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 2篇手术
  • 2篇脾肾分流
  • 2篇胃癌
  • 2篇联合断流术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 2篇门静脉高压症
  • 2篇静脉高压
  • 2篇静脉高压症
  • 2篇高压症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溃疡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手术并发症

机构

  • 8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8篇曾飞
  • 3篇朱培谦
  • 2篇王梦龙
  • 2篇黄俊
  • 2篇孙晋友
  • 2篇李红浪
  • 1篇沈威
  • 1篇熊吉信
  • 1篇冯琼
  • 1篇熊炳贤
  • 1篇胡小云
  • 1篇周先锋
  • 1篇李冬英
  • 1篇李其云
  • 1篇邹叶青
  • 1篇彭春生
  • 1篇饶南燕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医源性20例主干静脉损伤原因分析与防治
目的:探讨医源性主干静脉损伤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主干静脉损伤发生率高于动脉,这与静脉本身的特点及其疾病的解剖有关。术中解剖层次不清、操作不规范是主要原因。结论:术前充分估计病变组织与周围主干静脉...
熊古信曾飞
关键词:病因分析疾病防治策略管理
胃癌根治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区域性化疗30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区域性化疗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 0例胃癌行根治性切除 (D2 、D3 )手术 ,同时术中安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区域性化疗。术后每月化疗 ,第 1天用 5 Fu 15 0 0mg +DDP 60mg +NS10 0 0ml经腹腔化疗泵缓慢滴入 ;第 2天全身静脉化疗 ,CF 2 0 0mg/m2 × 5天 ,5 Fu 75 0mg/m2 × 5天 ,分别加入NS 5 0 0ml静脉滴注 ,MMC 4mg加入NS 2 0ml静脉注射× 1天 ,2 8天为 1个疗程 ,连用 6个疗程。对照组 3 0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仅行全身静脉化疗 ,化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 3 0例 1、2、3年复发率分别为 10 .0 %、3 3 .3 %、43 .3 %。生存率分别为 93 .3 %、80 .0 %、66.6% ,对照组3 0例 ,1、2、3年复发率分别为 3 0 .0 %、63 .3 %、73 .3 %。生存率分别为 83 .3 %、60 .0 %、40 .0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区域性化疗 ,其 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术后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全身静脉化疗并联合腹腔区域性化疗 ,可延长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 ,提高 3年生存率。
曾飞彭春生黄俊李红浪朱培谦
关键词:胃癌手术化学治疗全身静脉化疗
胃间质细胞瘤1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胃质细胞瘤 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经手术证实病理确诊。胃楔形切除 2例 ,胃部分切除 5例 ,胃大部切除 9例 ,全胃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 2例。结果 该病多见于 40岁以上成人 ,以胃体和腔内型生长为多 ,分别占5 5 .5 %和 61.1%。术前诊断率 2 7.8% ,误诊率 72 .2 %。手术切除率 10 0 %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15例术后随访 1~ 10a ,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 ,其余均存活。结论 该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 ,术前诊断较难。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熊炳贤李红浪曾飞常耿
关键词:胃肿瘤间质细胞瘤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RT -PCR法 ,检测 4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EAmRNA表达情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水平。以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作为阳性对照 ,以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42例胃癌患者CEAmRNA阳性率为 45 .2 % (19/ 42 ) ,其中 2 5例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血CEA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 (5 6.0 %V .s 2 8.0 % ,P =0 .0 3 9)。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与肝转移相关 ,但与血清CEA值、肿瘤部位、UICC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中CEAmRNA均呈阳性表达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EAmRNA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道播散的标志 ,对判断其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胃癌手术中应采用“不接触技术”
黄俊王梦龙邹叶青李其云饶南燕朱培谦曾飞
关键词:胃癌外周血化学发光法
大肠癌术中美蓝-5Fu区域淋巴结染色的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中美蓝 5Fu区域淋巴结染色显影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大肠癌患者术中用美蓝 5Fu混合染色剂进行区域淋巴结染色 ,显影后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对所获淋巴结按其染色程度分为 3个组 :①完全染色组 (81枚 ) ;②部分染色组 (67枚 ) ;③不染色组 (5 6枚 )。 3组淋巴结逐个进行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2 0例患者手术共获 2 0 4枚淋巴结。其中有癌转移者占 40 .2 % ,无癌转移者占 5 9.8%。完全染色的 81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者占 2 4.6% (2 0 /81) ,部分染色的 67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者占 41.6% (2 7/67) ,不染色的 5 6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者占 64 .3 % (3 6/5 6)。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术中区域淋巴结染色的临床意义在于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 ,而不能借此判断该淋巴结有无癌转移。②引流淋巴结着色程度与该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及转移程度有密切关系 ,其对指导术中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美蓝 5Fu淋巴结染色具有使区域淋巴系统显影和淋巴结化疗的双重作用。
周先锋朱培谦冯琼曾飞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染色剂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结果:随访的32例患者,再出血2例,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36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42个月死于上消化遭大出血。食道下端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26例.明显好转6例,彩色多普检查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20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有大量腹水,13例术后三个月左右腹水消失。4例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3例术后仍少中~量腹水。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曾飞孙晋友李冬英沈威王梦龙
关键词:脾肾分流断流术门静脉高压症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的12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曾飞孙晋友胡小云
关键词:脾肾分流术断流术门静脉高压症应激性溃疡
医源性大静脉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治被引量:3
2004年
熊吉信曾飞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