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体腔
  • 4篇腔注射
  • 4篇注射
  • 4篇玻璃体
  • 4篇玻璃体腔
  • 4篇玻璃体腔注射
  • 3篇血管
  • 3篇黄斑
  • 2篇新生血管
  • 2篇眼部
  • 2篇视敏度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前
  • 2篇手术前后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特发性
  • 2篇细胞

机构

  • 12篇河南省眼科研...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作者

  • 18篇李翔
  • 7篇刘武
  • 6篇李倩
  • 5篇王志立
  • 3篇董应丽
  • 3篇郝静
  • 3篇莫宾
  • 3篇王心蕾
  • 3篇庞辰久
  • 2篇王丽娅
  • 2篇周静
  • 2篇董道权
  • 1篇李士清
  • 1篇孟志红
  • 1篇彭海鹰
  • 1篇李萍
  • 1篇牛超
  • 1篇袁爽
  • 1篇韩磊
  • 1篇鲁传琴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眼科研究
  • 2篇第三届国际葡...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蛇毒纤溶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蛇毒纤溶酶是否可以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A、B、C、D组,每组6只。左眼玻璃体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入1000U/mL(商品单位)的蛇毒纤溶酶0.04、0.05、0.08、0.1mL,术后1、3、7d通过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眼前后节的变化。术后7d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注入后是否诱发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结果术后7d对照眼无PVD形成,光学显微镜下见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部分性PVD形成。A、B、C组的视网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D组可见局限性视网膜内界膜溶解破坏,局部视网膜隆起变薄及脉络膜下渗出的毒性改变。A组和D组的扫描电镜结果与光学显微镜一致。随着玻璃体腔蛇毒纤溶酶注射剂量的增加,玻璃体液化程度加大,PVD的范围也加大。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适当剂量的蛇毒纤溶酶,在术后7d可以诱导部分性PVD的形成,且视网膜形态无明显改变。大剂量应用时可见视网膜结构的毒性改变。
郝静刘武李彬李倩莫宾袁爽李翔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蛇毒纤溶酶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形态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综合症黄斑区的观察
李翔王丽娅李舒茵牛超陈晓
表现为视神经病变的眼部梅毒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以视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眼部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表现为视神经病变的8例(15只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以梅毒Ⅰ期、Ⅱ期居多;7例患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7;3例患者表现为“双眼视乳头水肿”,1例为“左眼视乳头水肿”,4例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病变”;眼底视盘水肿程度为轻度至中度隆起,视野缺损无特异性,出现多种形式的视野缺损;所有患者均无脑膜刺激征等伴随症状;头部MRI结果均无异常;病程早期的患者有血清学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给予驱梅治疗1周后,7例患者视力有提高.结论 视神经损害可为梅毒的首发症状,且为无特异性的唯一表现,及时治疗可避免视功能丧失.
李漫丽李翔范珂
关键词:梅毒视神经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的安全性分析
董应丽王志立李翔董道权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黄斑水肿的探讨
王志立董应丽李翔董道权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后黄斑萎缩1例
王志立李翔
前后节联合影像学技术在眼底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虹膜血管荧光造影(IFA)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联合技术探讨虹膜新生血管和眼底缺血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3月至2013年3月的眼底缺血性病变患者共计41例5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0例...
王志立李士清李萍李翔
兔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对ERG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用视网膜电图(ERG)探究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伪手术组(各12只兔)。记录各组术前及术后7、15、30、60d(每时间点3只兔)ERGb波振幅。统计各组ERG的a波和b波振幅数值,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组间及手术组、伪手术组时间点间ERGa波振幅未见明显差异。手术组术后ERGb波振幅较术前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38),手术组与伪手术组间及伪手术组与术前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和P=0.369),手术组和伪手术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组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后ERGb波振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载片植入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能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刘芳刘武刘守彬莫宾李倩李翔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机械损伤
微视野计检测中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研究Microperimeter(MP)-1微视野计检测中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及固视率的正常值.方法 正常值测定.应用MP-1微视野计检测60名(60只眼)41~70岁健康受检者正常眼黄斑中心10°范围视网膜功能.根据受检者年龄分为3组,A组41~50岁,B组51~60岁,C组61~70岁.各年龄组间黄斑中心10°范围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和黄斑中心凹不同位置间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均采用秩和检验,前者以P<0.017、后者以P<0.02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检者年龄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法.结果 60只眼的黄斑中心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为(19.7833±0.4906)dB,距黄斑中心5°、3°、1°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19.5117±1.1044)、(19.8542±0.4099)及(19.9183±0.3895)dB.黄斑中心2°和4°范围内的平均固视率分别为(88.4667±9.9600)%和(97.2000±3.9091)%.距黄斑中心5°与3°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3,P<0.025);距黄斑中心3°与1°环上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25).结论 MP-1微视野计检查可用于评价黄斑区视网膜功能.3个年龄组间黄斑中心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基本接近;距黄斑中心的距离不同,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不同;中老年人年龄与视网膜光敏感度不相关.
周静刘武李翔李倩郝静王心蕾
关键词:视野检查法视网膜视敏度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李翔谢楚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