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风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民国
  • 7篇民国时期
  • 5篇灾荒
  • 4篇河南灾荒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对外经济
  • 1篇对外经济交往
  • 1篇学界
  • 1篇押犯
  • 1篇衙前
  • 1篇义赈
  • 1篇邮政
  • 1篇邮政史
  • 1篇缘何
  • 1篇灾荒史
  • 1篇灾荒史研究
  • 1篇灾民
  • 1篇政府
  • 1篇政界

机构

  • 20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0篇李风华
  • 6篇苏全有
  • 1篇李海玉

传媒

  • 4篇江汉论坛
  • 3篇中州学刊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平原大学学报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重庆邮电学院...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频发的社会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具有频度高、受灾面积广、灾荒危害深等特点。民国时期河南的灾荒之所以频繁与该历史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榨,以及连年战乱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都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政府的腐败、治水经费的挪用等人为因素,更是天灾频繁的直接原因。
李风华
关键词:民国灾荒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的义赈救济探析被引量:4
2013年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频发,义赈活动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巨大。民国时期河南义赈主要表现为个体名人善士、区域性群众性团体和国内外慈善团体灾后积极参与救灾。相比较而言,在各种救灾团体中,华洋义赈会是各种义赈组织中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一个义赈组织,其施赈范围和力度在当时都是空前的。民国时期河南义赈无论从其救灾思想还是从其具体的救灾措施来看,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实用的,但也有其局限性。
李风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河南灾荒义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追求实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实效性:学生利益与教育目的、道德与政治、效率与创新、理论与实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风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清末农会的特点与性质探析
2010年
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清末农会呈现出农事活动的广泛性、成员构成的复杂性、组织制度的近代民主性、团体活动的民间性、机构权限的官督性等特点。它是一种旨在改良农业、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近代社会团体。
李风华
民国时期“六六”教师节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六六"教师节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节日之一,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仅有的几篇成果对之也是一笔带过。关于"六六"教师节,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其一,"六六"教师节的立废,及这一过程中教育界与政府当局的博弈,最终以"六六"教师节的废除而结束;其二,"六六"教师节之庆祝和纪念大会,其中大会中的演说、致辞、报告和提案既反映了教师群体谋求自身正当利益的愿景,也体现了其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切,原因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三,与"六六"教师节相关的文章,共产党政权和国民党政权等分别就各自的立场发表针对"六六"教师节的看法,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和政治之诉求。
李风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教师节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华茶出口贸易缘何形成黄金期
2006年
我国以“茶的故乡”已久享盛名,然而至十九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才形成了华茶出口的黄金期。华茶出口所以如此兴盛,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原因,具而言之,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亦有供求关系方面的影响。
李风华苏全有
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交往论析
2015年
抗战中后期,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促进民族经济振兴,中国共产党把美国作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最佳选择对象,同时还注重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军事和经济援助对象主要是国民政府,加上敌、伪、顽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及美国商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投资经营兴趣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李风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交往
民国时期河南灾民考察被引量:4
2012年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频仍,由于当时河南普遍的经济贫困加之民国河南政府救灾不力,频繁的灾荒给河南人民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人口灾难。水灾具有突发性,它能在短时期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持续时间长,致灾面积广的旱灾导致的河南人口损失更为惨重。灾荒使大批人口死亡,使更多的灾民流亡。灾民的流动具有一定的特征:在流向上一般表现由农村流向城市、省内不同区域间流动、迁移,流向外省三种基本特征;同时灾民的流动还具有盲目性、集中性和保守型特点。在灾民的流动过程中,一部分灾民沦为土匪、乞丐,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灾民的流动也对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口密度区域平衡调配及对于流入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风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灾民
20世纪初中国政界和学界人士对城市发展的瞻望
2013年
城市化运动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城市的兴起实质是工商业经济为自身的发展开拓空间的运动,是现代化运动为自身开拓空间的活动。中国城市化运动自近代兴起,20世纪初获得了初步发展,许多学者和政治人物都对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宏观的瞻望和规划。这些规划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运动日益发展的结果,同时,这些思想本身又推动并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化运动,并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不无借鉴与启迪意义。
李风华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化
论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的社会成因被引量:7
2005年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苏全有李风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灾荒社会成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