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
- 作品数:17 被引量:81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微传播'时代个体媒介近用权对公共话语偏见的反抗--基于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报道的批判话语研究
- 本文通过以冯·戴伊克(Teun A.van Dijk)有关批判话语研究的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相关机构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战略目标的决议为依据,对2015年12月1日"世界艾...
- 李展
- 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被引量:67
- 1999年
- 因特网带来了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使跨文化传播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极大地受到大众传媒“把关人”的局限,而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时间上更频繁,形式上更直接,内容上更广泛。然而,东、西方(主要是中、美)之间通过因特网实现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不平衡的,即中国输入、输出的信息都远远少于美国。中国应该重视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体的作用,一方面组织力量,加强英语网络出版物的发布,用国际通行的语言直接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同时应大力开发汉语信息资源,促进因特网在国内的发展。
- 李展
- 关键词:因特网跨文化传播中文信息
- 从《中国时报》港澳报道分析“一国两制”在当下港澳与未来台湾被引量:1
- 2014年
- 港澳台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对台湾有着"示范"作用。台湾媒体对港澳动向的关注,特别是对"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的关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认知和判断。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方法探究台湾《中国时报》的港澳报道,解读台湾媒体如何看待"一国两制"政策、如何看待"一国两制"对香港和澳门原有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媒体内容所反映出的台湾公众对"一国两制"政策的态度。
- 宋雪婷李展
- 互联网对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
- 1997年
-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时,也许没有人会预料到这种用于数据处理的机器有朝一日会如此有力地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信息社会真的到来了.1969年,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在美国出现,随后在几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了拥有150个国家,5万多个注册网络,500万台计算机,2500个数据库,具有2500万用户的国际性网络,而且正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激增.中国1994年正式加入Inter-net国际计算机网.本文主要从新闻传播的角度。
- 李展
- 关键词:大众传媒互联网社会文化文化侵略网络时代INTERNE
- 被城市接纳又抗拒的外来者——《厦门日报》建构的进城务工人员媒介形象
- 2014年
-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农村与城市的隔离使得城市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之间相互不理解,并由此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总是处在城市生活的边缘,以破坏社会和谐的形象为主并形成为社会对这一群体看法的刻板印象。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厦门日报》2007年至2012年间有关进城务工人员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厦门日报》呈现出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从社会的边缘逐渐向中心融入,但是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报道依然存在刻板印象和污名化倾向。负责引导社会舆论的党报,既要真实地反映社会问题和矛盾,又要协调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为营建和谐社会创造舆论条件,《厦门日报》建构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媒介形象展现了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与本地市民对外来群体排斥心理的矛盾统一,一方面回应了社会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其所刻画的该群体的负面形象又呼应了本地市民排斥外来人群的精英心态。
- 陈静李展
-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厦门日报》媒介形象
- 主持人语
- 2021年
- 人是社群动物,一方面大家在交流沟通中实现团结合作,另一方面却也总是面临着交流沟通导向更加分歧对立的困境。人们曾在电脑互联网出现之初对这个看上去可以联结全世界、沟通所有人类的新媒体技术抱有极为乐观的想法,但是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表明,以电脑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各种社交媒体并不必然带来理想中的共识达成,有时甚至成为不文明表达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的场域,西方的相关研究尤其发现社交媒体上的羞辱性言论对女性作者的不友好以及对读者判断信息可信度带来的困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陈默同学和刘于思老师的研究,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微博的评论类型(无评论、理性反驳评论、辱骂性评论)对文章可信度的影响,以及作者性别、点赞量高低对可信度的调节作用。
- 李展
- 关键词:信息可信度主持人团结合作交流沟通新媒体技术女性作者
-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vs“人文医学”:中西健康传播核心概念的比较
-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将医患双方看作平等沟通的伙伴关系,强调医生的治疗决策必须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选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健康传播的核心概念之一,已经成...
- 李展苏俊斌
- 关键词:人文医学伙伴关系医患纠纷自我保护
- 海峡两岸口语传播学合作:初见成果,展望未来
- 2015年
- 本文介绍2012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口语传播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学术成果;回顾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办以口语传播学为特色的传播学系的历史源流及传播学系的课程设置;论述口语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营建公信力和培养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性。
- 李展
- 关键词:公民素养
- “人文医学”视域下的中国医患沟通——对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人文医学”实践的个案研究
- Thompson等(2011)的综述分析指出,通过给疾病命名并解释其致病机理从而赋予疾病以意义是所有医疗体系的核心功能,健康传播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解释疾病"(explaining illness),医生和病人的...
- 李展苏俊斌
- 关键词:人文医学医患沟通个案研究
- 时效·信息·受众——《人民日报·网络版》评析被引量:5
- 2000年
- 90年代 ,因特网迅猛发展 ,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我国报业正面临来自全球网上报纸的竞争。《人民日报·网络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网上新闻媒体 ,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因特网这一新传媒的技术优势 ,提高时效性 ,加大信息量和吸引受众参与 ,从而使《人民日报》
- 李展
- 关键词:网络新闻媒体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