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螺旋体
  • 4篇螺旋体病
  • 4篇钩端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病
  • 4篇传染
  • 3篇传染源
  • 2篇带菌率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鼠密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监测分析
  • 1篇合酶
  • 1篇非典
  • 1篇非典型肺炎

机构

  • 3篇四川省卫生防...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江油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杜娟
  • 5篇蔺鸿
  • 5篇黄自英
  • 5篇祝小平
  • 5篇郭宗琪
  • 5篇刘骊生
  • 5篇欧阳兵
  • 5篇刘伦光
  • 5篇魏敏
  • 3篇徐竹清
  • 3篇张林
  • 2篇袁珩
  • 1篇龚毅
  • 1篇吴建林
  • 1篇吴海燕
  • 1篇杨超美
  • 1篇黄开龙
  • 1篇孙乔

传媒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5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CR扩增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钩体病患者血清中钩体DNA ,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 ,测定患者血清钩体DNA和MAT法测血清中钩体抗体。结果  4 0份患者早期血清中PCR法检出阳性8份 ,5 3份血清中MAT法检出阳性 11份。结论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钩体病早期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
郭宗琪祝小平魏敏刘骊生黄自英蔺鸿欧阳兵刘伦光徐竹清杜娟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调查研究四川省 1993 -2 0 0 1年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传染源情况 ,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全省选择 10个监测点 ,进行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调查。结果 黑线姬鼠带菌率占第 1位 ,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 ,首次从牛尿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 结论 鼠密度、鼠带菌率、带菌鼠密度分别与钩体发病率呈正相关。黑线姬鼠是四川省稻田型钩体主要传染源。耕牛作为七日热群钩体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应继续调查。
郭宗琪黄自英刘伦光刘骊生欧阳兵魏敏蔺鸿祝小平张林袁珩杜娟徐竹清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鼠密度
四川省3起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刘骊生刘伦光魏敏欧阳兵郭宗琪黄自英蔺鸿祝小平杜娟
关键词:流行病学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调查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了解野鼠、耕牛和猪的钩端螺旋体带菌情况 ,探讨减少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 对野鼠鼠肾、耕牛牛尿和生猪猪肾进行钩端螺旋体菌株的分离培养。结果 在野鼠鼠肾和水牛牛尿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菌株。结论 野鼠仍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水牛为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
刘伦光郭宗琪蔺鸿魏敏欧阳兵祝小平张林刘骊生黄自英杜娟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四川省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调查
2003年
目的 :研究近年来江油市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流行的传染源情况 ,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钩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猪、牛带菌情况及鼠密度、种群构成等。结果 :该市平均鼠带菌率为 11.3 4% ,黑线姬鼠占其鼠种构成的 63 .64 % ,平均带菌率为 17.5 2 %。从钩体患者和动物中分离出的钩体 ,黄疸出血群占 98.5 6%。结论 :黑线姬鼠是江油市稻田型钩体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菌群的变化是造成流行重要因素之一。
郭宗琪欧阳兵黄自英黄开龙魏敏蔺鸿扬德军刘骊生刘伦光严志雄张林杜娟徐竹清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带菌率
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分析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 ,收集、整理、汇总四川省SARS病例资料 ,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来源和病例发现方式、临床症状及诊疗情况。结果  2 0 0 3年 4月 16日至 5月 7日是四川省SARS疫情发生的高峰 ,其中泸州市和广元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 6 0 %,病例中民工占 6 8%;2 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 ,男女发病之比为 1.5∶1;80 %的病例来源于广东省。患者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 ,X线胸片有阴影。结论 四川省SARS病例均为输入性 ,人员流动 (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是影响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主导措施 (设立留验站、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 )的防制方法 ,有效控制了疫情。
孙乔杜娟吴建林吴海燕祝小平杨超美龚毅袁珩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