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平
- 作品数:41 被引量:2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种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结局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22例IC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炎症预后指标(PII)、炎症评分(IS)和系统炎症评分(SIS)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评估上述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及95%CI。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212、0.403、3.013、0.530、1.809、2.107和2.225,P值分别为0.004、0.012、<0.001、0.019、0.001、0.002和<0.001);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患者术后O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416、0.297、3.288、0.292、2.048、1.839和2.335,P值分别为0.009、0.008、<0.001、0.003、0.002、0.049和<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II、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146、2.511,P值分别为0.035、<0.001);高水平PII、PNI、SIS是患者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981、0.261、2.294,P值分别为0.009、0.002、0.010);高水平PII组ICC患者肿瘤学T分期(χ^(2)=8.777,P=0.003)和M分期(P=0.029)更晚;高级别的SIS组患者肿瘤学N分期(χ^(2)=9.985,P=0.030)和M分期(χ^(2)=8.574,P=0.012)更晚。结论在现行的多种炎症指标中,PII和SIS更适用于术前对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分层的预测评估。
- 马炳奇孟慧娟张伟董小锋王蒙窦杰吴雨宁李世平
- 关键词:胆管肿瘤预后
- 乳腺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异常甲基化能下调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生物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和距离肿瘤5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中FHI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对FHIT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对FHIT甲基化与蛋白、mRNA表达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HIT蛋白在乳腺组织细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FHIT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0%(16/50)和88.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67,P=0.000);RT-PCR结果显示: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有FHIT mRNA的表达。乳腺癌组织中FHIT条带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与相应的β-actin条带的OD值的比值(0.1081±0.0128)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0.2088±0.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乳腺癌组织中FHIT的表达量减少;MSP扩增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6.0%(23/5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6,P=0.000)。FHIT基因甲基化率与蛋白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能下调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
- 赵典朋贾丽燕刘桂玲李世平申安
-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基化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 胆总管切开一齐缝合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 李茂竹马善符杜福田马琴曾现伟李世平周殿伦
- 该成果术应用基础研究范畴,题目为“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的试验及临床研究”传统观念认为,胆总管切开后必须放量“T”型引流管,而临床实践证明存在许多弊端。单一期缝合术尚未被普遍接受,主要原因是缺乏基础理论依据,无明确的临床适...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总管缝合术
- 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ERCP术后行LC时间选择的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术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时间选择。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行ERCP术后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58例,按照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差异不同分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104例)及ERCP术后择期LC手术组(54例)。前者ERCP术后24~72 h行LC,后者ERCP术后出院3个月后行LC,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LC手术时间、出血、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内、再发胆囊炎、胆漏、住院时间、平均ERCP次数、医疗费。结果:两组术后均治愈。术后择期行LC住院时间长、医疗费多。结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手术安全性好、医疗费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
- 李星月申安孙银贵赵典朋李世平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胆管结石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2010年
-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并提出减少中转开腹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8年12月7年间收治的31例行LC术中中转开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LC中转开腹的原因有9种:①术中出血;②胆囊管部结石嵌顿;③胆囊三角解剖不清;④胆囊管增粗;⑤萎缩性胆囊炎;⑥腹腔内粘连;⑦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⑧术中损伤十二指肠;⑨急性胆囊炎并胆囊壁坏死。结论对以上9种原因提出了预防及LC术中即刻处理措施以期降低LC术中中转开腹的手术率。
- 李骞姚兴国李世平马玉文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
- 胆管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7
- 1996年
- 用犬建立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传统T管法光镜及电镜下的胆管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30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也证明,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建议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均应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 李茂竹解国琦张式暖杜福田李世平马琴
- 关键词:动物试验适应证
-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确诊的32例晚期胃癌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血行转移组13例,局部浸润组19例,对照组为胃良性病变10例。以外周血为检测标本,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NP-PCR)检测CEA mRNA。结果初诊时对照组阳性率0%,局部浸润组阳性率63.16%,血行转移组阳性率92.31%,两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无血行转移病例阳性率50.00%,有血行转移病例阳性率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T-NP-PCR技术检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可作为晚期胃癌血源性播散的指标,对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张守国李世平
- 关键词:晚期胃癌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外周血
-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按癌瘤长径分组,用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美蓝)的方法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有69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0.79%.69例检测到的前哨淋巴结中65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0,12.50%,87.50%,94.20%.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 冯令军李世平高学军马玉文谭强孙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 乳腺癌病人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丙酮酸激酶(M2-PK)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4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M2-P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①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M2.PK的水平较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乳腺癌TNMⅢ、Ⅳ期病人血浆M2.PK的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③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浆M2-PK的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筛选、预后及术后复发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 李茂竹许福亮李骞申安马玉文李世平马琴
- 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手术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53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申安孙伟李世平杨斌林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位年龄肝功能损害血尿淀粉酶性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