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艾嘉

作品数:21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群落
  • 4篇浮游
  • 4篇
  • 4篇
  • 3篇植物
  • 3篇细胞
  • 3篇浮游植物
  • 2篇大亚湾大鹏澳
  • 2篇动物群
  • 2篇动物群落
  • 2篇鱼类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珠江口
  • 2篇污染
  • 2篇消化道
  • 2篇免疫
  • 2篇化道
  • 2篇浮游动物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朱艾嘉
  • 11篇许战洲
  • 8篇黄良民
  • 4篇黄小平
  • 3篇董燕红
  • 3篇方宏达
  • 3篇张敬怀
  • 3篇蔡伟叙
  • 2篇黄辉洋
  • 2篇王汉奎
  • 2篇叶海辉
  • 1篇张建林
  • 1篇王文雄
  • 1篇黄晖
  • 1篇倪志鑫
  • 1篇许战州
  • 1篇韩师昭
  • 1篇叶建萍
  • 1篇张偲
  • 1篇林秋艳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Marine...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观赏鱼产业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2020年
目前,海水观赏鱼产业迅速兴起,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收集了相关数据,综述了海水观赏鱼产业在捕获量、捕获方式、饲养个体大型化等方面对野生鱼类多样性的不良影响,并讨论了该领域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董燕红朱艾嘉吕意华杨熙石荣贵许战洲
关键词:海水观赏鱼野生鱼类多样性
五种海洋鱼类消化道G细胞的定位被引量:2
2008年
应用胃泌素多克隆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黄鳍鲷(Sparus lat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褐篮子鱼(Sigauns fusces-en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消化道胃泌素细胞(G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G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直肠偶见。黄鳍鲷G细胞仅在小肠发现。牙鲆G细胞大量位于幽门胃和小肠。褐篮子鱼G细胞在幽门盲囊和小肠有少量分布。大弹涂鱼G细胞在贲门胃、幽门胃和小肠均有出现,大量分布于幽门胃。5种鱼类G细胞主要出现在胃和小肠的分布状况,与胃泌素调节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相一致。5种鱼类G细胞形态类型多样,提示了胃泌素以不同的内分泌方式参与消化生理过程。
韩师昭朱艾嘉叶海辉黄辉洋
关键词:海洋鱼类消化道胃泌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珠江口夏季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根据2009年8月珠江口18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分布状况,并探讨了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经鉴定共发现终生浮游动物120种和阶段性浮游幼体5个类群。调查期间浮游动物平均个体数量为4 131.92个/m3。优势种为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肥胖三角溞(Evadna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stris)。珠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浮游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珠江冲淡水和浮游动物本身的生态习性的影响。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群落和近岸群落两大类,而盐度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吴玲玲朱艾嘉郭娟方宏达蔡伟叙张敬怀
关键词:珠江口浮游动物
氮、磷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Ⅱ种类组成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氮(NO-3或脲氮(urea))和无机磷(PO34-)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潜在影响。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明显季节变化,秋季种类组成的平面变化最明显。春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高但多样性指数最低。实验结果显示,春季至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翼根管藻模式变型Rhizosolenia alata f.genu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之间的演替可能受氮、磷条件变化的控制。夏季优势种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之间的演替可能受营养条件外的因素控制。尽管磷被认为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夏季无机氮磷比值较高的实验组中未出现磷限制现象,无机氮磷比值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也没有显著影响,而秋季氮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潜在影响。
朱艾嘉黄良民林秋艳许战洲
关键词:大亚湾大鹏澳浮游植物
华南沿海赤潮生消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特征
黄良民尹健强谭烨辉黄小平刘胜王汉奎宋星宇李涛黄晖张俊彬张建林李开枝苏强朱艾嘉许战洲谢学东
该项目综合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分析,发现了华南沿海赤潮的特点。掌握了不同海域由不同赤潮生物引发赤潮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因子的变化,探讨赤潮发生和消退的原因。发现大鹏澳水域春季浮游植物主要受N的影响,夏季主要受P影响。摸清了华...
关键词:
关键词:华南沿海赤潮生态环境
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 shoots m-2至941shoots 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许战洲黄良民黄小平朱艾嘉张偲
城市污水厂污泥倾倒对海洋生物的毒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广州市和佛山市的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实验对象,选取费氏弧菌、蒙古裸腹溞、卤虫、裸项栉鰕虎鱼仔鱼4种不同营养级的海洋生物为受试对象,结合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区域周边污水污泥浸出液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各污水污泥浸出液的毒性均较大,且浸出液的Cu污染浓度较高;广州市污水污泥对4种受试生物的毒性效应要高于佛山市。从污泥毒性对受试生物的选择性方面分析,发现卤虫筛分能力强且灵敏度高,而费氏弧菌则相关性好且方法简捷。研究结果为反映城市污泥的生物毒性强度和选择合适毒性评价受试生物提供基础数据。
吕向立吴鹏朱艾嘉倪志鑫张敬怀陈斌
关键词:蒙古裸腹溞卤虫生物毒性
流沙湾海草床重金属富集特征被引量:17
2011年
海草床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湿地生态系统,首次研究了流沙湾海草床重金属(铜、铅、镉、锌)的富集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危害。研究表明: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潜在生态危害轻微,但是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绿藻、海草、双壳类和腹足类)对这4种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其中对镉的富集最显著。绿藻对铜、铅和锌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海草,腹足类对铜、铅和锌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而对镉的富集效应,情况正好相反。双壳类生物体内铅和镉含量普遍超一类标准,超标程度较高。
许战州朱艾嘉蔡伟叙张敬怀叶建萍
关键词:重金属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倪平董燕红朱艾嘉李海涛熊薇浦传亮战爱斌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红树林互花米草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
中华乌塘鳢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鉴别与定位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乌塘鳢消化道中的Som、5-HT、PP、VIP、SP和CT等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Som细胞在贲门胃、中肠分布较多,食道与幽门胃较少.5-HT细胞在食道较为丰富,胃中次之,前肠较少.PP细胞仅分布于肠道,后肠居多,前肠、中肠较少.VIP细胞分布于食道及贲门胃,食道处较少.SP细胞在后肠较为丰富,前肠分布较少.CT细胞集中在胃部,前肠偶见,其余部位未发现.不同种类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叶海辉朱艾嘉黄辉洋柴敏娟洪万树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