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林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稗草出土对温度、水分及土壤深度的反应被引量:8
- 1999年
- 1995~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35℃,5~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100%;0~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深度;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稗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建立了稗草室内出土的量与温度、水分相关的数学模拟公式。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关键词:稗草温度水分
- 苜蓿地杂草种类和除草剂应用技术
- 国内苜蓿地中除草剂使用技术水平较低,药害连连发生。种植范围的扩大,除草剂应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报道了现有苜蓿地中发生的杂草种类,包括普遍性和区域性杂草。对国内登记的豆科地除草剂进行了技术评价,尤其是安全性。...
- 李善林
- 关键词:苜蓿杂草除草剂
-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被引量:37
- 1997年
-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 李善林由振国梁渡湘李孙荣王南金
- 关键词:小麦白茅
- 蟋蟀草发生对温度、水分及土壤深度的反应
- 2001年
-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 5℃ ,最高为 4 0℃ ;出土最快的温度是 4 0℃ ,适宜温度是 2 0~ 35℃ ;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 2 0 % ,适宜水分是 80 % ,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 80 %。在 5~ 50℃温度段内 ,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 2 0~ 2 5℃和 35~ 4 0℃ ;在 2 0 %~ 10 0 %含水量段内 ,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 4 0 %~ 6 0 %。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 :水分为 6 0 %~ 10 0 %条件下的 2 5/ 35℃。温度 (5~ 50℃ )和水分 (0~ 10 0 % )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 ,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 李善林韩烈保
- 关键词:温度水分草坪杂草土壤深度出土
- 阿罗津在水稻植株、稻米、土壤及田水中残留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报道了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秆、稻壳、糙米及土壤中最终残留状况。结果表明: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及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 .76、3-07 、2 .65 天;水稻收获时,在稻秆、稻壳、糙米和土壤中均未检出阿罗津。以推荐剂量应用,阿罗津无残留影响,对环境安全。
- 张丽倪汉文李善林钱传范刘丹韩丽君
- 关键词:阿罗津水稻植株土壤除草剂
- 乙草胺在禾本科草坪中的应用技术被引量:5
- 2001年
- 研究于 1998~ 2 0 0 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和北京郊区草坪基地进行 ,提出了乙草胺在禾本科草坪中安全应用的具体技术指标———使用时期 :早熟禾类、黑麦草类、高羊茅类幼苗出土生长至 3叶龄 ,3叶龄的株数达到 90 % ;使用量 :5 0 %乙草胺 0 .0 90 g/m2 ;处理方式 :喷雾处理 ;草坪草与处理药层的垂直距离 :1.5cm。处理后的过度喷灌会造成药害 ,草坪草
- 李善林
- 关键词:乙草胺禾本科草坪土壤处理剂除草剂
- 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草的防治机理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从1994年~1996年的三年时间内,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研究了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处杂草在耕地中的防治机理。用标记种子确证了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种子在耕层受耕翻作用后移动特点,测定了这三种杂草种子在耕地地表的平面移动距离和耕层30cm 处停留2年后的活力。结果表明耕翻使杂草种了上下双向移动,向下移动的远大于向上移动的量。在耕层底部的杂草易失活力。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草籽在耕地中的防治机理是:耕翻使这三种杂草种子在耕地土壤中移动,部分移动至地表,半年后移动3m 或离开地块;部分移动至耕层底部,不能出苗,逐渐丧失活力。后者作用大于前者。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关键词:耕翻杂草种子
- 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在不同环境中风移动距离
- 996~1998年在北京测定用标记种子研究稗草、马唐和反枝苋在休闲地、马路和草坪不同生境及在不同高度时被风作用后移动距离.结果表明在休闲地,半年后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最大移动距离分别小于为3m、10m和6m;在平坦的...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关键词:杂草种子
- 3种杂草种子以风为动力移动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比较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quinalis)、苋菜(Amaranthusretroflexus)3种杂草受风作用前后植株上的种子量结果发现,受风作用后比受风作用前种子量显著降低,说明3种杂草植株种子被风吹移动;若将受风作用植株周围50cm内的种子量加进去,仍未改变结果,说明种子被风吹移动至50cm之外;置于室外离3种自生杂草发生区10m以外的空白土壤,2年后发现空白土壤新生杂草中有马唐、稗草、苋菜植株和种子存在。1995年10月至翌年3月于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休闲地进行了20次在4级以上的风速中粘截杂草种子试验,截获了稗草、马唐、苋莱3种杂草种子。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关键词:杂草种子
- 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在不同环境中风移动距离
- 于1996998年在北京测定用标记种子研究稗草、马唐和反枝苋在休闲地、马路和草坪不同生境及在不同高度时被风作用后移动距离。结果表明在休闲地,半年后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最大移动距离分别不小于为3m、10m和6m;在平坦...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关键词:杂草种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