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宣铎

作品数:16 被引量:404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造山带
  • 6篇山带
  • 5篇西秦岭
  • 4篇秦岭造山带
  • 4篇西秦岭造山带
  • 3篇地层
  • 3篇动力学
  • 3篇造山过程
  • 3篇盆地
  • 2篇震旦
  • 2篇震旦系
  • 2篇石炭
  • 2篇石炭纪
  • 2篇泥盆纪
  • 2篇龙首山
  • 2篇南缘
  • 2篇古生代
  • 2篇寒武系
  • 2篇充填序列
  • 1篇地层单位

机构

  • 7篇西安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6篇曹宣铎
  • 13篇胡云绪
  • 5篇张二朋
  • 5篇冯益民
  • 3篇李文明
  • 3篇校培喜
  • 3篇谢从瑞
  • 3篇贾群子
  • 2篇罗金海
  • 2篇潘晓萍
  • 2篇赵江天
  • 2篇杨军录
  • 1篇滕志宏
  • 1篇刘良
  • 1篇由伟丰
  • 1篇柳益群
  • 1篇车自成
  • 1篇周鼎武
  • 1篇周志强
  • 1篇张静艺

传媒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西北地质科学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九五”全国...
  • 1篇“九五”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祁连山—阿拉善地区寒武纪构造—岩相古地理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大量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对该区的研究成果,对北祁连山—阿拉善地区的地层划分,构造演化及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对香山群、韩母山群进行了重新厘定,将香山群的时代厘定为寒武纪—奥陶纪,韩母山群厘定为震旦纪—寒武纪。在研究区共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海岸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及深海—洋盆相。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造山带与沉积盆地密切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编制研究区寒武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研究区寒武纪构造—岩相古地理是在继承震旦纪格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区主要分布于古地块之间或地块的边缘地带,不同构造背景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环境。目前区内所保存的寒武纪沉积物均为海相沉积。
由伟丰张海清校培喜曹宣铎胡云绪谢从瑞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寒武纪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浅变质岩的时代确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根据新发现的晚泥盆世标准化石,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原归属于元古界、志留系—中泥盆统、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的一套浅变质岩的原岩时代重新确定为晚泥盆世。浅变质岩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和区域地质特征表明,其原岩在沉积之后不久就受到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动力变质作用与北昆仑造山带在志留纪—泥盆纪期间的碰撞造山作用相关。上泥盆统浅变质岩的确定为北昆仑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新的时代约束。
罗金海周鼎武柳益群曹宣铎胡云绪
关键词:浅变质岩碰撞造山作用晚泥盆世塔里木盆地
秦岭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早期复式前陆盆地被引量:19
2000年
南秦岭西段的志留纪—早泥盆世及中秦岭北缘的志留纪—早石炭世的沉积特征表明 ,两区均存在有早期理里石相和晚期磨拉石相 ,构成完整的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并由冲断造山带—前渊—前隆 3部分构成完整的前陆盆地体系。南秦岭前陆盆地是扬子北缘裂陷盆地闭合的产物 ,形成于 430 Ma,结束于 390 Ma,历时 40 Ma,属板内前陆盆地 ;中秦岭前陆盆地位于扬子北缘的边缘 ,是秦岭洋闭合后的产物 ,形成于 440 Ma,结束于 32 3Ma,历时 1 0 7Ma,属周缘前陆盆地 ;北秦岭二郎坪弧后前陆盆地的上限是 32 0 Ma,是在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早期于陆—弧—陆碰撞的背景下形成 3种类型的前陆盆地 ,它们组成了秦岭复式前陆盆地 ,总历程达 1 2 0 Ma。
曹宣铎胡云绪
关键词:大陆造山带充填序列
勉县—略阳带大地构造属性之探讨被引量:33
2004年
本文从剖析勉略带南北两侧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入手,指出南北两侧同属于华南古生物地理区,在沉积相、沉积建造和沉积充填序列方面基本相同,都是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和海进型充填序列为特征。其次,对所谓的“勉略蛇绿岩带”提出质疑;岩石组合和时代配置都不支持该蛇绿岩带作为分割性大洋盆地的残余,何况它有限的空间展布同样不支持上述观点。第三,将勉略带同典型的缝合带进行比较,认为勉略带缺乏典型缝合带内部及其两侧地质体的空间配置关系,诸如沟弧盆体系,俯冲杂岩及前陆盆地等。况且,根据相关的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资料,勉略带在泥盆纪—三叠纪期间不存在分割性大洋盆地,在印支运动中也没有形成缝合带。因此,提出勉略带在泥盆纪—石炭纪曾经是一个裂谷,印支运动以来历经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一条构造混杂带,在陆内造山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大规模的大陆地壳消减。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
关键词:泥盆纪石炭纪古生物充填序列缝合带
秦岭商-丹断裂带南缘构造岩片地层初析被引量:7
2001年
商-丹断裂带南缘是由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构造-地层岩片叠积而成的。这些构造地层岩片出露虽不完整,但多数显示有序,其时代、层序均可以鉴别。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发展阶段和多种类型盆地沉积。
曹宣铎胡云绪
关键词:层序盆地沉积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被引量:225
2003年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胡云绪潘晓萍杨军录贾群子李文明
关键词: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
秦岭石炭纪古海洋特征及古地理再造被引量:9
1995年
华北、扬子陆块间的秦岭石炭系经沉积、古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表明,石炭纪古海洋由北缘浅海陆棚、中央裂陷盆地及南缘浅海陆棚3个部分组成。中央的中秦岭裂陷盆地受两期重大裂陷构造事件控制,盆地内以块体重力流-低密度流沉积为主,具贫氧、低沉积速率特点,反映了半深海略封闭的海盆沉积环境,很可能是扬子陆块北缘的陆缘盆地。
曹宣铎赵江天胡云绪
关键词:石炭纪古海洋
西秦岭西段迭部—碌曲一带泥盆纪地层及生物群
<正>迭部,碌曲地处甘、川交界,泥盆系剖面保存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为滨一浅海相沉积,总厚近4000米。经过1972、1978年区域地层工作,本区泥盆系可划分为8个岩石地层单位和18个生物组合带。1981年以生物地层...
曹宣铎李树源
文献传递
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胡云绪潘晓萍杨军录贾群子李文明
该项成果属于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九五”前沿科技项目,编号:9501126。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复合型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洋-陆转换,盆-山转换和陆内变换3个大阶段的构造演化。该课题采用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了1...
关键词:
关键词:西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谢从瑞校培喜杨忠智曹宣铎胡云绪
关键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化石冰川沉积寒武系震旦系龙首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