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丽金

作品数:37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硼替佐米
  • 14篇骨髓
  • 14篇骨髓瘤
  • 13篇多发
  • 13篇多发性
  • 13篇多发性骨髓瘤
  • 12篇细胞
  • 9篇地塞米松
  • 6篇地塞米松治疗
  • 6篇疗效
  • 5篇凋亡
  • 5篇KM3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自体造血干细...
  • 4篇细胞生长
  • 4篇干细胞

机构

  • 3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佛山市第三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曾丽金
  • 20篇李娟
  • 12篇赵莹
  • 10篇唐皓
  • 10篇吴敬国
  • 9篇马中富
  • 9篇梁艳冰
  • 9篇刘俊茹
  • 8篇谷景立
  • 8篇李振宇
  • 6篇许多荣
  • 6篇王荷花
  • 6篇陈志斌
  • 5篇苏畅
  • 5篇丁艳
  • 5篇王清
  • 5篇郑冬
  • 5篇邹外一
  • 4篇罗绍凯
  • 3篇杨青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第12届全国...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5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的目的:1、早期获得完全缓解,对获得长生存非常重要;2、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初始...
曾丽金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学疗法
文献传递
Bortezomib与EGCG协同抑制KM3细胞生长和促细胞凋亡作用
<正>目的:疾病复发及耐药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生存的重要因素。为了寻求新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提高单药或联合用药对MM的治疗效果,我们观察了药物EGCG((-)epigallocatec...
王清李娟谷景立刘俊茹曾丽金罗绍凯彭爱华许多荣郑冬
文献传递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与长春新碱联合比柔吡星、地塞米松、马法兰(VADM)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d,第1~4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价,并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NCICTCAE)(第3版)观察不良反应。以接受VADM方案化疗的30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结果VD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总有效率为87.5%,与VADM组(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VD组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为50.0%,明显高于VADM组的10.0%(P=0.001);VD组轻链型患者总有效率及CR+nCR率均明显高于VADM组(P值分别为0.025及0.040)。VD组中位显效时间及达最佳疗效时间明显短于VADM组。VD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8例患者总有效率87.5%,16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增加(P值均〉0.05)。V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是乏力(66.7%)、腹泻(58.3%)、周围神经炎(54.2%)、血小板减少(29.2%)、感染(29.2%)、发热(25.0%)、便秘(25.0%),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VADM组最常见不良反应依次是粒细胞减少(83.8%)、感染(35.5%)、呕吐(35.5%)、脱发(32.5%)、血小板减少(16.2%)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患者,虽然总有效率与传统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但达CR和nCR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李娟曾丽金赵莹苏畅黄蓓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AL淀粉样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例经肾脏活检确诊为AL淀粉样变的初治患者,中位受累器官3(3~5)个,接受VD方案中位治疗3(1~4)个疗程。结果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病情稳定,2例取得血液学疗效(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和脏器功能的改善,起效快,血液学疗效和器官功能改善分别发生于中位治疗后1.5和2个疗程。3例患者仍存活,随访时间分别为5、4和4个月;2例患者在确诊后2个月和14个月时死亡。毒副作用有乏力、腹泻、便秘、水肿加重和发热,均为Ⅰ级,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VD方案对AL淀粉样变患者,可能是一个有效、起效快速且安全性好的方案。
李娟赵莹曾丽金苏畅王荷花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步进法筛选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建立判别函数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采用步进法(stepwise)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建立基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的判别函数(discriminantfunctions),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协助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分型。方法选择39例SAP患者、47例UAP患者及39例健康志愿者以构成训练样本(trainingsample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s-CRP、MIF、IL-4及IL-10水平,分别采用传统的纳入全变量方式及步进法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根据函数考核结果对两种方法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判别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根据纳入全变量的方式对训练样本的年龄以及hs-CRP、MIF、IL-4、IL-10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健康对照组=-129.858+2.869×年龄-2.451×hs-CRP+1.393×MIF+6.001×IL-4+4.848×IL-10;SAP组=-161.037+2.896×年龄-2.022Xhs-CRP+1.662×MIF+6.703XIL-4+6.287×IL-10;UAP组=-199.087+2.468×年龄-1.440×hs-CRP+3.404×MIF-13.875×IL-4+7.752×IL-10。对上述函数进行回顾性考核的总错判率为4.8%,交互验证考核的总错判率为5.6%。再采用步进法筛选上述指标,程序建议纳入年龄、MIF及IL-10并建立判别函数:健康对照组=-125.218+2.659×年龄+0.599×MIF+5.040×IL-10;SAP组=-157.864+2.721×年齿令+1.008×MIF+6.468×IL-10;UAP组=-197.327+2.360×年齿令+2.932XMIF+7.640×IL-10。对步进法建立函数进行回顾性考核及交叉验证考核的总错判率均为6.4%。两种方法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SAP及UAP患者的判别正确率相当,均达100%。结论步进法判别分析筛选后建立的基于年龄、血清MIF、IL-10的判别函数可协助判别不典型的SAP与UAP患者,具有较优的成本效益。
陈志斌梁艳冰唐皓王中华曾丽金吴敬国李振宇马中富
关键词: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
重组旋毛虫53000抗原蛋白联合亚胺培南对多细菌感染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组旋毛虫53000抗原蛋白(rTsP53)联合亚胺培南(IMP)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BALB/e小鼠分为5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多细菌感染小鼠脓毒症模型(CLP组),假手术(Sham)组仅开腹、关腹,不进行结扎。CLP+IMP组、CLP+rTsP53组、cLP+IMP+rTsP53组分别于术后6h起腹腔注射IMP20mg/kg+0.1mL白蛋白、rTsP53蛋白6mg/kg+0.1mL生理盐水(Ns)、IMP20mg/kg+rTsP53蛋白6mg/kg;Sham组、CLP组则给予0.1mL白蛋白+0.1mLNS;12h重复1次,至实验结束。各组取20只小鼠观察72h存活情况;并于术后0、6、12、24、36、48、72h各取3只小鼠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全血培养进行活菌菌落计数。24h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cLP+IMP+rTsP53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CLP组、CLP+IMP组、CLP+rTsP53组(85%比20%、55%、25%,均P〈0.05o②Sham组各时间点全血均未培养出细菌;各实验组术后6h活菌计数均显著升高,CLP组呈先升后降趋势,于24h达峰值(×10^6cfu/L:12.74±2.33);CLP+rTsP53组12h起显著高于CLP组,于36h达峰值(×10^6cfu/L:22.13±4.28)后逐渐下降;CLP+IMP组、CLP+IMP+rTsP53组于6h达峰值(×10^6cfu/L:5.72±0.50、5.49±0.59)后呈逐渐下降趋势,12h起即显著低于CLP组。③各实验组术后6h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CLP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后降趋势,于36h达峰值(ng/L:1422:67±72.19),CLP+IMP组、CLP+rTsP53组、cIJP+IMP+rTsP53组达峰值时间提前至12h(nglL:1376.29+44.67、929.36±40.42、809.61±22.61oCLP组和CLP+IMP组白细胞介素-6(IL-6)于24h达峰值(ng/L:215.39±16.05、191.63±8.99),
李凡陈志斌唐皓梁艳冰李振宇吴敬国曾丽金杨文胡旭初马中富
关键词:亚胺培南
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年
目的了解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根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QTc间期延长组(n=63,QTc间期>0.44 s)和QTc间期正常组(n=103,QTc间期≤0.44 s)。QTc间期采用Bazett公式计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为38.0%(63/166)。QTc间期延长组女性患者比例、年龄、病程、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高于QTc间期正常组,体质指数(BMI)低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率、饮酒率、腰臀比、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延长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水平高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DPN、BMI、Hb A_(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女性、高龄、并发DPN、低BMI、高Hb A_(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监控其危险因素,及时识别QTc间期延长,早期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
易科兵李振宇吴敬国曾丽金梁艳冰
关键词:QTC间期延长患病率
BALP、TRACP-5b及DKK1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临床意义
<正>目的:检测骨髓瘤患者三个骨代谢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疾病分期及治疗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BALP、TRACP-5b及DKK1的浓度。
丁艳李娟曾丽金谷景立
文献传递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痛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9例接受BD方案和33例接受VADM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与马法兰联合)的MM患者骨痛缓解、活动能力改善及骨事件发生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中25例患者治疗前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的浓度。结果BD组在骨痛缓解率、活动能力改善和骨相关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VADM组[分别为75.7%对50.0%,64.9%对20.8%和13.8%对57.8%(P均<0.05)]。与化疗前相比,BD组患者化疗后BALP浓度升高[(15.90±11.88)U/L对(48.98±47.07)U/L],TRACP-5b水平下降[(4.04±1.92)U/L对(2.22±1.53)U/L],DKK1水平下降[(19.08±11.78)μg/L对(9.78±5.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方案对MM患者骨病有显著疗效;可促进骨髓瘤患者的成骨代谢,抑制破骨代谢。
李娟丁艳曾丽金谷景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骨相关事件骨代谢标志物
并发腕管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多发性肌炎样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58岁,因“双上肢麻木半年余,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2d”于2017年11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有双上肢麻木,指端明显,手握汤勺不稳,有四肢、颜面部浮肿,有全身肌肉乏力、疼痛,以双侧肩、手掌、下肢、腰背部为主,夜间可因疼痛不能入睡,步行后双下肢乏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有畏寒、无发热,曾多次于神经内科就诊,予口服“甲钴胺”后症状未见好转,2d前上诉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既往曾因喉癌行全喉并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行放疗30次,末次放疗时间为2017年2月。
张永威荆小莉吴敬国唐皓徐文辉梁艳冰李振宇曾丽金杨文马中富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腕管综合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