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树海

作品数:32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历史地理
  • 10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边疆
  • 4篇族群
  • 3篇人类学
  • 3篇土司
  • 3篇民族
  • 2篇地方历史
  • 2篇信仰
  • 2篇叙事
  • 2篇仪式
  • 2篇中越边境
  • 2篇追寻
  • 2篇宗教
  • 2篇文化
  • 2篇历史人类学
  • 2篇旅游
  • 2篇民间信仰
  • 2篇跨国
  • 2篇回族
  • 2篇记忆
  • 2篇边境

机构

  • 17篇厦门大学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2篇杜树海
  • 2篇廖国一
  • 1篇江田祥
  • 1篇张先清
  • 1篇邓永飞

传媒

  • 5篇民族研究
  • 4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2篇民俗研究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社会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广西地方志
  • 1篇体育学刊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中共桂林市委...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民与国家之间——詹姆斯·斯科特的佐米亚研究及其批评被引量:18
2014年
詹姆斯·斯科特在其《不被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无政府主义者的历史》近著中提出山地社会以"无国家"为特征,但其本身又是一种"国家效应"的中心论点。本文在简要介绍该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宏观理论的建构及研究方法和思路加以总体评析;最后以中国南方山地的研究经验对其理论模型进行批评与修正。
杜树海
从广西左江上游地区民间宗教仪式看中国文化统一性被引量:8
2020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华琛从中国东南沿海区域民间宗教仪式研究经验出发,提出神明“标准化”与仪式“正统行为”命题,从形式、内容两分的视角,建构了一种从民间宗教仪式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在本文中,笔者考察了广西左江上游地区民间宗教仪式专家与仪式传统,发现民间宗教仪式经由不同仪式传统层叠而成,其中包括地方“底层”的传统,区域政治体的传统以及王朝国家的传统;在仪式的层级与体系里存在着一统性力量,王朝国家的传统起着法力传递与身份认证的关键作用。“层叠统合”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一种在地表现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杜树海
关键词:民间宗教仪式中国文化
北宋侬智高起事再研究——以起事前后广西左、右江上游区域历史的转变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侬智高在两个王朝之间,尤其是在面临交趾朝的强势扩张之时,曾经想自立建国,但是没有成功。他原来控制的地域势必为两个王朝所瓜分。对于宋、交双方来说,一场战争终究没有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计议"的方式达到目的。于是,一条界线也就因运而生。
杜树海
关键词:侬智高宋朝交趾
桂林模式:品牌依托 整合多赢——“大桂林旅游圈”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被引量:10
2005年
“大桂林旅游圈”已经初具雏形,其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县域旅游与市区旅游原有格局被打破,县域旅游之间整合程度提升。桂林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对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表现在道路交通建设、旅游线路搭配、旅游信息提供上。
廖国一杜树海
关键词:桂林旅游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中心城市县域旅游
土地权与人身权:清代广西土司地区土地文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清代之前,广西土司地区的土地、村落权属依靠历史、神话进行宣称,并且只是在土司阶层内部进行流动。进入清代,土地权属发生分化:土民掌握私造之田的土地权;膳田("膳村")的土地权仍然跟居住、耕种其上的民众没有关系,这种土地的交易意味着居住其上民众依附对象的转移。民国初年,当地民众运用订立契约、购买土地权的方式,在掌握土地权的同时建立国家层面认可的户籍与身份;役田的土地权性质介于造田、膳田之间,土民掌握"残缺的"土地权。有清一代,土民通过改变役田性质减轻劳役,逐渐掌握了役田的完整产权。清末民初,役田的劳役解除最终完成。土地权与人身权相辅相成的现象可以丰富中国契约、地权研究的总体理论。
杜树海
关键词:土地权人身权土司
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
杜树海
祖先记忆与边疆建构——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族群社会与历史变迁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防城港市一带在明清两代一直属广东廉州府钦州的西部,为钦州所辖。其北过十万大山为广西上思州,西与安南(越南)交壤。现今当地许多壮族人群均称祖先是随汉时马援南征交趾的部将,故有“马留人”之称。 ...
杜树海
关键词:壮族人群历史变迁
文献传递
皇帝、“国王”与土司——从“议征安南”事件前后看明嘉靖时期的帝国意识形态被引量:4
2016年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影响到中原王朝处理安南国内篡权行为的方式,还引致朝廷对于边境土司权力传承谱系的格外关注。在此种意识形态之下,不同人物、势力经历不同的命运境遇,展示不同的应对策略。
杜树海
关键词:大礼议土司意识形态
清末民初广西太平州“开圩”现象再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已有广西圩镇史研究偏重"经济史"的视角,两种重要的研究路径分别是:一、对圩镇数量进行计量分析;二、对圩镇发展原因与社会影响进行归纳、评价。但是清末民初广西太平州的"开圩"现象反映的是政治变动,即土司制度走向覆亡,土民逐渐解除与土司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杜树海
关键词:土司制度
人口较少民族生产方式转型的模式研究——以环北部湾广西京族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在新中国成立前,京族传统生产方式的特征在于生态适应。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京族生产方式的转型经历了由"国家主导"到"多元推动"的变迁,并认为"多元推动"转型格局的优点在于其可替代性,不足在于政府力量的"弱化"与"错位"。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两廊一圈"建设给京族生产方式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
杜树海
关键词:京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