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凯

作品数:48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矿业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泥煤
  • 11篇
  • 9篇质谱
  • 8篇动力学
  • 7篇离子
  • 6篇电喷雾
  • 5篇硫酸铁
  • 5篇聚合磷硫酸铁
  • 4篇电喷雾串联质...
  • 4篇气质联用
  • 4篇污染
  • 4篇
  • 4篇串联质谱
  • 3篇形态分析
  • 3篇液质联用
  • 3篇铀酰
  • 3篇食品
  • 3篇树脂
  • 3篇土壤修复
  • 3篇农药

机构

  • 47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重庆民泰新农...
  • 2篇深圳市万山红...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作者

  • 48篇曾凯
  • 29篇刘峙嵘
  • 21篇韦鹏
  • 13篇罗明标
  • 10篇周利民
  • 4篇赵炜
  • 4篇王云
  • 2篇陈焕文
  • 2篇于涛
  • 2篇李鹰
  • 2篇唐文英
  • 2篇李建强
  • 2篇黄孙福
  • 2篇贾月林
  • 2篇邹洪斌
  • 1篇卢兆芸
  • 1篇周雨兰
  • 1篇金解云
  • 1篇丁健桦
  • 1篇李寻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3篇湿法冶金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黄金
  • 1篇饲料研究
  • 1篇煤炭转化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耐火材料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农药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喷雾串联质谱模拟天然单质铀的形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模拟并分析微观含铀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以探讨单质铀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含铀分子在质谱中离子化后经碰撞诱导解离可生成U^+。研究还发现,硝酸铀酰溶液通过电喷雾可形成UO^+_2(m/z 270)、UO_2OH^+(m/z 287)、UO_2H_2OOH^+(m/z 305)、UO_2NO^+_3(m/z 332)、UO_2(H_2O)_3NO^+_3(m/z 386)及双聚铀酰离子[(UO_2NO_3H_2O)_2NO_3]^+(m/z 762),在具有一定动能N_2的碰撞下它们均可产生游离的U^+。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天然单质铀形成的微观机理为:在漫长地质年代中放射性核素持续衰变产生的能量粒子撞击含铀分子使其化学键断裂生成游离铀离子,在封闭或强还原性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单质铀并被保存下来。
曾凯罗明标罗明标杨亚宣余文婷
关键词:电喷雾串联质谱
^(63)Ni在泥煤-水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2
2007年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简要地研究了63Ni在泥煤中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5 min后泥煤对63Ni的吸附率可达69%,6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第1吸附阶段内镍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易解吸;从泥煤-水液固体系中泥煤的电离平衡和镍离子-氢离子之间离子交换平衡,以及物料平衡关系推导出泥煤平衡时63Ni的吸附量和氢离子的浓度、平衡时镍离子的浓度有关。溶液的pH值对镍的吸附和解吸有很大影响,随着溶液pH值增大,63Ni由水分室向泥煤分室转移的速率常数也逐渐增大,而由泥煤分室向水分室转移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二者比值逐渐增大,pH=4.624 6时,2种可逆传递速率常数相等,为2.51。即适宜pH值范围内的pH值升高吸附量增大,低pH值不利于吸附。63Ni在泥煤-水体系中的动态变化可用封闭二分室进行描述,经拟合后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刘峙嵘韦鹏周利民曾凯
关键词:泥煤
三聚磷酸钠交联壳聚糖/纳米Fe0复合膜对U(Ⅵ)的吸附特性
本工作利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壳聚糖/纳米Fe0复合膜(CS-Fe)吸附U(Ⅵ),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及U(Ⅵ)浓度对CS-Fe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双位点Langmuir模型,以CS-Fe膜的磷酸基团...
黎钊王云曾凯邹洪斌金解云周利民
文献传递
微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仪简便快速测定稻米中痕量镉
2023年
基于自主研发的微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仪,建立超声辅助稀酸浸提法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稻米中痕量镉。通过比较超声、离心、振荡、静置4种辅助浸提方式的稳定性,得到最佳辅助浸提方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超声辅助稀酸浸提法中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盐酸浓度、硫脲浓度、镉增敏剂浓度等对镉提取的影响,得到最佳浸提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浸提方式最佳,稳定性最好。最佳浸提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80%、盐酸体积分数4%、硫脲质量浓度5.0 g/L、镉增敏剂质量浓度2.5 g/L。优化后,镉在0.05~0.25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00 61 mg/kg,加标回收率为93.3%~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1.62%~4.06%。采用大米标准物质GSB-1和GSB-22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准确可靠。与传统方法对比,该方法前处理简单、耗时短、测定准确,适用于稻米中痕量镉的测定。
李咸宇罗明标王为民程雪萌曾凯董云雅杨梅
关键词:稻米超声
pH和离子强度对泥煤吸附镍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更好地使泥煤用来修复含镍废水,采用批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以及不同阴阳离子对泥煤吸附镍的影响.实验表明,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随pH的增加镍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也增大.Elovich方程和动力学二级方程可以描述泥煤吸附Ni2+的动力学过程.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泥煤对镍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平衡吸附量减小的程度也变小.阳离子对吸附影响的顺序为:过渡金属>碱土金属>碱金属;阴离子对镍吸附也有一定影响.
刘峙嵘韦鹏曾凯
关键词:泥煤PH离子强度
铝土矿渣浸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铝土矿渣与硫酸反应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铝土矿矿渣与硫酸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大,浸出过程符合化学控制为主的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1-x)13=kt,k=216 exp[-33900RT]。
吴一峰刘峙嵘曾凯李鹰
关键词:浸取动力学方程
泥煤从废水中吸附镍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泥煤从废水中吸附镍的热力学特性。等温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降低,吸附活化能Ea为-12.24kJ/mol,吸附的频率因子A=1.51×10-5s-1。泥煤吸附镍的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吸附熵表明,镍在泥煤上的吸附为自发不可逆的放热过程。
韦鹏刘峙嵘曾凯
关键词:热力学泥煤
泥煤中镍的形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Tessier和杨崇洁分别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吸附在泥煤中镍的赋存形态,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利用Tessier五步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其它形式为辅.利用杨崇洁等人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给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可能以离子交换和络合形式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机理随pH值而变化.
刘峙嵘韦鹏曾凯
关键词:泥煤
铝土矿渣再利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铝土矿渣与硫酸进行反应制备硫酸铁的工艺,通过4因素3水平(因素水平:硫酸质量分数,取50%、40%、20%;反应温度,取110、90、70℃;硫酸用量系数,取1.1、1.0、0.9;反应时间,取4.0、3.5、3.0 h)的正交试验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硫酸用量系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矿渣中Fe3+浸取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后的矿渣进行化学分析、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铝土矿渣中Fe3+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硫酸用量系数>反应时间,浸取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110℃,硫酸用量系数1.1,反应时间4 h;经过硫酸浸取后,铝土尾矿渣的主要成分由赤铁矿转变成一水硬铝石;浸取获得的硫酸铁溶液可以制备稳定、高碱化度的固体或液体聚合硫酸铁,浸出后尾矿渣可以充当陶瓷辅助材料。
刘峙嵘吴一峰曾凯李鹰
关键词:浸取再利用
泥煤溶出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对泥煤的溶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煤具有一定缓冲性,泥煤溶出的水溶解态有机物质多少,可以通过465 nm,665 nm处UV-VIS吸收值间接揭示,浸出次数和水溶液酸度等操作条件,导致胡敏酸、富里酸等分子质量不同的水溶性有机质溶出有所区别,但是先后溶出的有机成分差别不大。
李寻刘峙嵘韦鹏曾凯高军刚
关键词:泥煤溶出PH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