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杨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法律
  • 2篇法律论证
  • 1篇新修辞学
  • 1篇形式逻辑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水案
  • 1篇佩雷尔曼
  • 1篇论式
  • 1篇互动
  • 1篇法律逻辑
  • 1篇法律体系
  • 1篇法治
  • 1篇法治体系
  • 1篇非形式逻辑
  • 1篇LOCI
  • 1篇TOPOI

机构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延安大学
  • 1篇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

  • 4篇李杨
  • 2篇武宏志
  • 1篇张斌峰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政法论丛
  • 1篇法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之后的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预示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变化,从以立法为主转为更注重法律的实施、将法律之应然发挥出来。法律体系是相对静态的,而法治体系则是相对动态的;法律体系的"法"主要是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而法治体系的"法"主要是指治官的法;法治体系具有比法律体系更大的外延,也涵盖更多的对象、并要求更多主体参与。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基础与前提,法治体系则是法律体系的目标与追求。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以良法确保善治;更加注重法律实施;更加注重公正司法;更加注重法治的交往理性,增强法治与公民的互动。
李杨
关键词: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互动
论构建法律逻辑新体系的观念前提——对“天然逻辑”理念的一个发挥被引量:6
2015年
新兴的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改动了逻辑的版图,特别对许多应用逻辑或专业逻辑分支比如科学逻辑和法律逻辑产生了有力的冲击,结果产生了科学修辞学(科学的非形式逻辑)和法律论证逻辑。然而,变革才刚刚开始。法律逻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难以通过对原有系统的修修补补就可解决,而是需要在一系列重大观念上的根本变革作为指引。"天然逻辑"理念勾勒出了法律逻辑新体系的先决条件:以天然思维之形式为对象,运用适合逻辑理论目标的抽象方法,发掘大量形态各异的论证形式。
李杨武宏志
关键词:法律逻辑非形式逻辑
当代中国法律论证型式的示范性研究——基于“于德水案”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法律论证型式是指在司法实践中为解决法律冲突而使用的论证结构或方法。就最具影响力而言,"于德水案"提供了一个法律论证型式示范性研究的典型案例,"于德水案"判决书的说理论证,形成了当下中国司法判决之善于说理、敢于说理的——"伟大的""标杆性"判决书。该判决书自如地运用了图尔敏论证型式、迹象论证、根据归类的论证、根据已确立规则的论证等多种法律论证型式,既从宏观上呈现了该案主论证的型式结构及其类型,又从微观上对子论证进行了适当、有效的型式分析。作为标杆性案例(或指导性案例),其对法律论证型式适用的形式性、合理性、可接受性、完整性、多样性、充分性、机应性以及灵活性,示范出当代中国刑事司法判决的说理论证之内在逻辑张力,从而也展现出典型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张斌峰李杨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的论式系统被引量:4
2014年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恢复了古典论式理论的荣耀。新修辞学论式系统是对不确定条件下推理形式的分析,虽然这些推理形式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但笛卡尔时代以来一直被逻辑学家和知识理论家所忽视。论式是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核心。在新修辞学的论式系统里,亚里士多德"更可取的"topoi被用作与价值和价值层级相关联的推理前提——论证的出发点,因而与涉及推理形式的其他辩证推理发挥不同功能。新修辞学的论式在论辩中既生成说服力,也展现合理性;既与听众及其文化环境相联系,也通过论式的相反形式与论辩攻防相联系。新修辞学的论式,尤其是"准逻辑"论式与法律论证关系密切,对法律论证的辨识、结构分析、论证构建和批评有重要意义。
李杨武宏志
关键词:佩雷尔曼新修辞学TOPOILOCI论式法律论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