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洪

作品数:112 被引量:912H指数:17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天文地球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水利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形变
  • 13篇滑坡
  • 12篇地质
  • 12篇遥感
  • 12篇INSAR
  • 11篇GPS
  • 10篇地震
  • 9篇地质灾害
  • 8篇网络
  • 7篇灾害
  • 7篇卫星
  • 7篇隔河岩
  • 7篇反演
  • 7篇大坝
  • 6篇隔河岩大坝
  • 5篇影像
  • 5篇自动化监测
  • 5篇自动化监测系...
  • 5篇像素
  • 4篇数据集

机构

  • 82篇长安大学
  • 25篇纽卡斯尔大学
  • 20篇教育部
  • 14篇武汉大学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武汉测绘科技...
  • 9篇中国地震局
  • 9篇格拉斯哥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青海省基础测...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12篇李振洪
  • 15篇陈博
  • 15篇朱武
  • 14篇张勤
  • 11篇彭建兵
  • 10篇张双成
  • 9篇王厚杰
  • 8篇杜建涛
  • 7篇王建伟
  • 7篇李鹏
  • 6篇徐绍铨
  • 6篇刘经南
  • 6篇丁明涛
  • 5篇李征航
  • 4篇王庆良
  • 4篇罗毅
  • 4篇张景发
  • 4篇瞿伟
  • 4篇李永生
  • 4篇付鑫

传媒

  • 27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球科学与环...
  • 5篇地球科学
  • 4篇测绘通报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测绘信息与工...
  • 2篇测绘学报
  • 2篇武汉测绘科技...
  • 2篇中国全球定位...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测绘科技通讯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武汉水利电力...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2000...

年份

  • 3篇2024
  • 21篇2023
  • 3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分辨率图像滑坡检测与分割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检测与分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辨率图像滑坡检测与分割方法。本发明方法建立基于光学图像的滑坡检测分割网络模型,并利用迁移学习方法使模型对光学图像较少的老旧滑坡也可以进行检测和分割,从而快速地完成对滑坡的检测...
席江波姜万冬李振洪赵哲臧铭慧
2022年泸定Mw 6.6地震InSAR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被引量:11
2023年
2022-09-05,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上发生了泸定Mw 6.6地震,该地震是鲜水河断裂上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研究该地震的运动学和同震破裂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形变机制和评估鲜水河断裂以及安宁河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ntinel-1和ALOS-2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了泸定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泸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事件,发震断层西倾,倾角约为72°,走向沿NNW-SSE方向,约为167°;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0~10 km深度,最大滑动发生在约5.8 km深度,约为2.23 m;同震释放的地震矩约为8.74×10^(18)N·m,相当于矩震级Mw 6.59。通过对震后光学影像解译,发现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多集中分布在发震断层西侧,该现象与余震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的结果相一致,可认为是地震上盘效应的体现。
韩炳权刘振江陈博陈博余琛李振洪彭建兵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该文简要介绍了系统可靠性的定义、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隔河岩大坝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徐绍铨李征航刘经南李振洪
关键词:GPS大坝变形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
文献传递
川藏交通廊道林波段冰川泥石流发育动态演化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案被引量:5
2022年
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层岩性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恶劣复杂,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极其发育,对铁路施工及运营带来严重影响.林芝-波密段就是典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常年受到冰川泥石流的影响,是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治的难点区段.虽然目前在单沟尺度上对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物源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诱发因素、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及灾变指标的研究还较为初步,尚未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多源长时序遥感影像、气象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川藏交通廊道周边区域冰川泥石流沟谷共99条,主要分布于恰青冰川-易贡乡、加拉贝垒-南迦巴瓦峰和古乡沟-嘎隆寺冰川一带;过去40年冰川经历了复杂的流动速度变化,表现为较小高海拔悬冰川活动性增强,大型沟谷冰川活动性减弱;自1973年以来,研究区冰川泥石流呈现频率增高、规模增大的特征.此外,从冰川泥石流发育沟道比降来看,发生高陡地形的滑坡、冰-岩崩诱发的泥石流频率增加.未来,冰川持续退缩,促使冰川源区冰瀑消失,发育更大规模的悬冰川,会增加这类冰川泥石流的风险;冰川泥石流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灾变指标,如悬冰川裂隙密度增加、冰川速度增强、冰湖面积快速增加等.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地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指标,并提出了融合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气象、水文地面监测平台,地震动监测平台的冰川泥石流“空-天-地”立体监测框架,针对不同类型冰川泥石流进行灾变信息监测与预警判识,为川藏交通廊道安全施工运营提供技术参考.
李尧崔一飞李振洪李振洪
关键词:冰川泥石流
基于层数自适应加权卷积神经网络的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3
2022年
开展铁路沿线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川藏交通廊道工程建设及运维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层数自适应、通道加权的卷积神经网络(layer adaptive weigh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AW-CNN),对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依据野外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滑坡发生的影响因子,绘制滑坡编目,构造用于易发性评价的实验数据集;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权重初值、网络层数等超参数难以优化设置的问题,提出基于影响因子信息熵的通道加权方法和网络层数优选策略,通过多通道加权和层数自适应分类卷积的方式提出滑坡易发性制图的LAW-CNN架构;搜索最优LAW-CNN网络结构并训练网络参数,获取研究区滑坡发生概率并进行易发性分级评价.所提的LAW-CNN模型可以不同权重和不同深度挖掘影响因子的深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52 8,极高易发区滑坡点密度为1.251 9,均优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CNN模型;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滑坡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两侧以及横断山区.LAW-CNN模型可较好评价川藏交通廊道滑坡易发性,能够为川藏交通廊道的建设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黄武彪丁明涛王栋王栋蒋良文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滑坡
综合遥感解译2022年Mw6.7青海门源地震地表破裂带被引量:6
2022年
2022-01-08中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w 6.7地震,直接导致兰新高铁受损停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评估交通网的受损情况,提出一种综合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无人机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技术框架。针对此次门源事件,首先,获取高分1号(GF-1)、高分7号(GF-7)、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A SAR影像,根据GF-1和GF-7光学遥感影像确定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估计东西向和南北方向二维地表形变场;其次,利用SAR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地表形变场,同时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即距离向);然后,采用运动结构恢复技术处理无人机影像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最后,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精确确定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地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东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2.0 m,距离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 m,该破裂带总长约为36.22 km。结合门源地区公路交通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对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最大,对乡道的影响最小;交通干线G0611和G338东南段具有很高的灾害风险。所提技术框架可精密地解译地表破裂,在地震减灾中直接发挥作用。
张成龙李振洪李振洪张双成王建伟王建伟刘振江杜建涛陈博孟岭恩杜建涛付鑫陈博周保朱武付鑫王祖顺辛兵厂徐江明张勤彭建兵
关键词:雷达遥感地表破裂带
基于星载GNSS-R获取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表土壤湿度被引量:1
2022年
地表土壤湿度影响着陆-气能量交换和水循环,是泥石流、冻土冻融等灾害的重要因子,获取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区土壤湿度有助于研究铁路沿线气候变化和冰冻圈灾害风险.基于CYGNSS(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星载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信号,结合土地覆盖分类、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和粗糙度等地表土壤湿度影响因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地表土壤湿度多参数反演模型,生成了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区36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土壤湿度日产品.经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卫星数据检验,生成的地表土壤湿度相关系数R为0.8,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为0.032 cm^(3)/cm^(3),偏差Bias为0.014 cm^(3)/cm^(3),可为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气候变化和地表灾害研究提供高连续性和可靠性的数据.
胡羽丰汪吉李振洪李振洪
关键词:GNSS-R人工神经网络遥感
一种综合遥感快速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遥感快速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方法,包括:对高分光学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采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形变场;根据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得SAR影像视线向的同震形变场,并...
李振洪张成龙余琛朱武张双成王建伟陈博李鑫泷刘振江
一种基于卫星测高回波波形监测湖冰厚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测高回波波形监测湖冰厚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波形参数,根据Brown模型计算参考回波波形;步骤2:从所述参考回波波形中选取包含波形前缘的子波形;步骤3:对选取的所述子波形与测得的实际...
杨元德李振洪
文献传递
GPS水准及其在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介绍GPS水准高程拟合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影响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的几个误差因素,为研究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精度,对轨道交通GPS高程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坦地区GPS水准可达到毫米级精度,能够满足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
花向红王新洲王泽民李振洪
关键词:GPS水准轨道交通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