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美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并采用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23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耐药率检测,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前后4次检查共送标本90次,检出病原菌10种、31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41.9%,与其他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除了万古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其中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5.4%~53.8%,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1.5%~76.9%;尚未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和中介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低。结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关系密切,临床上要高度重视该病原菌的耐药性,同时加强术后护理,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术后感染。
- 厉明秀韩平李发美
- 关键词:营养不良病原学干预对策
- 新生儿回肠造口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对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采用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情况,以促进感染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7例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从护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对症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为造口袋的渗漏,造口周围绝大多数出现皮肤红斑,有9例出现丘疹,5例出现水疱,大便稀,辅助检查为C反应蛋白(CRP)升高,最高为47.4mg/L,最低为9.6mg/L;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干预3d和干预15d阶段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年龄、性别、皮损特点、皮肤暴露时间等有关,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其预后。
- 臧玲王敏李发美
- 关键词:回肠造口接触性皮炎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