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
- 逻辑学在与哲学分离之前(必须对这种分离的有限性给予充分的注意),为哲学家所用,是哲学家研究哲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在与哲学有所分离之后,逻辑学差不多成为所有学科的工具,但依然为哲学家所用;现代逻辑甚至成为研究某些哲学问题不可...
- 李春勇
- 关键词:逻辑学逻辑观中国哲学
-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看被引量:1
- 2003年
- 在20世纪,“中国有没有逻辑”始终是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给以肯定的回答,有学者给以否定的回答。同样是以西方的逻辑作为普遍者,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可能导致比附法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中的泛滥。对“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应当注意到逻辑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忽视或取消逻辑的普遍性,会带来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事实存在的交流进行解释的困难;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结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比附法的研究模式。中国古代也有关于逻辑的理论,但其系统性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与西方逻辑学完全一致。
- 李春勇
- 关键词:逻辑逻辑学
- 对八条推理规则的思考
- 1997年
- 推理形式是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任意给出的一个推理或一推理的逻辑形式,逻辑学应当提供一套完备的工具来检验其有效性。该工具对于检验推理有效性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充分要求凡能够通过该工具检验的推理都是有效的,必要则要求不能通过该工具检验的都是无效的。
- 李春勇
- 关键词:普通逻辑逻辑学有效性选言推理现代逻辑
- 先秦概念之“名”的确立──由邓析经孔子至墨子
- 1999年
- 邓析的“刊名之辩”是我国概念之“名”的发端,邓析对“名”的双重作用都有所注意,但其理论分析不够深入;孔子的“正名”论正式提出了“名”这一范畴,并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规范作用;墨子把“名”与“实”对举,提出“实”的范畴,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摹写作用。先秦哲学发展到墨子,概念之“名”得以确立。
- 李春勇
- 关键词:摹写邓析孔子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