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光 作品数:43 被引量:13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的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1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AMI组)和14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中DCs及其亚型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其中DCs以Lin1-HLA-DR+确定,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以Lin1-HLA-DR+CD11c+确定,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以Lin1-HLA-DR+CD123+确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AMI发作7 d后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急性期(<24 h)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0.05)。发作7 d后复查,AMI组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高于急性期(P<0.01、0.05)。SA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发作7 d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时外周血中的DCs包括mDC及pDC在急性期均明显降低,发作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外周血中DCs在AMI急性期可能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陆浩 姚康 黄东 李晨光 常书福 戴宇翔 孙爱军 邹云增 钱菊英 葛均波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梗死心肌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后梗死心肌中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完全闭塞病变者214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或)影像学资料,确诊为CTO者89例。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定量PCR法测定PBMC中VEGF-A的mRNA水平。采用JMP9.0和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Rentrop 2级组(11/31,35.5%)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18/38,47.4%),P〈0.05;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Rentrop 2级组(6.67±1.41)mmol/L)和3级组(5.48±1.26)mmol/L)显著低于0-1级组(7.24±1.39)mmol/L),P〈0.05;比较各组患者中临床心衰(NYHAⅡ-Ⅳ级)的比例,Rentrop 2级组(12/31,38.7%)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20/38,52.6%),P〈0.05;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Rentrop 2级组[(85.5±27.7)pg/mL,(139.5±42.1)pg/mL]和3级组[(103.3±30.2)pg/mL,(162.6±43.3)pg/mL]显著高于0-1级组[(42.0±16.1)pg/mL,(76.5±32.2)pg/mL],P均〈0.01;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mRNA水平,Rentrop 2级组(1.31±0.46)和3级组(1.38±0.44)VEGF-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1级组(1.00±0.28),P〈0.01。结论:慢性持续缺血、缺氧所导致的HIF-1α和VEGF表达增加在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血供、改善预后、减少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戴宇翔 王审 李晨光 黄浙勇 陆浩 常书福 钱菊英 葛雷 王齐兵 颜彦 樊冰 张峰 姚康 马剑英 黄东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295例因胸痛、胸闷、心悸等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判定标准分为慢血流组(n=196)及血流正常组(n=99)。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血流组男性(73.5%比42.4%,P<0.01)、吸烟者所占比例(36.2%比24.2%,P=0.038)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12±0.25比1.21±0.36,P=0.014)显著低于血流正常组,血尿酸水平(370.34±107.9比326.90±92.4,P<0.01)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尿酸升高是影响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尿酸升高可能参与冠脉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何进舟 仲昕 李晨光 戴宇翔 黄浙勇 刘学波 葛雷 钱菊英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9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记录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共102例,选择同期接受支架植入但未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且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患者共2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检查指标及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和植入支架总长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男性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及目前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多于对照组植入支架总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多发生于男性和吸烟患者,过多、过长的支架植入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慢性炎性反应可能在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戴宇翔 李晨光 黄浙勇 陆浩 常书福 钱菊英 葛雷 王齐兵 颜彦 樊冰 张峰 姚康 马剑英 黄东 葛均波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炎性反应 一种用于冠脉穿孔后栓塞治疗的可吸收栓塞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冠脉穿孔后栓塞治疗的可吸收栓塞系统,包括: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用凝血酶浸泡预处理的可吸收式栓塞,用于在血管内形成临时的、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向穿孔处的血栓;微导管,微导管在使用时穿入血管内,且在使用过程中... 陆浩 胡亦清 朱丽 李晨光 戴宇翔 钱菊英 葛均波21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2012年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入选患者的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及其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入选CTOCC的21例患者,分析介入治疗过程特点、即刻造影成功率及操作成功率。结果:21例患者均为外院或中山医院首次介入治疗失败者,闭塞时间为3~6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冠状动脉(冠脉)CT检查,双侧穿刺造影使用率为100%。其中17例前向导丝通过法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4例逆向技术成功开通血管,其中3例使用Reverse Cart技术。平均钢丝使用数量为4.24根,术者首先尝试使用软导引钢丝者19例(90.5%),其中最常使用的是锥形导丝Fielder XT,占(52.6%),其次为Sion导丝(26.3%),其中成功者5例(23.8%),多数需要使用硬导引钢丝通过病变(76.2%),通过CTO病变术者最常使用的硬导引钢丝为Conquest(42.9%)系列导引钢丝,其次为CrosswireNT导丝(28.6%)。术中微导管使用率为100%,其中Cosair导管最常使用(76.2%)。操作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为42.9%,主要用于判断导丝远端是否位于真腔、植入支架时管腔直径判断以及寻找闭塞血管入口。21支闭塞血管成功植入支架46枚,平均2.19个,均为药物洗脱支架,PCI成功率达100%。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2012年CTOCC病例介入治疗全部获得成功,可能与术者术前充分读片,指导操作的辅助检查使用率高,术中合理使用导丝和相关器械,IVUS使用充分有关。 姚康 钱菊英 葛雷 杨虹波 王齐冰 樊冰 张书宁 张峰 黄东 陆浩 戴宇翔 李晨光 仲昕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揭示一种介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确定了线粒体自嗜在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并验证了L‑carnitine可以通过C... 钱菊英 陈章炜 李苏 殷铭 刘牧吟 李晨光 葛均波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临床及造影结果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TIMI血流分级法和TIMI帧数法联合判断,入选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但存在SCF的患者共140例,对照组为连续性入选同期行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140例.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糖代谢、脂代谢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SCF组的年龄小于对照组[(57.8±10.7)岁比(59.8±8.2)岁,P〈0.01],糖尿病病史(49.3% 比 30.7%)、目前吸烟率(59.3%比46.4%)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76±1.19比2.37±1.14)、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0.95±0.27比0.83±0.55)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HDL-C[(1.05±0.35)mmol/L比(1.42±0.74)mmol/L]和apoA1[(1.10±0.19)mmol/L比(1.31±0.31)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2)140例SCF患者中,最常见的血管受累情况是三支血管同时存在SCF(92例),而最常见的受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CA)(119例).(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吸烟(OR=1.92,95% CI:1.04~3.57,P〈0.05)、糖尿病(OR=2.44,95% CI:1.32~4.76,P〈0.01)、FBG异常(OR=2.13,95% CI:1.16~3.98,P〈0.05)、TG(OR=1.47,95% CI:1.03~2.13,P〈0.05)、HDL-C(OR=0.47,95% CI:0.24~0.85,P〈0.05)及apoA1(OR=0.55,95% CI:0.40~0.75,P〈0.01)是发生SCF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年轻的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SCF,SCF患者存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表现为TG升高。 戴宇翔 李晨光 黄浙勇 仲昕 钱菊英 刘学波 葛雷 樊冰 王齐冰 张峰 黄东 姚康 马剑英 朱明辉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连续搜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医院148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完全闭塞病变并确认为CTO(闭塞时间>3个月)病变者63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Rentrop法评价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积分2、3级判断为侧支循环良好,侧支循环积分0、1级判断为侧支循环不良;对两组患者在临床影响因素、病变影像特征、介入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3.6±10.7)岁比(66.5±11.2)岁,t=3.638,P<0.05;合并既往明确心肌梗死史(32.8%比39.5%,χ2=2.043,P<0.05);中重度吸烟史44.1%比59.5%,χ2=15.277,P<0.01;高尿酸水平(355.79±92.69)mmol/L比(370.94±94.81)mmol/L,t=2.697,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5.51±1.38)mmol/L比(6.67±1.41)mmol/L,t=2.299,P<0.05;开口闭塞病变29.8%比20.7%,χ2=6.927,P<0.01及病变近端中重度迂曲者19.1%比26.2%,χ2=4.551,P<0.05,多出现侧支循环不良;经多元回归分析,既往有中重度吸烟史(OR:0.191,P<0.05,95%CI:0.052~0.699)、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0.377,P<0.05,95%CI:0.092~0.989)为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闭塞血管及位置、心绞痛病程、既往心梗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中重度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具有独立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绞痛病程、心肌梗死等因素对其无明确影响作用。 李晨光 沈怡 戴宇翔 仲昕 刘学波 钱菊英 葛雷 樊冰 王齐兵 颜彦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129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G随访是否出现再狭窄,将129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CTO病变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ISR者24例(18.6%)。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比例较高(54.2%比31.4%,P=0.036),即时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较小[(2.13±0.31)mm比(2.29±0.40)mm,P=0.0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P=0.045,OR=3.268)、术后即时MLD(P=0.049,OR=0.071)为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术后即时MLD与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相关。 仲昕 李晨光 黄浙勇 刘学波 葛雷 钱菊英 葛均波关键词: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