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和钼靶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0例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40例术前行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检查准确度。结果:钼靶X线检查与MRI检查同病理检查病灶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对于病灶检出率为100.00%,同钼靶X线检查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同钼靶X线检查符合率为5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和磁共振术前评估价值不同,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为乳腺癌保乳术病例提供指导。
- 李金龙邱德强李全曾旭
- 关键词:保乳术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
- 正常中晚孕胎儿眼球玻璃体信号值随胎龄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正常中晚孕胎儿眼球玻璃体信号值随胎龄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监测胎儿眼球发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2月期间发育正常的中晚孕胎儿共99名(198只眼球)MRI资料;按胎龄大小分成5组,即17~21周、22~26周、27~31周、32~36周、37~40周。分别测量各胎龄组眼球信号值大小,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21、22~26、27~31、32~36、37~40周胎龄组胎儿眼球玻璃体信号值分别为600.63±171.77、492.73±214.97、421.43±181.47、388.04±137.11、329.99±119.73。经方差分析显示,胎儿眼球玻璃体信号值随胎龄增长有逐渐减低趋势,组间比较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中晚孕胎儿眼球玻璃体信号值随胎龄增长有逐渐减低趋势。
- 曾旭周芷溪许林董国礼陈天武唐敏高友淑李晓欢
- 关键词:胎儿MRI
- 脊柱结核和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设置方法初探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探讨脊柱结核和脊柱恶性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感兴趣区(ROI)设置对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为ADC值测量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测量方法。我们收集2009年8月-2010年6月间32例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MRI和DWI资料。以常规MRI为指导,在DWI图像中病变最大层面,分别以整个病变区域取单个ROI和在整个病变区域内取面积相同的多个ROI,测量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临界点后,比较两种方法所测得的ADC值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发现单个ROI测得的ADC均值较多个ROI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ROI或多个ROI时脊柱结核与肿瘤的ADC均值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个ROI测得的ADC值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前者。因此,对于脊柱结核和肿瘤,多个ROI测得的ADC值较单个ROI测得的ADC值能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弥散状态,在脊柱结核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 赵林伟董国礼董嘉懿曾南林曾旭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脊柱结核脊柱肿瘤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脊椎良恶性骨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不同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其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明确椎体压缩的病因是实施治疗的前提。目前MRI已成为脊柱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一种反映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技术,在鉴别脊椎压缩骨折良恶性方面已初步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单纯压缩骨折的水肿和肿瘤所致的浸润提供可靠的鉴别信息,还能为肿瘤治疗后效果评定提供参考。
- 曾旭董国礼曾南林
- 关键词:MR扩散加权成像
- 椎体压缩骨折的MR征象在鉴别良恶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脊椎压缩骨折的MRI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椎压缩骨折198例(恶性90例,良性108例),对椎体压缩程度、明显强化椎体数、附件受累、椎间盘破坏、压缩椎体跳跃分布及椎体边缘台阶状变的椎体节数进行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Ⅰ、Ⅲ、Ⅳ度压缩、椎体明显强化、台阶征节数、附件受累、椎间盘受累椎体数及跳跃征例数在良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压缩椎体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的一些MR征象对鉴别脊椎骨折的良恶性病因的价值较大。
- 曾旭董国礼高才良赵林伟曾南林
- 关键词:脊椎压缩骨折
- 正常腰椎表观弥散系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正常腰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及其腰椎1~5椎体ADC值大小的变化关系,以及腰椎ADC值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125例正常志愿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3.21岁(标准差11.75岁)。其中≤20岁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20~40岁61例,男性37例,女性24例;>40岁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及MRI显示正常的腰椎病例,感兴趣区(ROI)大小分别取33、66、132、165、198、231、264、297mm2,分别测量并计算腰椎1~5椎体的ADC均值及腰椎总均值,按年龄分组分成≤20岁、20~40岁及>40岁3组,计算3组ADC均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腰椎ADC(×10-4mm2/s)总均值为1.92±0.79;腰椎1~5椎体的ADC(×10-4mm2/s)值分别为2.00±0.76、1.88±0.71、1.87±0.87、1.88±0.83及1.99±0.75。经t检验显示,腰椎1、5椎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2、3、4椎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1、腰椎5与腰椎2、3、4椎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1~3椎体的ADC值呈逐渐变小趋势,腰椎1与腰椎5椎体的ADC值接近。≤20岁、20~40岁及>40岁3组的ADC(×10-4mm2/s)值分别为1.94±0.77、1.93±0.82、1.89±0.7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的ADC(×10-4mm2/s)总均值约为1.92±0.79,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变化趋势,测量病变腰椎的ADC值时,应选取与其正常情况下ADC值最接近的正常椎体作为对照较为适宜;随年龄增长,腰椎ADC值有下降的趋势。
- 曾旭周芷溪董国礼许林肖兵高才良
- 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
-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临床、CT及手术资料齐全的肠梗阻患者,其中21例为单纯CT平扫,36例在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其中三期动态增强12例,将CT原始数据进行MPR冠状、矢状重建,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梗阻56例,符合率98%;确定梗阻部位48例,符合率88.9%;确定梗阻原因47例,符合率82.5%;10例血供障碍患者,CT检出7例,符合率7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确定有无血运障碍也具一定价值。
- 曾旭董国礼周芷溪许林肖兵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肠梗阻
- ADC值在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ADC值在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压缩骨折85例共147节椎体,其中恶性组55例共100节椎体;良性组30例共47节;选取同一患者病变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组成对照组69例共69节椎体。b值为0、300s/mm2。并测量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相应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ADC值分别为:(6.95±1.97)×10-4mm2/s、(4.54±1.10)×10-4mm2/s及(1.41±0.84)×10-4mm2/s,经T检验,良恶性组间、良恶性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定量测定对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病因有一定价值,但部分存在重叠。
- 曾旭董国礼周芷溪
- 关键词:脊椎骨折弥散加权成像
- 1H-MRS在鉴别单发脑囊变胶质瘤与转移瘤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1H-MRS对囊变脑胶质瘤与囊变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小。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囊变胶质瘤及18例单发囊变转移瘤患者的单体素1H-MRS检查,并对两种肿瘤的实体区、囊变区及周围水肿区的胆碱(Cho)峰、乳酸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等形态观察及峰值测量,计算Cho/NAA、Cho/Cr及NAA/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的廇周水肿区的Cho/NAA、Cho/Cr及NAA/Cr,肿瘤实体区Cho/NAA、Cho/Cr、囊变区的Cho/Cr与NAA/Cr间存在统计差异(p<0.05),在肿瘤实体区的NAA/Cr及囊变区的Cho/NAA,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组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廇周水肿区的1H-MRS图对鉴别囊实性胶质瘤与转移瘤价值最大,肿瘤实体区及囊变区的波普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 先世伟曾旭高才良
- 关键词:1H-MRS胶质瘤转移瘤
- MSCT在血管性腹痛诊断中的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腹部疼痛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和临床随访确诊的42例血管源性腹痛患者的CT资料,包括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蔽法)进行血管成像的图像。结果:上腹部血管狭窄17例,动脉炎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动脉夹层9例;壁间血肿5例;动脉瘤8例,肠系膜挫伤并腹膜后血肿1例。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发现血管源性腹痛的部位、原因及范围,是诊断血管源性腹痛的较好检查手段。
- 曾旭董国礼李小欢周芷溪许林赵林伟
- 关键词:X线体层摄影术后处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