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芸
-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学更多>>
- 信息环境下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 2013年
-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个信息不断更新变化的社会里,我国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进而掀起了文化的浪潮。但在这个浪潮中,弘扬和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的宣传和教育,来唤醒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得到增强,让他们也意识到人类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更应该如此。本文就是在信息环境下,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的思考。
- 李倩芸
- 关键词:信息环境
- 由亚运会开幕式舞蹈表演谈广东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被引量:1
- 2013年
-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舞蹈表演贯穿始终,广东本土艺术人才主要充当了大量"绿叶"的角色,反映出综合性的舞蹈人才仍是广东舞蹈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广东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 李倩芸
- 舞蹈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现代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传统舞蹈教育以教师言传身教为主,较少应用到现代技术,但在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成熟的现代社会,舞蹈教学也应积极借助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可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实践教学中,能提升实践能力;在学生评价中,方便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应用在课堂外的教学交流中,有利于延伸课堂等。
- 李倩芸
-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 高职舞蹈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及有效实现途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人文素养是教师基本素养之一,舞蹈教师也不例外。人文素质应以"人"为中心,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舞蹈课程与人文素养具有先天的联系,舞蹈教学除了教给学生技巧、能力外,还要将人文知识、精神渗透在教学中,这就对舞蹈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要求。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舞蹈教师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知识结构单一、理想失落的状况。对此,舞蹈教师需要主动提高人文素养。
- 李倩芸
-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师人文素养
- 舞动红色激情 谱写生命华章——再忆《风雨红棉》
- 2008年
- 岁月悠悠,寒往暑来。又是三月红棉花开时节。它一开,便不客气地映红了广州的天。这是我见证广州木棉花开的第8个年头了。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木棉花的了。只是每到花开时节,它都会让我涌起一股无法表达的情愫。我想,它应该是孤独和悲壮的吧!灯泡一样大小的花蕾,黑乎乎地挂在枝头,待喝饱春水后,
- 李倩芸
- 关键词:《风雨红棉》生命激情时节
- 试论中国民族舞的时尚化被引量:2
- 2006年
- 李倩芸
- 关键词:时尚化民族舞舞蹈活动社会现象博采众长形象化
- 形体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人对于美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着装这一外在美升华到了追求形体和内在美的层次。形体美教育不仅能够满足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而且能够塑造学生的体形、内在美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形体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变得十分的必要。
- 李倩芸
-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体美
- 怎样欣赏舞蹈艺术被引量:6
- 2007年
- “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自从有了人类,舞蹈就成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艺术。舞蹈艺术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倡掌握一些关于舞蹈艺术的最基本常识,以便学会欣赏舞蹈的基本方法。
- 李倩芸
-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艺术构成
- 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思考
- 2011年
- 高职院校跟普通高等学校有着不同的定位,前者主要以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为主,而后者一般为教学研究型,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术研究型为主。相应地,其学科定位也不同.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立足于培养能编能导能教能演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但要求在一线岗位能派上用场,能够实际性地承担一线岗位对舞蹈专业的要求,如能编排一段适合小朋友的舞蹈动作,并带领小朋友表演。高职舞蹈教育的实用性就决定了其应有自身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
- 李倩芸
-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人才教学水平教学研究型舞蹈教育
- 探讨传统符号在我国现当代舞蹈创作中的重构
- 2020年
- 纵观新中国舞蹈发展60余年,每个时代的舞蹈创作风格都刻有时代的烙印.从《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到《俺从黄河来》《乡舞乡情》,再到近两年的《孔子》《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专业舞蹈创作发展在一步步革新,大众的审美能力也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但是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传统能够给予我们深厚的文化祭奠、典型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以传统符号为切入点,探讨传统在不同时期舞蹈中的重构现象,并予以举例分析.
- 李倩芸
- 关键词: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