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方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常态新要求:要加快“四个政府”建设
- 2015年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政府”建设的提出,既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也是对新常态下政府工作的方式和状态的新要求,涵盖了现阶段我国政府自身建设需要改进的关键内容,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 孟庆国李晓方
- 关键词:政府自身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执行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 激励设计与知识共享——百度内容开放平台知识共享制度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开源生产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生产方式,在实践领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文章以百度的内容开放平台为例,对开源生产中的"内容开放"这一特定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的激励设计与网民的知识共享行为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共享文化本身并不足以解释网民的知识共享行为。在促进网民知识共享过程中,激励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对"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和"百度文库"三个百度的内容开放平台的激励设计剖析,对其解决"集体行动"、"信任和互惠"、"逆向选择和柠檬市场"等传统知识生产和共享中所面临的障碍的内部机制进行了分析。
- 李晓方
- 关键词:知识共享开源
-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基于系统工程建设的视角被引量:2
- 2013年
- 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变革政府管理的过程和产物,电子政务从产生之初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应用,形成了不同层面上的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电子"+"政务"的技术应用与管理系统,电子政务发展应用极大地受到了信息技术进步和政府改革实践的双重推动,其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必然来自于多个学科的支撑,又产生于对电子政务自身实践的总结。基于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可以从规划、实施、评价及应用影响等方面厘清和总结电子政务理论和方法体系。
- 孟庆国李晓方
-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信息技术
-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涵诠释、实践特色与发展理路被引量:13
- 2017年
- 当前政策语境下的政务公开是一个包含了政府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政府数据开放的概念集合。它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授权或委托的组织就自身的机构设置、法律依据、权力运作过程以及管理情况依法向社会发布,并接受其参与和监督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形成是政务公开随历史演进不断深化的结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公开主体和公开内容的全覆盖、公开渠道的多元整合以及公民角色积极活跃。在实践方面,目前省级政府主要是从细化政务公开内容边界和实施程序、拓展政务公开渠道,深化公民参与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创新。精细化、集约多元以及参与是未来政务公开工作深化拓展的重要方向。
- 孟庆国李晓方
- 关键词: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开放政府
- 激励与协调:开放政府的治理机制研究——以“Peer to Patent”项目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数据开放提升合作治理能力,以最终建立“透明、参与、协同和负责”的“开放政府”,已成为当前共识。但问题在于,“开放数据”并不自然带来“开放政府”的形成,后者还需克服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激励和多元主体集体行动的协调两大问题。具体而言,激励问题的核心是劳动分工、收益匹配与投机约束的机制创新;协调问题则重在决策评估和问责制度的规则重塑。本文将以美国联邦政府“PeertoPatent”项目为例,.梳理并总结该案例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的机制创新。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从实践层面的可能性和价值层面的合法性两方面对该项目治理机制的可推广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贾开李晓方
- 关键词:开放数据开放政府
- 关注互动、质量与广泛影响:2012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与趋势——基于SSCI文献的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选取2012年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检索的期刊文献为样本来源,对2012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SSCI检索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重点阐述了电子参与、政府间协同、数字鸿沟与电子政务采纳、电子政务评估、电子政务与政府变革等研究类别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电子政务相关研究在延续原有若干重点主题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围绕社交媒体的研究热潮推动网络政民互动的持续关注、针对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研究深入引发对电子政务的重新评价、涉及广泛影响的全方位研究渗透拓宽信息时代政府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思考等方面。
- 李晓方张楠孟庆国
-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参与
- 群体性抗争事件中的政策设计与社会建构——以乌坎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群体性抗争事件的现有研究主要从资源动员、政治结构与机会、策略框架等角度研究抗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对于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在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以相关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政府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政策的基本特征,解释其政策设计的基本逻辑,并结合乌坎事件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政策目标、目标人群建构、规则框架、政策工具设计、执行机构等政策要素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有效性内在假设。一旦部分假设条件不成立,就易出现"政策失灵"现象,乌坎事件平息前的处理过程恰好验证了这样的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政策设计应该区分不同事件中抗争主体的方案完整度、组织化程度、冲突程度、信息可达程度、抗争对象的态度反应等因素,实行基于过程的动态管理。同时,在差异化的具体情境中,重视社会建构的政策设计要素,适当采用开放互动式的政策设计模式,吸纳抗争主体参与政策设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决策参与权。
- 张潮李晓方章晓英周树林
- 关键词:社会建构
- 中国城市政府投资审批改革测评报告
- 好了解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改革,尤其是投资审批改革领域的工作情况,总结分析投资审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2015年的6月17日-7月16日,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笔者对全国288个城市政府在投资审批改革领域的效果情况进行了...
- 李晓方孟庆国
-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资审批行政改革
- 变革与转型:“互联网+”地方政府治理被引量:16
- 2015年
- “互联网+”和地方政府治理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互联网十”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网络等基础公共设施以及制度环境的构建,政府也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以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和手段的现代化。
- 孟庆国李晓方
-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互联网技术相互依存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