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例良恶性肿瘤ICM-DNA分析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观察各种恶性肿瘤及相应良性病变中 D N A 含量及倍体的变化,分析其对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利用 D I P A S200 生物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常见恶性肿瘤及其良性病变共500 例作 I C M D N A 分析研究。结果:(1) 宫颈鳞癌、卵巢常见恶性肿瘤( 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 、滤泡性淋巴瘤的 D N A 含量和超二倍体率均显著高于相应起源组织或良性肿瘤;(2) 结直肠高分化腺癌与良性病变之间、各种类型甲状腺癌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和良性肿瘤之间的 D N A 含量和倍体无显著差异;(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宫颈鳞癌、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 D N A 含量均越高,超二倍体率也越高。结论: I C M D N A 检测能在定量水平分析肿瘤,可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特别是对一些交界性肿瘤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D N A 含量和 D N A 倍体特征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分化状态有关。
- 许良中周晓燕杨文涛朱伟萍施宗高李小秋
- 关键词:肿瘤DNA含量倍体
- 鼻咽癌的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癌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鼻咽癌和24例鼻咽良性疾患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ras,c-myc,c—erbB—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IU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鼻咽癌中EGFR,N—ras,c-myc,P53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29.3%,17.2%,12%,8.6%和12%。鼻咽癌中PCNA的阳性率为17.91%,鼻咽良性疾患为6.67%,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别(t=2.47,P<0.02)。P53阳性的鼻咽癌患者EGFR均为阳性,这些病例的PCNA均在20%以上。
- 许良中张有望朱伟萍张泰明金爱萍李小妹
- 关键词:鼻咽肿瘤癌基因抗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EGFR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rDNA转录活性分析被引量:31
- 1999年
- 目的 分析培养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构成特征,检测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21 例健康人及127 例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培养72 小时,用标记CD4 、CD8、CD20、CD56 对培养后外周血作流式细胞术分析,同时用AgNOR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淋巴细胞的I-S% (银染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 及I-O-D% (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 以反映rDNA转录活性。 结果 外周血培养后主要为T淋巴细胞的转化生长,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rDNA 转录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或良性患者(P<0-05),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低。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普查和筛选。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快速、客观、分辨率高,并可作定量分析。
- 许良中周晓燕朱伟萍罗艳红常刚
- 关键词:RDNAAGNOR肿瘤T细胞亚群
- 甲诺孕酮与甲地孕酮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比较甲诺孕酮(NOM)与甲地孕酮(MG)对K562耐阿霉素(ADM)细胞株(K562/ADM)mdr1基因的调节。方法应用细胞培养、MTT比色、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分析。结果NOM确有逆转作用,逆转活性与MG相似,并可下调mdr1表达,调节呈时间依赖性。结论NOM可明显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K562/ADM的MDR,因其毒性作用轻微,有可能成为较好的新型逆转剂。
- 李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朱伟萍郑云红张泰明
-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甲地孕酮阿霉素P糖蛋白
- 促性腺激素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引量:10
- 1996年
- 目的:了解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方法和细胞核分裂相计数,检测与FSH、LH(最终浓度分别为2U/L、2.5U/L,各3份样本)共同培育48小时后的人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结果:FSH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增加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与FSH与LH共同培育后癌细胞分裂相增加(分别增加35%及16%)。结论:FSH、LH可促进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的增殖,其中以FSH作用较强。在卵巢上皮性癌发展过程中,促性腺激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丰有吉张惜阴葛柏青陆朱娣郑颂国陆朱娣郑颂国郑颂国
- 关键词:促性腺素类卵巢肿瘤病理学
- PCR检测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3
- 1999年
- 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是当今肿瘤病理学上最感棘手的问题。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外,分子水平的诊断已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ML中出现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已为大家所熟悉,并被用于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基因重排经典的检测方法...
- 田晓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 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体外抗Jurkat淋巴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0
- 1999年
- 目的 探讨三萜酸类中药成份熊果酸(UA)与齐墩果酸(OA)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的影响,从而为开发应用于治疗淋巴瘤的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用药物处理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HE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FCM),研究药物的细胞毒活性、以及药物引起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100μmol浓度的UA和OA处理Jurkat细胞6~12小时,细胞死亡及裂解碎片增多,至12小时大部分细胞破碎死亡,以UA作用更为明显。50μmol浓度的UA和OA处理48小时,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细胞碎片少见。OA处理后的Jurkat细胞核浓集。IC50分别为UA75μmol和OA150μmol。FCM分析显示:100μmol时,G0G1期细胞增多明显,50μmol浓度孵育48小时G2M期细胞增多,而G0G1期变化不大。 结论 UA和OA对T细胞淋巴瘤Jurkat具有明显的抗瘤活性,UA明显强于OA。机理可能是对G0G1期细胞起细胞毒作用(100μmol),在G2M期抑制细胞增殖(50μmol)。
- 李杰许良中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黄抗美李栋良杨庆尧
- 关键词:熊果酸齐墩果酸淋巴瘤细胞周期
- 乳腺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1998年
- 研究乳腺癌肿瘤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探讨该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血管密度以及雌激素受体状况等多项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NM23-H1单克隆抗体以及第8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酶标ABC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产物以及肿瘤新生血管进行了标记。结果NM23-H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以及乳腺纤维腺瘤的导管上皮中均有高水平表达,乳腺癌肿瘤组织中NM23-H1基因存在较高频率的表达(88.3%),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高水平表达百分率为48.3%(29/60),低水平表达百分率为51.6%(31/60),腋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病例高水平表达率为12.9%(4/31),腋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病例则为86.2%(25/29)。NM23-H1基因表达水平,腋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显著高于腋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0.01),并且该基因在肿瘤直径大于2cm,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平均值组常呈低水平表达,而不同年龄,雌激素受体状况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NM23-H1基因在控制乳腺癌?
- 张丽萍许良中朱伟萍
- 关键词:乳腺癌NM23-H1基因淋巴结转移
- 鼻咽癌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0年
- 应红梅张有望许良中朱伟萍
- 关键词:鼻咽肿瘤P-糖蛋白基因表达
- 紫杉醇对三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体外作用被引量:2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抗癌新药紫杉醇对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显微镜、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分析等方法 ,在体外观察了抗癌新药紫杉醇对 3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株Jurkat (T细胞淋巴瘤 )、BJAB (B细胞淋巴瘤 ,EBV阴性 )及Raji(B细胞淋巴瘤 ,EBV阳性 )的作用。结果 紫杉醇对 3株淋巴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但敏感性及程度不同。以Jurkat最为敏感 ,在一定剂量和作用时间范围内 ,主要表现为发生了细胞凋亡 ;BJAB次之 ,先发生G2 /M期阻滞 ,继而发生细胞凋亡 ;Raji最不敏感 ,主要表现为G2 /M期阻滞 ,仅部分细胞进入细胞凋亡。结论 紫杉醇是淋巴瘤治疗有价值的化疗药 ,其敏感性可能随肿瘤类型、有无EB病毒感染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而异。
-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抗肿瘤药淋巴瘤细胞系紫杉醇体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