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光姬

作品数:30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著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能源
  • 7篇一带一路
  • 5篇东北亚
  • 3篇经济增长
  • 2篇东北亚区域
  • 2篇东北亚政策
  • 2篇对接
  • 2篇政府
  • 2篇石油
  • 2篇实证
  • 2篇能源安全
  • 2篇能源合作
  • 2篇区域经济
  • 2篇协整检验
  • 2篇经济合作
  • 2篇经济一体化
  • 2篇经贸
  • 2篇格兰杰
  • 2篇格兰杰检验
  • 1篇调整产业结构

机构

  • 23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国际经济...

作者

  • 30篇朴光姬
  • 3篇李芳
  • 3篇郭霞
  • 2篇刘小雪
  • 2篇金英姬
  • 2篇刘均胜
  • 2篇周小兵
  • 2篇张中元
  • 2篇赵江林
  • 2篇葛成
  • 2篇富景筠
  • 1篇陈家勤
  • 1篇李天国
  • 1篇李妙华
  • 1篇谷源洋
  • 1篇王玉主

传媒

  • 4篇东北亚学刊
  • 3篇当代亚太
  • 3篇南亚研究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中外能源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国际贸易
  • 1篇管理世界
  • 1篇日本学刊
  • 1篇税收与企业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华北金融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世界经济年鉴
  • 1篇全球化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转型中的困境及对策被引量:8
2012年
新世纪以来,中朝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的重要转变是从过去以战略安全为主导的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贸关系,这一转变预示朝鲜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而在中朝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朝鲜各自存在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超越障碍、抓住朝鲜亟须外部支持之时机,中国有必要从重新确定双边经贸关系战略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中朝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朴光姬
石油时代日本能源供给的“弱中东化”被引量:1
2008年
在石油时代,日本几乎没有石油资源,所需能源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中主要来源是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定的中东地区。由于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而控制能力低,因而源自中东的石油进口成为日本能源供给中的高风险部分。日本没有对外军事能力、政治上影响力也很低,日本是如何实现严重依赖中东石油条件下的能源稳定供给的呢?
朴光姬
关键词:能源供给中东石油石油进口军事能力经济局势
历史演进视角下特朗普政府东北亚政策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二战以来,美国始终保持对东北亚地区的政策投入;冷战时期,美国东北亚政策以遏制苏联为主要目标,轮替将中国、日本作为制衡苏联的主要力量;冷战结束后,美国东北亚政策的主要遏制对象转向中国,不断强化美国的同盟关系,打压俄罗斯和朝鲜。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加大了对东北亚地区的政策力度,从经济、政治、安全等多个领域扰动东北亚和平与发展。在特朗普政策的影响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并向非经济领域拓展,然而安全利益变得错综复杂,和平压力加大。为应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利影响,中国应该从推动次区域合作、稳定国内经济、密切中俄战略协作、加强中美对话等多方面,维护东北亚和平的发展环境。
朴光姬李芳王立鹤
关键词:东北亚政策次区域合作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
适时介入、市场重塑与协同创新——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在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了严重冲击,为此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积极的汽车产业政策。通过从救助汽车企业和扶助汽车产业发展2个维度的考察发现,在救助濒临破产企业时,政府一度介入企业的管理决策。而在扶助汽车产业时,政府加大公共投资,形成投资驱动;研发政策带动科技创新,形成创新驱动;通过规则制定、消费引导和联邦政府采购等政策,形成了政策驱动。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跨越了倡议和引导,进入了政府协同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基于上述分析,可进而研究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特征。研究表明:这一政策既具有往届政府产业政策的固有特征,如以问题为导向、市场化运作以及以法律为依据等。同时,也具有定位产业方向和更注重研发与创新等新特征。探讨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为中国目前的产业政策调整提供借鉴。
郭霞朴光姬
关键词:经济危机协同创新奥巴马政府
“一带一路”与东亚“西扩”--从亚洲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构建的视角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文章从对当前欧美亚这三个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考察出发,认为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和市场制度这三个基础条件构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或内外环境,这些基础条件都有可能在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构建与扩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并最终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东亚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正处于向亚洲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扩容和转型的路径选择时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对这一转型的路径设计和相关资源等公共产品,指导思想是从补齐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入手,将基础设施联通作为构建亚洲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主导路径。这一思路明显有别于东亚原有以产业关联为主导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路径,也不同于当前世界多数地区以市场制度建设为主导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路径,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突破和实践的可能。
朴光姬
探求共同受益的结合点——中国和香港、韩国及日本之间工业互补与三边合作被引量:4
2000年
互利因素 二战以来至90年代中期,在亚太地区中,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曾一度被誉为“东亚奇迹”。关于东亚经济的崛起、特别是其工业的迅速发展,存在着各种解释,但总起来看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香港、韩国和日本经济之间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日本属于经济发达国家,香港与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而中国则是一个资源与市场大国,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依赖与互补关系。自8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地区。
朴光姬
缅甸的天然气工业及其开发项目被引量:2
2014年
在东南亚地区,缅甸是一个拥有相对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多年来,这些资源吸引了大量外资。目前,缅甸政府正在逐步推进政治经济改革,这将为油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而这些资金的一大部分将进入各个天然气开发项目。缅甸的天然气工业及其开发项目由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MOGE)主导,该公司的职责是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建设输送管道,与国际油气公司签订产量分成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这些开发项目的天然气产出有70%左右出口至国外市场,较早投产的Yadana和Yetagun项目以及即将投产的Zwatika项目,产出基本供应泰国,最新投产的Shwe项目的天然气则主要输向中国。在外资涌入的同时,缅甸油气领域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缅甸政府希望通过油气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国际油气公司在竞争进口缅甸天然气时,缅甸政府不仅考察公司的实力,更关注与母国的经贸关系。就中国而言,与东盟签订的多项投资贸易协议,为我国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妙华朴光姬
关键词:天然气工业外资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蒙俄能源合作——基于地区安全视角被引量:13
2016年
从中蒙俄地区安全形势出发,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从双边和多边层次分析了中蒙俄能源合作的基础、机遇、现状与挑战。基本结论如下:地理毗邻和能源互补性为中蒙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中蒙俄实现战略对接,促成了三国能源合作的机遇期,中蒙俄能源合作已然开启"蜜月之旅"。中国须从合作机制、基础设施、互信、东北亚有序竞争的角度发力,加快推进中蒙俄能源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示范工程。
朴光姬李芳
关键词:能源合作
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及问题被引量:15
2007年
中韩建交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5年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增速快但严重失衡,中方有巨额逆差。这一方面是由于中韩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而产生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双方在东亚地区经贸结构中的重新定位而引起的单向投资贸易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方贸易逆差增速下降,贸易失衡关系已开始有所缓和。
朴光姬
关键词:中韩贸易贸易失衡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基于区域构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选取欧盟和北美两个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通过考察其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认为持续且稳定的能源贸易与投资、兼容互补的相关能源产业合作和不断累积的政治互信,是构建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的三个基础条件。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虽被探讨许久,但仍未建立起来。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经历着重要转变,技术和创新引领的能源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地缘政治和经济新变化,已经成为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新背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构建提供公共产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可能缓解甚至解决机制构建的瓶颈。而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据自身能源观以及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经历,加之主导或参与的相关多边合作机制,中国能够在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中起引领作用。
郭霞朴光姬
关键词:东北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