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育

作品数:77 被引量:468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全新世
  • 20篇沉积物
  • 19篇气候
  • 17篇湖泊
  • 17篇湖泊沉积
  • 14篇湖泊沉积物
  • 13篇气候变化
  • 11篇季风
  • 10篇石羊河流域
  • 10篇流域
  • 10篇河流域
  • 9篇干旱
  • 8篇环境变化
  • 7篇河西走廊
  • 7篇干旱区
  • 6篇矿物
  • 6篇北缘
  • 5篇沙地
  • 5篇粒度
  • 5篇毛乌素沙地

机构

  • 77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7篇李育
  • 35篇王乃昂
  • 18篇李卓仑
  • 16篇张成琦
  • 15篇周雪花
  • 12篇程弘毅
  • 10篇王岳
  • 6篇隆浩
  • 4篇许清海
  • 4篇马海州
  • 3篇李月丛
  • 3篇何彤慧
  • 3篇黄银洲
  • 3篇赵强
  • 3篇韩琴
  • 3篇张鹏丽
  • 2篇张华安
  • 2篇陈晴
  • 2篇王晨华
  • 2篇张振卿

传媒

  • 12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冰川冻土
  • 5篇沉积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沙漠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湖泊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7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时期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后果——以毛乌素沙地为例被引量:14
2006年
历史时期,中国西部主要经历了秦汉、隋唐、明清三次重大的开发过程,前两次开发都兴起于暖湿期,后一次开发与气候的小冰期基本同步,在屯田的屡兴屡废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土地资源的退化。毛乌素沙地在全国12大沙漠中处于农牧交错带环境敏感区域,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指示性和代表性,笔者通过典型地层剖面、文献考据、古城考古等方面的证据,综合分析了毛乌素地区历次开发与沙漠化的关系,提出了几点认识,以期对现今的西部开发有指导作用。
何彤慧王乃昂李育冯文勇
关键词:历史时期生态环境毛乌素沙地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中期气候环境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沉积物粒度、有机碳、碳酸盐、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域全新世中期9.0~3.0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7.8cal.kaBP期间,区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阶段属于全新世早期向全新世暖湿期转变的过程;而在7.8~7.5cal.kaBP期间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cal.kaBP;5.0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隆浩马海州王乃昂李育王晨华
关键词:湖泊沉积全新世腾格里沙漠
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盐类与碎屑矿物反相关关系的沉积学解释被引量:1
2015年
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组合是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敏感性指标之一,充分认识湖泊沉积物中各类矿物组合类型、沉积过程,对正确解释矿物学指标有重要意义.我国晚第四纪湖泊沉积记录中,盐类矿物与碎屑矿物含量普遍存在反相关关系,影响了矿物组合作为气候指标的解释和应用.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正确理解这种关系,可以为湖泊动力学以及古气候环境定量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选择甘肃民勤盆地石羊河下游终端湖猪野泽不同位置5个全新世剖面,在明确湖泊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和沉积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的盐类矿物含量与粒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猪野泽各剖面砂层富含的中砂、细砂沉积物主要是来自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风成砂;水动力作用主导了湖相沉积层200μm以下沉积物的沉积,风力作用对20~70μm粉砂组分沉积也有所贡献.同时,猪野泽湖相沉积层中高含量的碳酸盐主要来自于流水搬运,湖相沉积层位200μm以下的粉砂和极细砂是碳酸盐的主要富集区.综上所述,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盐类矿物含量与其沉积过程密切相关,盐类矿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要建立在充分研究其沉积动力机制的基础上.
张成琦李育周雪花王岳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盐类矿物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游地区全新世沉积相变与环境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8
2014年
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游地区分布了大量晚第四纪河、湖相交替的沉积地层,这些沉积物被广泛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沉积物的理、化、生指标,而忽略了沉积相变的古环境意义,这可能使古环境重建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石羊河中游地区的JDT全新世沉积剖面,进行年代学、沉积相、岩性和粒度的研究,并与该区域已有的HSH全新世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古生物指标进行对比,在分析沉积相的基础上讨论二者的环境代用指标,重建石羊河中游地区全新世的古环境。两个剖面在年代和岩性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指示了石羊河中游地区约8500 cal yr BP-3000 cal yr BP以来的沉积过程。两剖面从底部到上部可分为六层:河流相沉积(F层)——河湖相沉积(E层)——湖相沉积(D层)——浅湖—风成沉积(C层)——风成沉积(B层)——风成沉积(A层),代表了不同沉积相及其转换过程。综合讨论沉积物岩性、沉积相和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认为:石羊河中游地区的沉积相体现了从河流相到湖相再到风成沉积物的变化过程,指示了全新世的干旱化过程。这与以往研究中认为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波动性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研究沉积相变化的基础之上讨论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含义,而非简单地研究这些指标的数值,是干旱区流域性气候变化对比研究的新视角。
李育王岳张成琦周雪花王乃昂
关键词: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沉积相全新世
2000-2014年石羊河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基于MODIS NPP数据、气象站资料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采用经验正交函数、Pearson相关系数及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2000-2014年石羊河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其与NDVI、降水、气温和太阳辐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年均单位NEP为-48.56 gC/(m2·a),中上游表现为碳汇,下游荒漠区表现为碳源,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呈增加趋势;灌丛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最高,其次是森林和耕地,草地生态系统自2012年已由碳源转为碳汇,荒漠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流域内NEP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与温度呈弱负相关,与太阳辐射相关性不显著,流域不同区域相关性差异明显.
张新中李育张成琦刘和斌
关键词:气候变化石羊河流域
以东亚及中亚地区虚拟湖泊水位变化为代表的全新世有效水分变化的连续模拟被引量:5
2020年
流域内的水量平衡可以通过单个湖泊的水位波动体现,而区域湖泊水位的一致性波动则可以反映区域有效水分的变化.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的多代用指标来重建过去的有效水分,缺少对区域有效水分变化的定量研究.本研究基于瞬态气候演变模型、湖泊能量平衡模型及湖泊水量平衡模型,以构建的虚拟湖泊为载体,进行东亚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有效水分变化的连续模拟实验.使用的虚拟湖泊水位、面积、水深、盐度与实际区域的湖泊状况并不相同,但能够通过假设来估算区域有效水分的相对变化.此外,还对不同地理区域有效水分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全新世以来有效水分的逐渐降低主要受到长波和短波辐射导致的蒸发增加,以及夏季太阳辐射降低导致的降水减少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和中亚南部全新世以来有效水分的降低主要受控于亚洲夏季风的减弱而造成的降水减少;而西风环流增强导致的降水逐渐增多是中亚北部全新世晚期有效水分增加的原因.
李育张宇欣张新中叶旺庭徐玲梅韩琴李依婵刘和斌彭思敏
关键词:有效水分全新世太阳辐射
石羊河下游湖泊退缩: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正>石羊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流域总面积4.16万 km2,水资源总量16.6亿 m3, 占河西走廊的22.7%。流域下游史前曾存在古终端湖泊-猪野泽,2万年前最高湖面海拔曾达 1317m、水域面积达1680km2...
王乃昂张建明高翔程弘毅李育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石羊河流域表层沉积物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基于粒度与矿物指标被引量:3
2019年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在气候重建中,只考虑纬度地带性会使重建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沉积物粒度与矿物指标的垂直地带分布特征分析,结合流域全新世沉积剖面的粒度与矿物数据,对比石羊河流域的现代表层沉积物与全新世沉积物粒度和矿物特征,进而探索石羊河流域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全新世与现代具有相同的驱动力,石羊河流域上游在亚洲冬季风与西风的影响下,呈现山前风成沉积特征;中游地区在河湖水动力的影响下,呈现冲积、洪积特征;石羊河流域下游终端湖区,呈现湖相沉积特征,且现代气候较全新世时期更为干旱。
韩琴李育李鹏程
关键词:垂直地带性表层沉积物环境变化石羊河流域
青土湖地区9500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青土湖地区ZY剖面的代用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区9500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在9500~6700aBP期间,剖面为风成砂沉积,平均粒径、磁化率、碳酸盐含量和C/N代用指标值均出现了的最低值,代表了湖泊干涸状态下强烈的风力搬运堆积,反映为一种暖干的古气候环境;6700~5800aBP期间,为碳酸盐粉砂质粘土沉积,代用指标的值均为高值,指示高水位、暖湿的古气候环境;5800~2700aBP为碳酸盐粉砂沉积,代用指标的值均表现为中等,代表了低水位状态下的碳酸盐沉积,反映夏季风减弱,区域降水量减少;2700~1100aBP期间为沼泽沉积,此时湖泊水量变化是以人为因素为主还是自然因素为主,需要进一步研究.
赵强王乃昂李秀梅程弘毅李育李钢
近6000年来石羊河流域的环境变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石羊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流域总面积4.16万km2,水资源总量16.6亿m3,占河西走廊的22.7%.流域下游史前曾存在古终端湖泊-猪野泽,2至3万年前最高湖面海拔曾达1317m、水域面积达1680km2.全新世气...
王乃昂程弘毅李育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