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杨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骨折
  • 3篇胸椎
  • 3篇韧带
  • 3篇疗效
  • 2篇胸椎椎弓根
  • 2篇术后
  • 2篇平台骨折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胫骨
  • 2篇胫骨平台
  • 2篇胫骨平台骨折
  • 2篇踝关节
  • 2篇细胞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抗凝
  • 2篇肩袖
  • 2篇肩袖损伤

机构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天津总队...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21篇李杨
  • 6篇雪原
  • 5篇门剑龙
  • 5篇王景贵
  • 5篇王沛
  • 4篇郭世绂
  • 4篇王文良
  • 4篇马信龙
  • 4篇苏学涛
  • 3篇任静
  • 3篇王彦鹏
  • 2篇马健全
  • 2篇孙景成
  • 2篇马睿
  • 2篇刘玉智
  • 2篇王志强
  • 2篇靳立巾
  • 1篇刘嵬
  • 1篇孙景城
  • 1篇赵立全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2005骨与...
  • 1篇武警部队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cuate征在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
2009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患者均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完整,术后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16—69)9个月,Dosterior-drawer试验和externalrotation—recurvatum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55.72±6.28)分增加至术后(89.2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提示膝关节受到内翻的损伤机制,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标志,导致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
李杨王文良王彦鹏王景贵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成纤维细胞与完全脱细胞人羊膜的三维黏附
2011年
目的 观察完全无细胞人羊膜基质(thoroughly acellular human amniotic membrane,TAHAM)在体外与成纤维细胞的黏附方式.方法 原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HFF)种植于平皿、基质胶及用胰酶悬吊法制作的TAHA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TAHAM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检测TAHAM的应力、应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Ⅲ、Ⅳ、Ⅵ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FF在TAHAM上的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α5整合素、桩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空间关系.结果 TAHAM内无细胞,在扫描电镜下TAHAM表面呈纤维完整的网状结构.免疫荧光显示Ⅰ、Ⅲ、Ⅳ、Ⅵ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染色阳性,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染色阴性.新鲜羊膜和TAHAM的过渡应力、过渡应变、破坏应力、破坏应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F在TAHAM上呈纺锤形,复层生长为相互连接的细胞团并长入TAHAM;HFF中的α5整合素(绿色)、桩蛋白(红色)及其分泌的纤维结合蛋白(蓝色)三色共聚焦形成白色条带.HFF在TAHAM上呈直线运动,在平皿上为无规则运动.结论 TAHAM保留了羊膜的原有主要成分和力学特征,HFF可在TAHAM上形成三维黏附,其细胞形态及细胞移动方式符合三维黏附特征.
卢旭亚雪原王沛崔成亮刘嵬李杨
关键词:羊膜细胞黏附整合素类
基于基因芯片探索鼻咽癌的分子靶标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索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筛选鼻咽癌诊断或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方法在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编号为GSE12452和GSE13597的基因芯片数据(包含鼻咽癌和对照鼻炎黏膜组织数据),利用R编程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原始芯片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取我院鼻咽癌石蜡标本和对照鼻炎黏膜组织新鲜标本各5例,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18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4种蛋白在两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26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6个GO条目和4条信号通路。18个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定鼻咽癌组织中有12个基因在m RNA水平表达上调,4个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结论通过对两套鼻咽癌表达谱芯片数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验证,发现CDC6、CDK1、MCM2和CCNB1这4个可能是鼻咽癌恶性进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作为潜在靶点作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刘玉智门剑龙李杨
关键词:鼻咽肿瘤寡核苷酸序列分析计算生物学鼻咽癌
CT引导下的经皮胸椎穿刺活检术被引量:7
2005年
雪原王沛李大成马信龙李杨孙景成郭世绂
关键词:胸椎椎弓根穿刺活检术X线机引导穿刺器械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酸化功能的变化
1998年
笔者对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者观察其尿酸化功能、血气及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变化,重点对CRF患者尿酸化功能变化进行探讨。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CRF患者5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未行透析治疗。男36例,女20例,年龄22~72岁,平均51.1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狼疮肾炎3例,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梗阻肾病、多囊肾各2例,肾癌术后1例。对照组33例,男14例、女19例。
卢秀荣赵立全翟德佩李杨毕军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尿酸化功能
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6~70岁,平均45.1岁;左侧12例,右侧19例,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9例;27例患者为AO-C型,4例为AO-B型;受伤至手术时间2~24d,平均10.1d,均采用LISS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2个月,平均16.4个月,仅有1例浅表感染,1例患者出现6°内翻畸形,无深部感染,无深静脉血栓,无骨折复位丢失及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LISS可以更好地保护软组织,更少地破坏骨折部位的血供,因此可用于治疗复杂平台骨折。
李杨苏学涛王文良王景贵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LISS
CT引导胸椎椎弓根安全穿刺技术 --胸椎肿瘤活检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椎椎弓根安全穿刺技术要点. 方法:35例患者均为胸椎椎体骨破坏,其中T11例,T21例,T53例,T65例,T74例,T82例,T06例,T114例,T129例;椎弓根完整23例,椎弓...
雪原王沛马信龙李大成李杨郭世绂
关键词:CT引导胸椎椎弓根穿刺技术
文献传递
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SAA患者,应用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全身照射(TBI)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方法制备SAA小鼠模型,其中未接受预处理的正常对照组10只;仅接受TBI组10只;接受TBI及DLI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SAA小鼠模型中外周循环CD4^(+)/CD8^(+)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CD8^(+)T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构建SAA小鼠模型研究各组用药后血象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初治SAA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年龄35岁)。在IL‑2浓度20.0、200.0和2000.0 U/ml刺激时他克莫司可抑制CD8^(+)T细胞增殖(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SAA患者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IL‑2组[(2.25±0.76)%、(6.70±0.82)%比(9.10±1.90)%,均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CD8^(+)T细胞IFN‑γ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SAA小鼠用药10 d后,他克莫司组S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SAA组(均P<0.05)。他克莫司组SAA小鼠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SAA组[(18.39±6.65)比(29.99±9.83),P<0.05]。SAA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d,90 d存活率为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4.6 d,90 d存活率为8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生存时间长于SAA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对SAA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与环孢素A类似,对CD8^(+)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任悦李杨刘春燕路丹付蓉
关键词:他克莫司
vW因子联合D-二聚体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后发生血栓风险的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和D-二聚体预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风险的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就诊的NVAF患者256例,其中男152例,女104例,年龄(57.9±20.4)岁;根据随访期内终点事件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227例,血栓事件组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名,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45.0±5.3)岁。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vWF:Ag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任意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用Logistic回归对分类资料做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WF:Ag和D-二聚体预测血栓事件的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对照组的vWF:Ag和D-二聚体为103%(86%~131%)和249(90~522)μg/L,患者组为234%(102%~623%)和744(100~3352)μg/L;在患者组中,无事件组为225%(102%~623%)和650(100~3281)μg/L,血栓事件组为333%(210%~494%)和1325(487~3352)μg/L;患者组的vWF:Ag和D-二聚体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血栓事件组高于无事件组(P均<0.001)。NVAF患者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血栓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显示,vWF:Ag预测NVAF患者3个月内血栓事件的临界值为229%时,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84~0.894);D-二聚体的临界值为588μg/L时,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45~0.861);vWF:Ag联合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6~0.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年龄(OR=10.240,95%CI 2.773~37.820)、慢性心力衰竭(OR=34.779,95%CI 8.
张伯玮张珠博任静李杨门剑龙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采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评估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利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anti-FⅩa)监测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研究该实验评估出血风险的临界值及其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于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患者368例,男201例,女167例,年龄(62.8±15.7)岁,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105例,61~70岁组135例,≥71岁组128例。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发色底物法检测anti-FⅩa,定量测定利伐沙班血浆浓度。anti-FⅩa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用χ^2检验进行阳性率比较;用ROC曲线分析anti-FⅩa评估出血风险的诊断性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61~70岁患者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0岁组(U值分别为5618和5725,P值分别为0.006和0.011);≥71岁患者组的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1~70岁组(U值分别为6438和6317,P值均<0.001)。61~70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60岁组(χ^2=3.06,P<0.05),≥71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χ^2=0.35,P>0.05)。出血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U值分别为1429和2185,P值分别为<0.001和0.001)。ROC显示,血药浓度峰值评价总体人群和≥61岁人群出血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0.8 ng/ml和209.9 ng/ml时,敏感度为90.9%和95.0%;谷值临界值分别为35.1 ng/ml和39.1 ng/ml时,敏感度为72.7%和70.0%,但上述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较低。生存分析显示,以35.1 ng/ml作为谷值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患者的出血风险累计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χ^2=4.513,P=0.034)。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预测出血风险的HR分别为1.023(95%CI:0.834~1.256)和0.948(95%CI:0.773~1.164)。结论:出血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其中血药浓度峰值对出血风险的敏感性高,血药浓度谷值水平的增高提示短期内的出血�
马睿任静李杨翟振国门剑龙
关键词:利伐沙班血药浓度血液凝固试验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