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忠

作品数:95 被引量:406H指数:11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24篇动脉
  • 19篇他汀
  • 17篇伐他汀
  • 15篇血压
  • 15篇高血压
  • 13篇动脉粥样硬化
  • 13篇巨噬细胞
  • 11篇白细胞介素
  • 10篇心肌
  • 10篇外周
  • 10篇外周血
  • 10篇冠状
  • 10篇白细胞
  • 9篇单个核细胞
  • 9篇炎症
  • 8篇脂肪
  • 7篇胆固醇
  • 7篇导联
  • 7篇血管

机构

  • 65篇桂林医学院附...
  • 19篇中南大学湘雅...
  • 13篇桂林医学院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医院

作者

  • 88篇李全忠
  • 24篇莫新玲
  • 20篇夏中华
  • 18篇赵水平
  • 15篇陈华
  • 14篇钱宗杰
  • 12篇谢福生
  • 11篇阳跃忠
  • 10篇池慧
  • 10篇潘迪华
  • 8篇聂赛
  • 7篇周宏年
  • 6篇阳耀忠
  • 6篇张建义
  • 6篇黄文新
  • 4篇倪琦
  • 4篇王小清
  • 4篇覃泱
  • 4篇李洁琪
  • 4篇林化

传媒

  • 8篇华夏医学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医学综述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心电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5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伐他汀下调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在高血压病人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入选 12例正常人和 2 4例高血压病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 1β用ELISA法检测。随后将高血压病人分为A组和B组 ,A组用 80mg代文降压 ,B组在代文的基础上加 4 0mg的氟伐他汀。治疗 2周后再次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 1β。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管紧张素刺激的白细胞介素 - 1β分泌增加 [(992± 15 1) pg/ml,(912± 10 2 ) pg/mlvs (5 99± 93)pg/ml,P <0 .0 5〗 ,氟伐他汀能下调血管紧张素刺激的白细胞介素 - 1β分泌 [(6 6 8± 98) pg/mlvs (92 3± 6 7)pg/ml,P <0 .0 5 ],且与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该研究表明高血压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激活。氟伐他汀在高血压中有抗炎作用。
赵水平李全忠王小清许竹梅肖志杰
关键词:氟伐他汀高血压病白细胞介素-1Β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行择期PCI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标准他汀组(n=76)和强化他汀组(n=78)。于PCI术前及PCI后记录TIMI血流、纠正的TIMI计帧数(CTFC)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等。于PCI前后测量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水平。结果:强化他汀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0~1级显著少于标准他汀组,3级显著多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1)。CTFC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的TMPG也显著优于标准他汀组(P<0.05)。PCI术后24h,CK-MB和TnT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在强化他汀组,PCI术后24h,hs-CRP水平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SCr水平与标准他汀组无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强化他汀治疗比标准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同时伴有hs-CRP水平显著降低。
孙群钱宗杰李全忠廖发荣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心肌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清中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冠状动脉疾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炎症介导素类,内膜增生,凋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5/2008)采用电子检索方式进行文献初检,语种限定为中文。收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相关文献17篇,从冠心病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对象、实验分组、标本采集、测定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加以整理,同时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基本的分析,结合支架置入后的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7篇有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文献均显示,患者血清中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呈动态变化,其可能的机制有:①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不可避免地损伤内皮细胞,内皮受损、脱落、胶原暴露,可引发或促进斑块破裂,使斑块中的炎症递质或细胞因子促炎因素暴露于血循环中,使循环血中性粒细胞激活,并上调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和激活。②多种刺激可以诱发核转录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6,刺激肝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③支架置入后仅数天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置入前升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高趋势,同时通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调节增殖;通过诱导内皮素的基因表达,使内皮素合成增加等共同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且与球囊损伤有关,可能是再狭窄的机制之一。结论: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强弱的指标;可溶性cD40配体、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莫新玲谢福生张建义李全忠夏中华阳耀忠潘迪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炎症介导素类内膜增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胞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2018年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理基础。巨噬细胞的胞葬功能对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及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最近研究表明,AS病变内凋亡细胞的清除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生理状态,这种现象与胞葬作用的受损有关,胞葬即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凋亡细胞的过程。本文就胞葬在AS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芮秀李全忠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不同导联连接方式对QRS波形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AECG)采用Einthoven-Wilson12导联系统(A系统)和Mason-Likar12导联系统(B系统)连接方式时的各导联波形差异。方法 40例患者接受ECG、AECG检查,并分别采用A系统和B系统描记,每例4种描记10min内完成。结果 ECG两种导联系统的QⅡ、aVR、aVF、V4~6,RⅠ、Ⅱ、Ⅲ、aVR、aVL、aVF、V1~3,SⅠ、Ⅱ、aVL、V2~6振幅和电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Ⅱ、aVR、aVF、V4~6,RⅡ、Ⅲ、aVR、aVF,SⅠ、Ⅱ、aVL、V4振幅A系统较B系统小,RⅠ、aVL、V1~3,SV2~3、5~6振幅A系统较B系统大,电轴A系统较B系统左移;AECG两种导联系统QⅡ、aVR、aVL、V5~6,RⅠ、Ⅱ、Ⅲ、aVL、aVF、V1~3,SⅠ、Ⅱ、aVR、aVL、aVF、V1~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Ⅱ、aVR、aVL、V5~6,RⅡ、Ⅲ、aVF,SⅠ、Ⅱ、aVR、aVL、aVF振幅A系统较B系统小,QV3,RⅠ、aVL、V1~3,SV1~6振幅A系统较B系统大;电轴A系统较B系统左移。结论 A系统与B系统记录的QRS波并不等同,不能以ECG标准诊断AECG;不同导联系统记录的QRS波形不能进行对比。
陈华李全忠陈建中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心率震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263例,其中ACS者1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9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8例(B组),门诊健康体检者86例(C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①A组[TO:(0.32±5.40)%,TS:(9.04±7.71)ms/RRI]、B组[TO:(0.32±1.94)%,TS:(8.97±6.77)ms/RRI]分别与C组[TO:(-0.83±5.14)%,TS:(13.81±13.21)ms/RRI]比较,A组、B组TO明显增高(P<0.05),而TS明显降低(P<0.05);②A组与B组比较,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0.53±0.12)显著低于A组(0.65±0.08)(P<0.05),左室最大舒张内径(LVD)[(50.47±8.59)cm]大于A组[(48.29±6.93)cm](P<0.05);但TO、TS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CS患者中,LVEF与TO存在负相关性(r=-0.256,P<0.05),与TS存在正相关性(r=0.187,P<0.05);④ACS患者合并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时,HRT异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HRT可以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当ACS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
陈华张建义刘世杰池慧阳耀忠莫新玲夏中华潘迪华李全忠
关键词:心率震荡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
冠状动脉结扎与腹主动脉缩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结扎术与腹主动脉缩窄术所建立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在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等方面的差别。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冠状动脉结扎术组S-LCL、假腹主动脉缩窄术组S-AAC)、冠状动脉结扎术组(LCL组)和腹主动脉缩窄术组(AAC组),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值(LVW/BW)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LVW/BW在LCL组、AAC组均增加。两种CHF模型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 m ax)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左室收缩压(LV 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且AAC组比LCL组升高更明显。光镜下LCL组梗死区纤维组织替代坏死心肌细胞,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非梗死区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显著增生;AAC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小血管壁增厚,间质增生伴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冠脉结扎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两者的差别是: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的是压力超负荷型CHF模型,冠脉结扎术建立的是低心输出量型CHF模型。
莫新玲谢福生严冬雪李全忠李星虹
关键词:动物模型冠状动脉结扎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程度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根据运动试验中患者血压升高的水平,分为轻度升高组(21例)、中度升高组(48例)和重度升高组(43例)。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清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重度升高组的年龄、体质指数、静息时心率、女性比例、吸烟率与中度升高组和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脂水平和高血压家族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升高组的尿微量清蛋白、肾小球率过滤、颈动脉IMT和LVMI与中度升高组和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血压升高程度可提示靶器官损伤。
钱宗杰李全忠廖发荣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之间该院收治的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根据入院3 d内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碎裂QRS波32例,病理性Q波12例,以及单纯ST段改变者30例,对NSTEMI患者的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该组患者中碎裂QRS波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的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3.2%和94.2%,与病理性Q波的16.2%和89.5%相比,碎裂QRS波的敏感性更高(P<0.05),但两者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的一个新指标,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谢福生莫新玲陈健中夏中华李全忠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
抗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IgG亚类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抗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IgG亚类的产生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与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两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合成的大鼠心肌肌凝蛋白重链部分肽段(第1 135~1 150位氨基酸残基)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IgG亚类的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1)自身抗体IgG1、IgG2a和IgG2b亚类均呈阳性之大鼠(PPP组)收缩和舒张功能(LVSP,LDP,+dp/dt+max,-dp/dt max)显著低于自身抗体IgG1、IgG2a和IgG2b亚类均呈阴性之大鼠(NNN组),P<0.01或P<0.05;(2)PPP组,其±dp/dtmax显著低于自身抗体IgG1阴性、IgG2a和IgG2b阳性之大鼠(NPP组),P<0.01;(3)自身抗体IgG1和IgG2a阳性、IgG2b阴性之大鼠(PPN组),其±dp/dtmax显著低于NNN组,P<0.01;(4)PPN组,其±dp/dtmax显著低于NPP组,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所致的压力超负荷型大鼠CHF模型和左冠脉结扎术所致的低心输出量型大鼠CHF模型,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AMHCA IgG亚类的产生;AMHCA的产生不单纯是CHF的伴随现象,可能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
莫新玲谢福生严冬雪李星虹阳跃忠李全忠夏中华
关键词:心肌肌凝蛋白自身抗体心力衰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