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阳

作品数:188 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专利
  • 8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机械工程
  • 29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理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电气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超磁致伸缩
  • 17篇换能器
  • 15篇机器人
  • 13篇超磁致伸缩换...
  • 13篇超声
  • 12篇刀具
  • 12篇变幅杆
  • 11篇球头
  • 11篇球头铣刀
  • 11篇绕组
  • 11篇铣刀
  • 11篇结合面
  • 10篇爬壁
  • 9篇刀具磨损
  • 8篇旋翼
  • 8篇有限元
  • 8篇声换能器
  • 8篇微凸体
  • 8篇铣削
  • 8篇接触刚度

机构

  • 184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西安昆仑工业...
  • 3篇桂林电子科技...
  • 3篇重庆大学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苏州融萃特种...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莱芜职业技术...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西安航天动力...
  • 1篇西安职业技术...
  • 1篇电信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188篇李鹏阳
  • 90篇李言
  • 49篇杨明顺
  • 42篇袁启龙
  • 26篇王权岱
  • 23篇李淑娟
  • 19篇郑建明
  • 18篇刘强
  • 15篇孙健
  • 14篇肖继明
  • 11篇王凯
  • 11篇董永亨
  • 10篇王世军
  • 10篇孔令飞
  • 10篇肖旭东
  • 9篇李旗
  • 8篇汤奥斐
  • 8篇李剑
  • 6篇杨振朝
  • 6篇徐海峰

传媒

  • 10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中国机械工程
  • 8篇机械科学与技...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机械强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工业大学...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机床与液压
  • 2篇工程图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2005中国...
  • 1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模具技术
  • 1篇机械传动
  • 1篇黄河.黄土....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宇航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3篇2023
  • 18篇2022
  • 16篇2021
  • 17篇2020
  • 25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具有减摩和提高油膜承载力的表面织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摩和提高油膜承载力的表面织构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筝形表面织构,表面织构的基本单元结构为筝形形状的凹坑,排列方式可为矩阵型排布,圆形均匀排布或圆形射线排布。筝形表面织构是在机械零件表面加工筝...
李鹏阳卫培梁王权岱
文献传递
结合面接触刚度和单位接触面积比快速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面接触刚度和单位接触面积比快速测量装置,包括通过信号线连接的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加载装置包括支架,沿支架竖轴方向,从支架顶板至支架底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加载组件、上试件、下试件、支撑组件和调整组件;测量装...
李鹏阳陈欢刘强
文献传递
球头铣刀余摆线加工表面形貌的建模与仿真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余摆线铣削因切削力小、表面质量和生产率高,而广泛应用于高速加工中。球头铣刀因适应性好,且姿态可灵活调整,而成为多轴加工复杂表面的常用刀具。然而,球头铣刀齿形复杂,余摆线铣削的运动轨迹方向不断变化,工件的材料去除和表面形貌的创成过程异常复杂,传统方法建模困难。提出一种球头铣刀余摆线加工表面形貌的数值仿真方法,根据齐次坐标矩阵变换原理建立刀齿的运动轨迹方程,通过改进Z-MAP算法完成了加工表面形貌的仿真。该算法通过建立刀齿微元的随动矩形包围圈和瞬时扫掠四边形,使用角度累加法快速地获取刀齿微元在单位时间步长内扫掠到的工件网格点,根据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求出该网格点的高度坐标。仿真结果表明球头铣刀余摆线铣削的表面形貌整体上优于普通直线铣削。试验结果表明,在垂直和倾斜加工条件下,球头铣刀余摆线铣削获得的表面形貌与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预测球头铣刀余摆线的加工表面形貌。
董永亨李淑娟李言李鹏阳杨振朝辛彬
关键词:球头铣刀表面形貌仿真
板料渐进成形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设计及磁场均匀度研究
超声振动板料渐进成形是在普通板料渐进成形的基础上给工具头施加超声振动,能够改善板料的成形极限,减小成形力,降低板料回弹,提高板料的表面质量等优势。设计了带有工具杆的圆锥过渡阶梯形变幅杆以及棒形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对变幅杆和...
李鹏阳刘强许光耀杨文辉杨明顺
关键词:超磁致伸缩材料超声换能器磁场均匀度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弱刚度球头铣刀铣削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弱刚度球头铣刀铣削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步骤1、构建弱刚性刀具系统的动态切削动力学方程;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弱刚性刀具系统的动态切削动力学方程,分析弱刚度球头铣刀铣削稳定性,本发明不同于...
董永亨李淑娟张倩赵智渊李鹏阳李旗李言
文献传递
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设计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设计了一种超声换能器,推导了超声振子的频率方程,并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换能器的关键部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关键部件的模态和谐响应特性,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对振动系统进行了静态磁场和谐波磁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磁回路中导磁材料的磁导率可以增加超磁致伸缩棒的轴向磁场强度和磁场均匀度,但当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大于1 000时,轴向磁场强度和磁场均匀度的增加幅度逐渐趋于平衡;在高频激励下,超磁致伸缩棒呈现出了严重的电涡流效应,严重限制了其驱动性能,必须对超磁致伸缩棒进行处理.
李鹏阳刘强周玲霞
关键词: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有限元分析
仿生楔形阵列制备方法与方向性黏附特性研究
2023年
针对一次性蜡模或光刻工艺制备方向性黏附阵列效率低且工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纳3D打印技术的楔形微结构阵列高效制备工艺,制备的仿生楔形阵列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和方向性黏附特性。首先,仿生设计了具有方向性特性的楔形阵列黏附结构。然后,利用微纳3D打印技术加工了相应的微结构阵列模具,发展了仿生黏附材料制备工艺,分析了楔形结构的轮廓精度。最后,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研究了剪切方向、剪切距离、预压力、脱附速度等因素对黏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仿生楔形阵列黏附材料具有显著的方向性黏附特性,验证了微纳3D技术用于制备仿生方向性干黏附材料的可行性。
刘彦伟周强潘豪李鹏阳李淑娟
考虑微凸体侧接触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建模被引量:1
2022年
提出了一种考虑微凸体侧接触影响的结合面法向刚度建模方法。通过采样获取接触表面轮廓数据后,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接触表面上微凸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分布,发现微凸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分布近似呈正态分布。基于微凸体侧接触理论和微凸体连续变形理论,建立微凸体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后,根据微凸体水平距离的分布规律,利用统计理论,构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接触表面平均间距相同时,提出模型的法向接触载荷大于KE模型,小于高志强(GZQ)模型;在间距较小时,提出模型接触刚度小于KE(Kogut L和Etsion I)模型接触刚度,在间距较大时,提出模型接触刚度大于KE模型接触刚度,并且提出模型的法向接触刚度总是小于GZQ模型接触刚度;基于提出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获得的前三阶模态与试验结果一致,固有频率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差8.2%,说明提出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结合面的法向动态特性。
王世军杨昭吴敬伟李鹏阳
关键词:法向刚度
基于混合润滑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建模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研究含油结合面的接触刚度特性,本文采用分形接触理论、连续变形理论和刚度分配模型,建立了微凸体及油膜的接触刚度模型并将其耦合。通过这个模型,分析了材料特性、摩擦因数及润滑介质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载荷较小时,油膜刚度占总刚度比重较大。接触载荷较大时,油膜刚度占总刚度比重较小。对比模态试验与有限元结果,考虑摩擦的含油模态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的固有频率均明显大于无油无摩擦情况。在考虑摩擦和油膜影响后,有限元分析获得的固有频率与试验获得的固有频率最大相对误差为3.85%,表明本文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结合部的接触特性。
王世军刘鑫吴敬伟卫娟娟李鹏阳
关键词:油膜刚度法向接触刚度
一种基于流体等压特性的仿生欠驱动手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等压特性的仿生欠驱动手指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底座的下方设有盖板,驱动机构位于底座与盖板之间,底座边缘处连接有至少三个机器人手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机器人手指动作,各机器人手指配合...
刘彦伟黄响王李梦刘三娃李鹏阳肖旭东赵仁峰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