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CTA结合CTP成像对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的评价
- 2024年
- 目的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例),所有患者在偏头痛症状消失3 d后的非发作期(对照组)再次进行颅脑动态CTA与CTP检查,并与发作期进行对比,比较MA组、MoA组血管痉挛、血流量异常发生率、rCBF变化情况及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结果MA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31.25%,rCBF增加发生率59.38%,均高于MoA组的7.14%、17.86%,rCBF减少的发生率25.00%,低于MoA组的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头痛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MoA组与对照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顶叶等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检查能够较好地评价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
- 王莉娜王向辉杨月娥雍敏杨立国李野毕纯龙
- 关键词:偏头痛CT灌注成像血管形态学脑血流量
- 双源CT痛风识别技术诊断早期痛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早期痛风患者进行临床探究,采用双源CT痛风识别技术,随后进行相关价值研究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高度怀疑痛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8例,通过对患者进行CT扫描机扫描,方式为西门子双源CT扫描。在患者足部扫描取仰卧位,对于手部扫描来说,进行俯卧位的选取,扫描范围包括患者双足踝关节以及腕部关节。结果:(1)通过对痛风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疑似痛风患者中整体确诊人数为57例,所占整体比例为95.0%,非通风患者人数为3例,所占比例为5.0%。(2)通过对痛风患者不同部位以及尿酸盐结晶数目比较,其中对于有症状患者人数为36例,其中趾关节结晶数目为76,第二掌指关节结晶数目为16,第三掌指关节结晶数目为12,通过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尿酸盐结晶数目进行比较,二者检出率无较大差异(P>0.05)。(3)通过对痛风患者中不同部位以及尿酸盐结晶检出情况比较,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在目前采用双源CT能够有效诊断早期痛风,对其检出率以及相关结晶数目等具有一定价值和效果。
- 王莉娜王向辉杨立国李野杨月娥毕纯龙
- 不同排泄期时间对输尿管显影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分析在CT尿路造影中,不同排泄期时间对输尿管显影是否存在影响,研究静脉注射对比剂用于输尿管显影的最佳排泄期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行CT尿路造影的患者。对238例患者的输尿管节段进行显影情况的评分,根据不同的排泄期扫描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结果:20-25min对近段输尿管显影良好的发生率最高,对远段输尿管显影差的发生率最低。不同排泄期时间,对远段输尿管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0min对远段输尿管显影最好(3.35和3.37分),20-25min对远段输尿管显影次佳(3.33和3.36分),25-30min对远段输尿管显影最差;20-25min对近段、中段、远段输尿管总体显影最好。结论:进行CT尿路造影时,排泄期时间应该为20-25min,可以提高远段输尿管的显影效果,并且对全段输尿管的显影最优。
- 林琳孙建男庞然李野金晓宇
- 关键词:CT尿路造影
- 骶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S2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探讨以第一骶后孔与骶外侧嵴为解剖标志的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其中15具分别从S1-S2和S2-S3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S2椎弓根的形态;在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切迹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在S2椎弓根前部(即盆面),截面与骶前孔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A点,与耳状面前缘(即骶髂关节处)的交点为B点。在截面上测量骶外侧嵴(X点)与A、B两点连线即XA线、X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α角、β角;在截面上测量骶中间嵴(Y点)与A、B两点连线即YA线、Y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γ角、θ角;在5具完整的干燥骶骨标本上于X点向前外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为矢状面平行骶骨底,角度在α角与β角之间,并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位置。在10具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骶骨前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观察骶前孔、骶髂关节与骶前交感干、髂内动静脉的关系。并按照上述测量结果分别在X、Y点向前外侧置入S2椎弓根螺钉,使螺钉穿出骶骨前方,落在骶前孔外侧缘与耳状面前缘之间。观察螺钉的出钉点与骶前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S2前方有大量的骨质可供螺钉置入。XA为26.0±1.7mm,XB为33.1±1.1mm,α角为22.1°±2.0°,β角为36.0°±3.7°;YA为30.1±0.8mm,YB为35.5±1.0mm,γ角为36.7°±1.5°,θ角43.8°±1.3°。在骶髂关节前方从骶前孔外侧缘开始向外侧依次有髂内静脉、髂内动脉、髂外静脉、髂外动脉。第1骶前孔与第2骶前孔之间的前外侧有S1神经通过。骶前交感干走形在骶前孔内侧缘,出钉点在骶前孔外侧,髂内动静脉后方。结论: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安全可行,向前外侧固定时螺钉不能突破前方骨皮质,以免伤及骶前血管及神经。以骶外侧嵴与第一�
- 刘景臣李野李刚武云涛刘波王建华朱庆三
-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解剖学
- 骶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S2椎弓根的解剖,设计一种以第一骶后孔与骶外侧嵴为解剖标致的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技术。方法:取15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分别从S1、S2和S2、S3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S2...
- 刘景臣李野李刚武云涛刘波王建华朱庆三
- 关键词:椎弓根解剖学
- 文献传递
- C6、C7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将C6、C7侧块中的一部分定义为"峡部",即过上关节突下缘最低点、下关节突上缘最高点的水平线与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的垂线所围成区域。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之间划两条垂线,将"峡部"分为3等份,中份为"峡部"的后侧面,外份为"峡部"的后外侧面。取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选择3.5mm直径及合适长度的螺钉,直视下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置入,使螺钉中轴线与椎弓根中轴线重合,螺钉前端穿出椎体或上终板。沿椎弓根中轴线的水平面锯开标本,可看到螺钉处在椎弓根中轴线上。螺钉在水平面上与"峡部"的后外侧面形成的角为横向角(E角);螺钉在矢状面上与"峡部"后侧面形成的角为纵向角(F角)。测量椎弓根钉道全长(FSC)。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类聚分析。结果:各指标同一节段左右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分析。C6的PW为6.12±0.78mm,PH为7.48±0.81mm;C7的PW为6.85±0.73mm,PH为8.03±0.38mm;PW与PH均为C60.05),将同一指标C6与C7数据合并统计结果为FSC 30.83±0.91mm,E1角89.61°±1.24°,E2角59.71°±1.10°,F角75.86°±1.12°。结论:在C6、C7以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在水平面上按照E角、在矢状面上按照F角进钉,行椎弓根置钉具有可行性。
- 李野刘景臣武云涛张云峰公伟权陈许冬朱庆三
- 关键词:颈椎C6C7椎弓根
- 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S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3例腰骶椎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56岁,平均48.3岁,病程为1d~8个月。骶椎腰化并S1前滑脱2例,其中1例左小腿后侧痛觉减退,另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L4~L5椎体结核3例,无神经功能障碍。腰骶部骨折和/或伴侧方移位8例,术前ASIA伤残分级B级3例,C级2例,D级3例。所有患者采用作者设计的S2椎弓根前内侧置钉方法联合其他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及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骶椎腰化并前脱位患者复位良好,术后2周活动时疼痛感消失;小腿感觉障碍者术后2周恢复正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1个月内发热均消失,植骨融合良好。腰骶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良好,ASIA伤残分级随访1年时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1年时随访所有病例双侧S2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固定确实,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植骨愈合满意。结论:S2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脊柱外科腰骶部稳定性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刘景臣李野武云涛朱庆三刘波王建华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临床疗效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治疗选择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同时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07年3月至2018年4月,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最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并且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患者的动脉静脉期没有明显强化,延迟大约10min,对患者瘤体进行扫描,表现为轻度和中度的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CT值出现明显升高,升高大约12~25Hu。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学存在特征性,正确选择CT影像学技术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该病症的诊断效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该疾病,可促进患者的治愈和预后。
- 王莉娜李野赵宇光罗庆纲
- 关键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 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评估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MSCT三维重建(3D-MSCT)在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1例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SCT与3D-MSCT检查,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平扫及3D-MSCT对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91例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结果显示,前臂骨折27例(29.67%),后壁骨折21例(23.08%),前柱骨折17例(18.68%),后柱骨折11例(12.09%),复合骨折15例(16.48%)。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SCT平扫检查对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0.22%(73/91),经Kappa一致性检验,MSCT平扫评估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48)。3D-MSCT检查对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3.41%(85/91),经Kappa一致性检验,MSCT三维重建评估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56)。结论与MSCT平扫相比,MSCT三维重建诊断老年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分型的符合率更高,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应用价值较高。
- 庞然李琳琳万霞蔡娟杨月娥李野毕纯龙
- 关键词:老年人多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骨折分型
- 不同辅助措施对CT输尿管显影的影响
- 2021年
- CT已经逐渐成为检查输尿管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通过CT平扫和CT排泄期扫描观察输尿管疾病。研究者通过不同的辅助措施来改善CT排泄期扫描中输尿管的显影情况,这些辅助措施包括改变体位、腹部加压、水合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速尿剂等。不同的辅助措施对输尿管显影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 林琳孙建男庞然李野王莉娜
- 关键词:CT尿路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