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
- 作品数:79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西南戏剧劲旅——论抗战时期的联大剧团被引量:2
- 2011年
- "联大剧团"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话剧团,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第一个话剧社团。联大剧团1938年成立,以演出《祖国》成名,演《原野》登上高峰,后因内部分裂而实力削弱,此后虽有演出但未引起轰动,1942年自行解散。联大剧团奠定了西南联大戏剧发展的基础,树立了云南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演出里程碑,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力量。因此,联大剧团在西南联大社团中具有崇高地位,是云南现代实力最强的几个剧团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
- 李光荣
- 关键词:《原野》演出
- 西南联大的联大剧团与剧艺社
- 2018年
- 西南联大有两个最为著名的剧团,一个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话剧团(简称"联大剧团"),一个是西南联大剧艺社。联大剧团组建于1938年底,主要人员先后有张遵骧、刘雷、汪雨、黄辉实、汤一雄、丁伯駪、高小文、劳元干、徐贤议、张定华、孙观华、黄宣、徐萱、肖庆萱、侯肃华、罗宏孝、邹斯颐、郝诒纯、杨郁文、王松声等,在闻一多、陈铨、孙毓棠、凤子四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演剧活动.
- 李光荣
- 关键词:西南联大戏剧传统
- 学术评论的学风和精神——读樊骏《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 2011年
- 学术评论需要什么样的学风和精神?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在书中评论王瑶、唐弢、陈瘦竹、黄修己等学术大家的研究,恰当地肯定了他们的学术贡献和研究专长,又中肯地指出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樊骏之所以能够这样,是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拉开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当今的学术工作具有典范意义。
- 李光荣
- 关键词:学术评论
- 从西南联大文学社团走出的那些名家们
- 2019年
- 文学是人类精神沃土上的花木,它不择时地而生,富贵不一定使之繁茂,贫穷并不会让它萎谢,只要精神的土壤不贫瘠,就有文学之花开放。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北平、天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师生历尽艰辛南集于长沙,又长途跋涉西迁到云南,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组成了名扬天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李光荣
- 关键词:文学社团西南联大名家日本侵略军
- “左翼之殇”与抗战文学洪流——以抗战初期昆明的鲁迅纪念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依据历史背景讨论左翼文学的去向问题。由于民族危机加重,救亡御侮成为时代思潮的主题,左翼文学自然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洪流,并在其中显示为主流。而左翼文学思想在统一战线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争取、斗争、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抗战初期,政治倾向中的左、中、右文艺界都通过纪念文章和讲话等形式,把鲁迅精神推入抗战的时代思想和抗战文学的主要精神之中。昆明的鲁迅纪念是考察鲁迅精神的弘扬和左翼文学的去向及其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 李光荣
- 关键词:左翼文学抗战文学
- 高原文艺社的文学创作初论
- 2013年
- 离开南湖来到昆明高原,南湖诗社更名为高原文艺社。其创作也有明显变化。与南湖诗社相比,高原文艺社的创作不仅品种更为丰富,而且数量也更为众多。诗歌仍然是高原文艺社的主要创作文种。此外,不仅散文、小说有了显著成绩,戏剧创作也有了新的成果。所以,高原文艺社虽然只存在了半年多,但其创作收获是巨大而可喜的。下面将分文体进行论述。
- 李光荣
- 关键词:文学创作戏剧作品抗战文学诗歌形式《荷花淀》文学社团
- 新诗社三诗人初论被引量:1
- 2013年
- 新诗社是西南联大以"诗社"命名的第二个文学社团,在闻一多的指导下,新诗社致力于朗诵诗的创作,在西南联大文学中独标一格,成为抗战及其以后中国时期朗诵诗的一种新因素。其代表诗作是闻山的《山,滚动了》,何达的《舞》、《我们开会》、《图书馆》等。何达是新诗社最成功、最著名的诗人。俞铭传及其诗作的存在,证明新诗社也是多元的。创作表明,在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社是一个具创作实力和特色的社团。
- 李光荣
- 关键词:西南联大朗诵诗
- 西南联大的文学社团总说
- 2018年
- 一
文学是人类精神沃土上的花木,它不择时地而生,富贵不一定使之繁茂,贫穷并不会让它萎谢,只要精神的土壤不贫瘠,就有文学之花开放。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北平、天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师生历尽艰辛南集于长沙,又长途跋涉西迁到云南,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组成了名扬天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李光荣
- 关键词:文学社团西南联大日本侵略军
- 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的中期
- 2019年
- 皖南事变发生后,西南联大遭受政治高压。这一时期,冬青文艺社采取'在内收敛,向外发展'的活动方针。1941年初,冬青文艺社把活动转向校外,与报纸联系办专刊,首先是在《贵州日报》创办《冬青》诗刊。《贵州日报》原名《革命日报》,有综合性副刊《革命军》。冬青社联系时,《革命日报》已改名《贵州日报》。
- 李光荣
- 关键词:西南联大杜运燮
- 抗战文学的别一种风姿——论西南联大文学被引量:3
- 2007年
- 西南联大抗战文学是西南联大文学的一部分。由于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相始终,西南联大文学往往投射着抗日战争的影子,因此,研究西南联大抗战文学不能局限于“抗战”内容,而应顾及西南联大的全部文学。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把西南联大直接描写抗战和投射着战争影子的作品都称为西南联大抗战文学。西南联大抗战文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关注战争中的人,揭示人与战争的关系,描写人性在战争中的状况、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了这样三种内容:一、描写战争中人的生存状况;二、寻求救国的力量——人性;三、揭露军队中的人性状况。笔力所至,战争对于中国人生存的影响,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被深刻地描绘了出来。这与通常叙写战争过程,鼓舞战斗情绪,歌颂胜利功绩,宣扬英雄主义的抗战文学不同,呈现出抗战文学的别一种风姿。这种风姿的形成与西南联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平等自由意识和文化创造觉悟等精神特质大有关系。
- 李光荣
- 关键词:抗战文学风姿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