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凡辉

作品数:204 被引量:592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专利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天文地球
  • 15篇建筑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19篇压裂
  • 59篇水平井
  • 59篇平井
  • 52篇页岩
  • 26篇渗透率
  • 26篇储层
  • 23篇压裂井
  • 22篇低渗
  • 22篇低渗透
  • 21篇水力裂缝
  • 20篇压裂水平井
  • 19篇气藏
  • 19篇井筒
  • 17篇油藏
  • 16篇非均质
  • 13篇水平井筒
  • 12篇压裂改造
  • 12篇渗流
  • 11篇导流能力
  • 11篇渗流模型

机构

  • 203篇西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华北油田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四川长宁天然...

作者

  • 204篇曾凡辉
  • 183篇郭建春
  • 26篇张宇
  • 23篇任文希
  • 18篇陶亮
  • 16篇王小魏
  • 13篇张涛
  • 10篇赵金洲
  • 10篇龙川
  • 8篇卢聪
  • 7篇路千里
  • 6篇尹建
  • 6篇罗扬
  • 6篇唐波涛
  • 5篇杨波
  • 4篇王道成
  • 4篇王兴文
  • 4篇王磊
  • 4篇苟波
  • 4篇杨杰

传媒

  • 6篇天然气工业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石油钻探技术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天然气与石油
  • 2篇油气井测试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油田化学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2篇2024
  • 14篇2023
  • 27篇2022
  • 20篇2021
  • 32篇2020
  • 18篇2019
  • 20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密油储集层水平井重复压裂时机优化——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为例被引量:24
2019年
以松辽盆地致密油储集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的理想重复压裂井概念,结合体积压裂水平井特有参数对候选井的重复压裂潜力进行等级划分和排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重复压裂产能预测模型,确定最优重复压裂方式和时机。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改造簇数下,对产能贡献由大到小的重复压裂方式分别是缝间补压新缝、缝内暂堵转向、老缝加长和重压老缝;重复压裂时机越晚,有效作用期越短。利用考虑地层压力变化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研究了不同生产时间水平井段不同位置破裂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水平井段不同位置处破裂压力分级,可以确定最优重复压裂时机下的暂堵转向次数和暂堵剂用量。现场应用中单井日产油量由2.3 t提高到16.5 t,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重复压裂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郭建春陶亮曾凡辉
关键词:松辽盆地重复压裂体积压裂
考虑渗滤效应的压裂裸眼井破裂压力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19年
准确预测破裂压力是压裂酸化顺利实施的关键,渗滤效应是影响破裂压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压裂井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很少考虑渗滤、注入排量以及液体黏度等影响因素。岩石作为一种渗透性的多孔介质,压裂液在注液过程中会向井筒周围岩石渗滤,产生附加应力导致井筒周围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对破裂压力产生影响。基于岩石力学、弹性力学、渗流力学理论,应用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考虑渗滤效应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并采用连续增量迭代法计算了这一动边界数学问题。通过与破裂压力实验以及经典的Hubbert等模型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渗滤效应对裸眼井破裂压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岩石渗透率、注入排量和井眼尺寸增加,压裂液更容易向地层岩石渗滤,导致孔隙流体压力增加,破裂压力明显减小;而随着压裂液黏度和压裂液压缩性增加,压裂液不容易向岩石渗滤,此时压裂液的渗滤对破裂压力的影响不大。笔者建立的模型克服了Hubbert等模型不能考虑渗滤效应对储层破裂压力影响的缺陷,有效解释了渗滤效应降低储层破裂压力的机理。
曾凡辉唐波涛王涛郭建春肖勇军张守仁
关键词:裸眼井水力压裂
一种确定页岩多孔介质返排长度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页岩多孔介质返排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根毛细管返排模型;考虑滑移长度和粘度随孔径变化的情形并作修正;考虑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建立多孔介质返排模型;收集相关参数,进行影响返排因素分析。本发...
曾凡辉张宇郭建春张蔷向建华徐杨欢
文献传递
页岩自吸作用实验研究
2019年
页岩压裂实践中,发现压裂液返排率越低的井产量越高的趋势,而压裂液进入页岩主要是依靠页岩的自吸作用。通过对自吸作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调研,发现针对页岩自吸作用的研究存在着国内外针对页岩自吸作用的实验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页岩自吸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全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展页岩自吸能力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页岩性质、自吸液体性质以及自吸方式对页岩自吸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岩样围压越大,岩样的自吸能力越小,围压对页岩的自吸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岩样尺寸越小,岩样的自吸能力越强;自吸液体不同自吸能力不同;顺流式自吸的自吸能力明显大于逆流式自吸的自吸能力。该项研究对于页岩压后返排制度优化以及压裂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蔷曾凡辉李金鑫温洁茹曾秀权苏俊铭
关键词:页岩
一种页岩压裂自支撑裂缝缝网渗透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页岩压裂自支撑裂缝缝网渗透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基础数据;建立页岩自支撑裂缝应力敏感下缝宽变化方程;建立考虑应力敏感下页岩自支撑裂缝宽度动态变化的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寸受限空间内气体有效粘度计算模型;建...
曾凡辉彭凡郭建春张蔷向建华段蕴琦王庆蓉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多重混合分形的非常规储层三维渗透率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混合分形的非常规储层三维渗透率确定方法,包括步骤:建立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孔隙的一维单毛管渗透率模型;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孔隙的在不同孔径的分布情况;计算有机质孔隙以及无机质孔隙在分形单元内的孔隙...
曾凡辉杨杰郭建春张蔷
文献传递
一种页岩黏土矿物强制自吸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黏土矿物强制自吸量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现场岩芯,获取页岩黏土矿物基本特征参数;然后建立页岩黏土矿物片状孔隙平行平板毛细管内流动方程;其次建立页岩黏土矿物均匀毛细管束强制自吸模型;最后引入分形理论,计算具...
曾凡辉郭建春范宇宋毅岳文瀚王磊段蕴琦
海洋油气工程特色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年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亟须探索"新工科"教育新模式。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石油高校新兴专业,主要培养满足海洋油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本文分析了该专业的教学需求,介绍了海洋工程环境实验室、油气混输和气液分离实验室、海洋动力学模拟实验室、海洋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从理念、体系、方法三个方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显著,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康露杨志曾凡辉吕栋梁王其军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提升
一种缝网压裂中缝网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网压裂中缝网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树状分形理论,建立树状分叉网络结构参数关系,确定树状分叉网络裂缝总体积;基于树状分形理论,建立复杂缝网区域考虑缝宽变化的质量流量关系,通过质量流量关...
曾凡辉张涛杨铠嵽郭建春任文希
定向井压裂射孔方位优化及应用研究
2023年
低渗储层采用定向井水力压裂是油气田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射孔是压裂前打开储层的首要工序,射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定向井产能的发挥程度。为了降低储层起裂压力、减少砂堵风险,需要进行定向井压裂射孔方位优化。考虑原地应力、套管水泥环诱导应力、射孔孔眼诱导应力、井筒注液诱导应力和流体渗流诱导应力综合叠加,基于张性破坏准则,建立了基于最低裂缝起裂压力(FIP)的定向井压裂射孔方位优化模型;并进一步通过室内物理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FIP在360°射孔方位内周期性变化,存在两个最小和最大FIP点,并且随着井筒方位角的增加而增加,最小FIP逐渐增加,最大FIP逐渐减小;不同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最小FIP对应的射孔方向相差较大,斜井的最佳射孔方向应同时考虑井斜角和方位角的综合影响;水平主应力差和施工排量等因素对确定最佳射孔方位影响不大;并且在SXM气田X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优化的最佳射孔方向角为20°和205°,其对应的最小起裂压力为45.5 MPa。从而降低施工难度,为低渗储层射孔方位优化技术提供借鉴。
王尔钧马磊曹峰冯明曾凡辉
关键词:定向井诱导应力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