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端波

作品数:70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19篇社会学
  • 14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6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社会
  • 9篇苗族
  • 8篇唐代
  • 8篇文化
  • 8篇民族
  • 7篇旅游
  • 6篇侗族
  • 6篇商品经济
  • 5篇社会控制
  • 5篇苗族古歌
  • 5篇教育
  • 5篇古歌
  • 5篇村寨
  • 4篇音乐
  • 4篇清水江流域
  • 4篇民族地区
  • 3篇农民
  • 3篇农民身份
  • 3篇族群
  • 3篇文化价值

机构

  • 54篇贵州大学
  • 10篇云南大学
  • 6篇贵州师范学院
  • 3篇贵州财经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怀化学院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0篇曹端波
  • 2篇梁宏志
  • 2篇王唯惟
  • 2篇张光红
  • 1篇何伟福
  • 1篇曾芸
  • 1篇毛刚强
  • 1篇谭同学
  • 1篇陈志永
  • 1篇章青琴
  • 1篇杨华星
  • 1篇唐应龙
  • 1篇刘希磊
  • 1篇王春光
  • 1篇稂丽萍
  • 1篇王晶
  • 1篇罗晓明
  • 1篇曾雪飞
  • 1篇张建
  • 1篇陈菓

传媒

  • 9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思想战线
  • 3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黑龙江史志
  • 2篇贵州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当代贵州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2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用型教育: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平稳跨越的保障——云南省云县教育扶贫新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在边疆贫困地区 ,走教育扶贫之路毋庸置疑 ,但发展何种模式的教育才能相应地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是贫困地区实施教育扶贫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云县而言 ,近年来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 ,但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甚显著。显然 ,原有的教育模式短期内并不能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 ,云县欲走教育扶贫之路摆脱贫困 ,必须转换传统的教育扶贫观念 ,建立起一种能够拉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教育模式。针对云县的现状 。
缪坤和赵小平杨华星曹端波
关键词:边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
苗族古歌中的婚姻伦理与规则——以黔东南清水江苗族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苗族古歌作为一种神圣化叙事,其内容不仅仅反映了苗族历史的过程,而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伦理规范和维系社会秩序等方面。苗族古歌中的婚姻伦理与规则既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还是苗族民众的生活理想。苗族古歌在一定程度上是苗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对过去历史的集体记忆,但其作为"活态"口传艺术,最为核心的是在伦理、价值等方面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
曹端波
关键词: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中的苗族祖居地与民族迁徙被引量:6
2014年
苗族口传经典中有关于苗族祖居地的情况、苗族迁徙的缘由及其迁徙的历程。作为无文字的苗族并非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作为经典叙事的苗族古歌不仅是苗族的信息系统,而且是苗族民族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并影响社会的构成。根据不同区域苗族古歌关于祖居地和迁徙历程的叙述,可以得知苗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中国南方一个分布范围较大的族群,至少东起洞庭湖西部河流的下游,西到古巴蜀的南部山地,也就是长江上游中游的交界地带。历史上的苗族因不同原因,都有一个从河流的下游向上游的云贵高地迁徙的过程;尽管因迁入不同的生态环境,苗族内部差异增大,但其社会的深层结构仍有相似之处,即各族群对于死后灵魂回归祖居地及其祖先的迁徙历程十分重视,这也是各方言区各支系苗族古歌的核心内容。
曹端波
关键词:苗族古歌祖居地民族迁徙
人的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08年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发展不仅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劳动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更是人的发展诉求。由于资源占有的不均衡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是当前市场经济中不可回避的社会事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通过制度进行有效协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同时形成劳动关系和谐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合作关系。
曹端波
关键词:劳动关系社会
侗族“嘎老”演唱的对歌群体与侗人社会被引量:2
2013年
南侗"嘎老"演唱传统颇具严格的规定性和对歌准则,并在对歌群体和演唱内容上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婚姻圈内部的婚恋对歌体制,另一种就是村寨联盟的村寨之间的集体"走访"对歌体制。嘎老对歌具有时间、地点、人群的规定性。村寨内部的婚恋对歌体制严格禁止"禁婚圈"内部群体的异性对歌,并强化可婚群体之间的对歌式情感沟通。村寨之间的"走访"对歌体制为地域社会"款"的制度性交往,在于使婚姻"内卷化"的村寨走出封闭,构建盟约型社会。"嘎老"演唱传统与南侗的姓氏符号、婚姻圈、村寨以及村寨联盟等社会组织密切相关,而由"嘎老"的汉译"侗族大歌"一词,则突破嘎老对歌体制,成为民族化现代性叙事,其音乐特征也成为侗族多声部音乐的指称。
曹端波
关键词:婚姻圈村寨
清代云南农业的发展被引量:3
2006年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云南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清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 如募民垦荒,兴修水利,种植经济作物等。但清后叶,随着帝国主义的大力入侵,农业逐渐衰退。
章青琴曹端波
关键词:云南农业
国家、市场与西南:明清时期的西南政策与“古苗疆走廊”市场体系被引量:9
2013年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注重对西南的经营,宋代对西南政策有一个大的变化,即逐渐由过去的政治、军事政策向经济政策转变;明代为了构建从西北到西南的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建立了从湖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并在沿线设置卫所,进行军事化移民,形成一个国家化民族走廊,即"古苗疆走廊"。明清时期,国家对西南的经营在加强军事、政治控制的基础上,开设市场、利用市场对西南非汉族群进行渗透与控制,由此,在"古苗疆走廊"形成一个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市场带,这一市场带不仅成线性分布,而且处于汉苗之间,成为民族贸易的节点。清代,国家正是利用市场,将"古苗疆走廊"市场向"苗疆"渗透,将"苗疆"纳入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体系。
曹端波
“蒙莎迪”苗族“解簸箕”仪式的音乐民族志考察与研究——仁怀市五马镇苗族“解簸箕”仪式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解簸箕"仪式中笙鼓乐和交礼歌这一具有苗族历史文化信息的音乐事象成为建构仪式的主角。因此,对该仪式及其仪式音乐作音乐民族志的考察与研究不失为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曾雪飞曹端波
关键词:仪式音乐音乐民族志
国家、族群与民族走廊——“古苗疆走廊”的形成及其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古苗疆走廊"作为中国南方东西向的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中国内地进入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通道,其形成是中国各族群长期互动和中国经济、政治结构变革的结果。"古苗疆走廊"成因具有多元性:民族生态分布、西南民族贸易与区域市场、南方稻作水利田发展、国家力量的渗入、西南的经济开发与移民等。"古苗疆走廊"的提出,有助于了解明清以来中国西南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以及地域社会在这一进程中的应对;并扩大研究视野,即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作为西南非汉族群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与中国内地的大通道,而且是西南与全球经济连接的纽带。
曹端波
关键词:族群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7
2008年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曹端波陈菓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