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武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3篇腰椎椎间
  • 3篇腰椎椎间融合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融合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3篇骨折
  • 2篇腰椎退行性
  • 2篇腰椎退行性疾...
  • 2篇腰椎椎间融合...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椎间孔
  • 2篇椎间融合术
  • 2篇椎体
  • 2篇椎体间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1篇百色市人民医...
  • 2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12篇李新武
  • 8篇韦文
  • 7篇陆文忠
  • 6篇黄诚谦
  • 5篇陆吉利
  • 5篇黄承夸
  • 5篇麦荫文
  • 4篇华树良
  • 2篇韦西江
  • 2篇魏芳芳
  • 2篇赵勇
  • 2篇赵勇
  • 1篇林百凤
  • 1篇韦永鲜
  • 1篇陆晓生
  • 1篇蒙以良
  • 1篇梁俊卿
  • 1篇利娜
  • 1篇胡国芳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RDS分型D型和非D型退变性腰椎滑脱临床特点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疗效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临床和影像学分型(CARDS分型) D型和非D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行TLIF治疗的119例L4~5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95例;年龄43~72岁,平均54.9岁。根据在站立或动力位X线片上滑脱节段椎间隙是否向后成角分为D型滑脱组和非D型滑脱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测量滑脱率(slip percentage,SP)、滑脱角(slip angle,SA)、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 lumbar lordosis,Lower LL)和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L1 axis S1 distance,LASD)。同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D型滑脱23例(19.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D型滑脱组和非D型滑脱组SA分别为(1.9±1.6)°和(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滑脱组LL和Lower LL分别为(42.8±10.4)°和(29.1±7.7)°,显著低于非D型滑脱组的(52.3±14.7)°和(37.4±9.6)°(P<0.05);而LASD为(25.1±11.4) mm,显著高于非D型滑脱组的(17.3±9.6) mm (P<0.05),DH和S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LIF术后,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SA、DH、LL和Lower 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滑脱组复位率显著高于非D型滑脱组(89.7%vs. 76.5%,P<0.01)。术前D型滑脱组ODI和VAS分别为(45.7±11.3)和(7.9±2.1),显著高于非D型滑脱组的(40.6±10.1)和(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评分在术后和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DS分型D型滑脱术前腰椎前凸丢失、生活质量评分低,TLIF术式是治疗D型滑脱�
黄诚谦韦文陆文忠赵勇李新武
关键词:脊柱疾病腰椎脊柱前凸
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特点以及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腔组(C组)32例及臭氧微创治疗组(D组)36例。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Nakai分级标准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3d、6d、2个月分别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者硬膜外穿刺或椎间盘穿刺均一次成功,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3d、6d及2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D组术后2个月与术后3d、6d相比,P<0.05;与C组相比较,术后2个月D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Nakai分级:治疗后2个月,与C组相比较,D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李新武韦西江黄诚谦
关键词:臭氧硬膜外腔椎间盘源性腰痛VAS
内镜、微创和开放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MIS-TLIF组、PLIF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指数、病变节段活动度(ROM)。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Endo-LIF组少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Endo-LIF组短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短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满意度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指数、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MIS-TLI、PLIF三种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相似,PLIF术中透视次数最少,Endo-LIF创伤较小,在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势明显,术后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李新武韦华成李昊魏芳芳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内镜微创
青少年L_(4/5)和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形态学和解剖学参数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患者脊柱骨盆形态学参数和解剖学参数,探讨L_(4/5)和L_5/S_1椎间盘突出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7例ALDH患者分为L_(4/5)ALDH组(31例)和L_5/S1ALDH组(26例),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6例)。测量形态学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_L_)、和L_1椎体中心至骶骨间垂线距(LASD)。测量解剖学参数:髂骨高度(ICH)、L_4椎体横突长度(TPL_)、L_5TPL_、L_4横突宽度(TPW)和L_5TPW。结果 L_(4/5)ALDH组和L_5/S_1ALDH组患者SS和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T和LAS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4/5)ALDH组和L_5/S1ALDH组的L_4TPW和L_5TPW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I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TPL_和L_5TPL_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患者PI值与正常青少年相近,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骶骨垂直化及腰椎生理曲度减小;而ALDH发生的节段与ICH有关,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髂骨相对较高而L_5/S1椎间盘突出患者髂骨较低。
李新武韦文赵勇
关键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TLIF组(接受FE-TLIF治疗)和MI-TLIF组(接受MI-TLIF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MI-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MI-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椎体间融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LIF与MI-TLIF在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融合率方面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但FE-TLIF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更大优势。
李新武韦华成李昊廖正文魏芳芳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关节镜下复位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18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下经皮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01-2010-04,百色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结果 18例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根据胥少汀评分法:优16例(88.8%),良2例(11.2%)。结论膝关节镜下经皮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探查和处理膝关节其他损伤。
麦荫文韦文陆文忠黄承夸华树良李新武陆吉利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选取16例T_(11)~L_3单节段椎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9~2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微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黄承夸韦文陆文忠麦荫文赵勇李新武陆吉利梁俊卿胡国芳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椎弓根螺钉
术前化疗联合带关节同种异体骨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配合带关节同种异体骨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2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股骨下段恶性肿瘤患者15例,采用术前化疗配合人工假体置换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7例为对照组,采用术前化疗配合带关节同种异体骨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8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行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配合带关节同种异体骨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增强了人工关节固定臂功能,还减少了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的发生,患肢术后功能重建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肢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华树良韦文陆文忠麦荫文黄承夸蒙以良李新武陆吉利黄诚谦
关键词:化疗同种异体骨股骨下段
VSD技术在修复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华树良韦文陆文忠麦荫文黄湄景隆振学黄承夸陆晓生李新武韦永鲜林百凤陆吉利利娜
课题来源: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百科技字〔2009〕8号课题背景:创面难愈或不愈作为常见的临床现象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外科换药时间长,每次换药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治疗效果欠理想。负压...
关键词: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肌皮瓣移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融合器位置对融合器沉降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评估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中融合器位置对融合器沉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L4/L5单节段TLIF的8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即刻CT平扫上融合器与L5椎体上终板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中央组(37例)与边缘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局部前凸角)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中央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腰椎局部前凸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明显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边缘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腰椎局部前凸角显著高于中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共18例发生融合器沉降,中央组12例(32.4%),1例重度沉降,11例轻度沉降;边缘组6例(13.0%)均为轻度沉降,2组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中融合器位于终板中央区域会增加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术中置入融合器时应放置于终板边缘区域,以降低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风险。
黄诚谦韦文陆文忠赵勇李新武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脊椎滑脱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