:分生孢子的侵染叶位以嫩叶为主,在各类叶片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但只有部分能够形成附着胞,在嫩叶和成叶上形成率较高,老叶上几乎不能形成。不同叶位的解剖结构如角质层厚薄、栅栏组织层次多少、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紧等都与病菌侵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旭晖郑高云梁丽云杨丽丽杨云秋
关键词:茶云纹叶枯病分生孢子附着胞病情指数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在实验室内分离、纯化了茶赤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theicola),对舒茶早、白毫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云六号等10个品种进行了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即茶树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杨丽丽孙钦玉杨云秋高旭晖
关键词:茶树品种抗性鉴定
十个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和茶尺蠖抗性的研究
本试验通过对上梅洲、福云六号、乌牛早、龙井长叶、浙农113、农抗旱、舒茶早、龙井43、平阳特早、白毫早等十个茶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和抗虫性的鉴定。在抗病性方面,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了各品种对茶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杨丽丽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茶尺蠖品种资源抗病性抗虫性
文献传递
茶树抗病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围绕茶树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研究状况作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建立茶树品种抗性评价体系、筛选兼抗多种病虫品种的研究方向。
杨丽丽郑高云梁丽云杨云秋高旭晖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抗性机制
Bt-mCty1Ac基因在抗虫转基因玉米种的表达及其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以我国自主研发获得的转Bt-m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及其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郑58为研究材料,利用ELISA法对外源抗虫基因Bt-mCry1Ac在玉米生育期内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
杨丽丽
关键词:BT蛋白斑马鱼毒性效应饲用安全性
文献传递
Bt-mCry1Ac基因在抗虫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及其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以我国自主研发获得的转Bt-m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及其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郑58为研究材料,利用ELISA法对外源抗虫基因Bt-mCry1Ac在玉米生育期内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
杨丽丽
关键词:BT蛋白斑马鱼毒性效应
文献传递
茶树病原真菌侵染初期的病理分析
2007年
茶树病害种类很多,大多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其侵入机制可分为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通过分析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的条件与程序,茶树病原真菌在组织内的寄生和扩展,茶树细胞和组织对病原真菌的防卫反应,旨在为茶树主要病害的无害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高旭晖杨丽丽郑高云梁丽云
关键词:茶树病害病原真菌防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