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来伟旗

作品数:115 被引量:5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毒性
  • 21篇血糖
  • 19篇小鼠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6篇毒理
  • 16篇四氧嘧啶
  • 14篇毒理学
  • 13篇多糖
  • 13篇急性毒性
  • 13篇茶多糖
  • 12篇食品
  • 11篇安全性评价
  • 10篇胰岛
  • 10篇胰岛素
  • 10篇糖尿病小鼠
  • 9篇代谢
  • 9篇毒性研究
  • 9篇血脂
  • 9篇胶囊

机构

  • 115篇浙江省医学科...
  • 5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江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浙江省实验动...
  • 1篇杭州市卫生监...
  • 1篇杭州市卫生局

作者

  • 115篇来伟旗
  • 106篇王茵
  • 86篇陈建国
  • 83篇梅松
  • 45篇傅颖
  • 35篇刘冬英
  • 33篇刘臻
  • 25篇付颖
  • 19篇张岭
  • 18篇胡欣
  • 10篇马洁桃
  • 9篇李卫
  • 9篇龚幼菊
  • 8篇江月仙
  • 6篇陈日萍
  • 6篇么春艳
  • 6篇陆明暘
  • 6篇步文磊
  • 6篇朱染枫
  • 5篇吴加罗

传媒

  • 1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0篇浙江省医学科...
  • 10篇毒理学杂志
  • 8篇职业与健康
  • 6篇卫生研究
  • 4篇营养学报
  • 4篇食品安全质量...
  • 3篇卫生毒理学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调节血糖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壳聚糖调节血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四氧嘧啶导致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成4组,另设一个正常对照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壳聚糖0.25、0.50、1.00 g/kg体重,连续6周,每周称重一次;在实验2周末、4周...
陈建国步文磊来伟旗刘冬英梅松刘臻傅颖王茵
关键词:壳聚糖四氧嘧啶血糖糖耐量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
文献传递
茶多酚对高脂大鼠体重及血清中脂代谢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高脂大鼠体重及血清中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大鼠模型,设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茶多酚400、800、1500 mg/kg共5组,阴性对照组给予普通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和茶多酚400、800、1500 mg/kg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给予28 d,测定其血清中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400、1500 mg/kg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800和1500 mg/kg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茶多酚对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降低血清TC和血清TG的作用,具有较好的调节血清中脂代谢水平的功能,在降脂保健食品的开发领域有很大发展空间。
傅颖梅松陈建国来伟旗王茵
关键词:茶多酚高脂大鼠体重
复肝肽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复肝肽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正常对照组、1个CCl4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复肝肽+CCl4组(复肝肽的剂量分别为2.5、5.0、10.0ml/kg),每组10只。采用CCl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损伤情况。结果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复肝肽+CCl4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复肝肽+CCl4组小鼠肝脏组织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肝肽对四氯化碳急性染毒致小鼠肝损伤的愈复有促进作用。
傅颖梅松来伟旗王茵
关键词:环境污染四氯化碳急性毒性肝损伤
珍珠祛斑美容片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珍珠祛斑美容片保健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雌、雄大、小鼠急性经口MTD>20 g/kg体重,属无毒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未显示明显毒性。结论:珍珠祛斑美容片属安全的保健食品。
刘冬英傅颖梅松来伟旗陈建国王茵
关键词: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大鼠贫血模型的制备与血红素抗贫血作用的研究
失血与缺铁可引起动物严重贫血,本文探讨了大鼠失血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模型制备以及血红素抗贫血作用。从查阅到的资料分析,制造动物贫血模型的方法包括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但从本实验的结果分析,由于基础饲料铁含量...
王茵来伟旗陈建国梅松张炜煜
文献传递
瘦素基因5’端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LEP-2548 G/A SNP)与肥胖的关系
目的分析瘦素基因5’端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LEP-2548 G/A SNP)与肥胖的关系。方法从已发表的文献中纳入合适的研究,对肥胖者以及非肥胖研究对象进行LEP-2548 G/A的基因分型,然后运用Meta分析对结...
张岭陆明暘来伟旗李卫王茵
文献传递
蜂胶黄酮及其功效成分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蜂胶黄酮及其功效成分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蜂胶黄酮对大鼠血脂水平及脂质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体外观察蜂胶黄酮功效成分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结果蜂胶黄酮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P<0.05);在体外试验中,蜂胶黄酮可上调肝酯酶(HL)和7α-羟化酶(7CYP7A1)的活性水平(P<0.05);在胰岛素抵抗的L6肌管细胞中,蜂胶黄酮功效成分7-甲基白杨素、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和咖啡酸可明显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P<0.05);7-甲基白杨素0.4μg/ml以及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10μg/ml能显著降低L6肌管细胞对游离脂肪酸(FFA)的摄取。结论蜂胶黄酮可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脂质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李卫张岭刘冬英来伟旗陈建国傅颖梅松刘臻王茵
关键词:蜂胶黄酮脂质紊乱
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8
2011年
目的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 g/kg 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桑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升高,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清胰岛素、肝HK的分泌和肝糖元的合成,提高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促进体质量恢复的作用;桑叶多糖中剂量还具有促进肝PK分泌的作用,而对肝GSH-Px活性影响不明显;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均增高,桑叶多糖具有降低脏器指数的作用。结论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HK、PK活性等综合作用,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元合成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陈建国步文磊来伟旗刘冬英梅松刘臻孙丽华江月仙傅颖王茵
关键词:糖尿病糖耐量试验糖化血清蛋白抗氧化糖代谢
SD大鼠血象、脏体比正常值及相关性分析的探讨被引量:24
1999年
陈建国龚幼菊王茵来伟旗梅松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血象正常值
艾可泰牌排铅助长片安全性评价
2007年
目的为艾可泰牌排铅助长片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艾可泰牌排铅助长片对雌雄性小鼠和雌雄性大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g/kg体重,属无毒级。3种致突变实验均未显示出突变性,对大鼠30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大鼠30d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10g/kg体重。结论艾可泰牌排铅助长片2个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均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属安全的保健品。
傅颖梅松陈建国来伟旗王茵
关键词: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