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吉贞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数字减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溶栓
  • 1篇动脉内溶栓治...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栓塞
  • 1篇取栓
  • 1篇重建成像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李吉贞
  • 3篇王琳
  • 2篇王浩洲
  • 2篇刘军
  • 2篇王霞
  • 1篇李娟
  • 1篇王莲
  • 1篇张明然
  • 1篇梁迎春
  • 1篇张晶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3D-DSA和DynaCT成像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进行3D-DSA、DSA和DynaCT扫描检查,应用3D-DSA重建成像Inspace的容积重建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和DynaCT成像对肝脏血管和肿瘤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多视角显示。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和空间走行,比较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走行、瘤灶数目、瘤灶染色程度及合并症的显示情况。结果:47例肝癌患者3D-DSA重建成像发现40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2例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其中1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由肠系膜上动脉单独发出一支供血动脉到位于肝右下叶的肿块;显示肝动-静脉瘘9例,其中2例大流量混合性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6例周围型小流量局限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和1例小流量肝动脉-肝静脉瘘。DynaCT成像发现病灶179个。常规DSA发现病灶145个,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瘤栓9例。和常规DSA相比较,3D-DSA成像对肝癌供血动脉的起源、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后前位DSA;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及肝动-静脉瘘较常规DSA更清晰方便;DynaCT重建成像对肿瘤瘤灶数目的显示率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尤其是选择适宜形状的导管及合适、适量的栓塞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其采集时间最长只有20s,不能同时显示肝脏动脉期血管和静脉期门静脉内瘤栓的情况,必须与常规DSA检查结合,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显示病灶和血管的影像学信息。
刘军王霞王浩洲王琳李吉贞
关键词:栓塞
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4.64±5.35)岁。试验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4~66岁,平均(55.43±5.73)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改善情况以及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均降低(P<0.05),90 dADL评分则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90 d内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疗效和生活质量。
王琳李娟申玮张晶李吉贞梁迎春
关键词:动脉内溶栓临床疗效
颈内动脉动脉瘤3D—DSA重建成像的构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动脉瘤在3D—DSA中的三维构型特点,探讨其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77例ICA动脉瘤患者3D—DSA的影像资料,对77例107个动脉瘤应用Syngo Inspace软件任务卡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其三维容积及三维形态结构,研究动脉瘤形态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结果按ICA Bouthillier分段,动脉瘤在C4-C5段4个,C6-C7段(床突上段)103个。动脉瘤以类圆形鼓泡状形态自ICA凸起,其形态可分为单泡型74个(69.2%)、双泡型21个(19.6%)、多泡型12个(11.2%),双泡型及多泡型动脉瘤以圆泡连体的方式沿颈动脉轴线排列,不会横向排列。其中单泡型动脉瘤又分为单泡漏斗型、单泡水泡型、单泡窄颈型及单泡宽颈型。根据动脉瘤瘤颈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关系,又可将动脉瘤分为分支无关型、分支相关型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分别有51个、37个和19个。结论根据3D—DSA可了解ICA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结构,尤其是动脉瘤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术后疗效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军王霞王浩洲王琳李吉贞张明然王莲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