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亦菲

作品数:3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6篇蛋白
  • 6篇位点
  • 6篇细胞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核苷
  • 5篇核苷酸
  • 4篇血脂
  • 4篇基因
  • 4篇SNP
  • 3篇阳性
  • 3篇通道蛋白
  • 3篇磷酸
  • 3篇磷酸化
  • 3篇病毒
  • 2篇大学生

机构

  • 36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嘉兴市疾病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智飞龙科...

作者

  • 36篇曹亦菲
  • 18篇杨磊
  • 14篇谭晓华
  • 11篇连福治
  • 8篇何平
  • 8篇吴茵茵
  • 7篇许亮文
  • 6篇黄仙红
  • 5篇马海燕
  • 4篇杨军
  • 3篇徐贤荣
  • 2篇赵婷婷
  • 2篇俞慧芳
  • 2篇狄春红
  • 2篇张景玉
  • 2篇郭淑霞
  • 2篇郭兴中
  • 2篇李红娟
  • 2篇谢文倩
  • 2篇陈敏燕

传媒

  • 3篇健康研究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癌变.畸变....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 1篇生理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群白内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白内障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浙江省重大公共卫生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浙江省7个县(区)≥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4—2020年每隔1年随访1次,收集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和白内障发病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9 642人,年龄为(68.89±7.39)岁;男性4 635人,占48.07%。新发白内障828例,发病率为20.946/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1.695,95%CI:1.377~2.088)、≥65岁(HR:1.707~5.044,95%CI:1.400~7.327)、超重/肥胖(HR=1.313,95%CI:1.131~1.524)、文化程度(小学,HR=1.642,95%CI:1.400~1.926;初中,HR=1.553,95%CI:1.148~2.102)、家庭年收入(1万~<5万元,HR=1.353,95%CI:1.155~1.585;5万~<10万元,HR=0.663,95%CI:0.500~0.881;10万~<15万元,HR=0.340,95%CI:0.204~0.565)、吸烟(HR=0.649,95%CI:0.494~0.853)、蔬菜摄入频率>3 d/周(HR=0.693,95%CI:0.527~0.912)、水果摄入频率>3 d/周(HR=0.833,95%CI:0.694~0.899)、蛋类摄入频率>3 d/周(HR=0.579,95%CI:0.450~0.745)、豆制品摄入频率>3 d/周(HR=0.706,95%CI:0.588~0.849)、乳制品摄入频率>3 d/周(HR=1.510,95%CI:1.199~1.901)和坚果摄入频率>3 d/周(HR=1.733,95%CI:1.162~2.586)与老年人白内障发病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收入,吸烟,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乳制品和坚果摄入频率是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
王倩倩章涛李傅冬林君芬何凡俞敏曹亦菲
关键词:白内障老年人影响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泛素结合酶E2 A在顺铂诱导的HeLa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A(UBE2A)基因在顺铂(cisplatin)诱导的HeLa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顺铂作用后UBE2A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针对UBE2A的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后,采用qPCR检测UBE2A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顺铂作用下的存活率。结果:UBE2A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两种转录本:U-1和U-2,U-2相比U-1缺少了外显子4的部分序列,并且顺铂作用后二者表达水平均升高。针对UBE2A的特异性siRNA可分别降低其对应转录本的表达水平,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3%、15.85%。UBE2A表达受到抑制的HeLa细胞在顺铂作用后细胞存活率降低,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4.46%和19.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BE2A可能参与了顺铂诱导的细胞应激反应,抑制其表达可以明显提高HeLa细胞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敏感性。
王玉强李红娟蒋天靓曹亦菲杨军
关键词:SIRNA顺铂
烷化剂甲磺酸甲酯(MMS)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甲磺酸甲酯(MMS)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SD大鼠甲基磺酸甲酯(25 mg/kg或60mg/kg)。经1天或3天后处死大鼠,并检测以下指标:外周血细胞数,血压,心率,血管壁超微结构,胸主动脉张力以及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两个剂量组中MMS均能够显著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但是心率和血压则不受影响。此外,MMS对胸主动脉张力没有影响,电镜分析也发现其对胸主动脉血管壁超微结构没有损伤。最后,对对照组和MMS处理组进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综上所述,不同于MMS的遗传毒性特征,其对SD大鼠的心血管系统无明显毒性。
蒋天靓干铁儿徐贤荣曹亦菲李红娟杨军
关键词:甲磺酸甲酯心血管毒性血管张力血小板聚集
应用健康相关因素预测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最佳切点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建立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其最佳切点值,为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及对高危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武汉、西安抽取12所中学的427例超重/肥胖中学生为病例组,按照同地区、同年级、同性别,以1:2进行个体匹配,得到854例BMI正常的对照组.测量其行为、心理和社会因素情况采用《中文版青少年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体育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心理社会因素测定量表》;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确定模型验证效果采用分类准确率和Kappa系数.结果 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中含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阶段;其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定能力较好(x2=9.19,P=0.327);AUC为0.75(0.72,0.77),P<0.001,最佳切点值为0.38,敏感性为0.61,特异性为0.75;回代检验模型的准确率为77.1%,Kappa值为0.48,P<0.001.心理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标定能力较差(x2=19.26,P=0.014).社会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0,P<0.001).结论 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最佳切点值为0.38;心理、社会因素对超重/肥胖有一定影响,但可能不是直接作用.
章宝丹俞慧芳谢文倩周驰杜宇立陈敏燕曹亦菲许亮文
关键词:风险评估模型心理社会支持
PCSK9基因rs2483205多态性与生活行为因素对血脂边缘升高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可调节体内胆固醇平衡,影响富含TG 的脂蛋白合成和降解的速率,参与体内脂代谢平衡.本研究比较血脂边缘升高人群与健康人群PCSK9 基因SNP 位点rs2483205 多态性...
赵婷婷许亮文连福治谭晓华马海燕曹亦菲徐贤荣吴茵茵杨磊
关键词:SNP血脂升高
健康教育对不同BMI学生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心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健康教育对不同BMI学生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及其心理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个性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出浙江省两个地市的29个中学班级,超重肥胖组为29个班级中部分BMI超重或肥胖学生121人,正常组为29个班级中与超重肥胖组年龄、年级、性别基本匹配,基线行为阶段匹配的BMI正常学生242人。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以行为分阶段理论为基础的干预,量表采用青少年脂肪摄入心理测定量表中文版。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超重肥胖学生与正常BMI学生干预后行为阶段均有前进,但超重肥胖学生阶段前进比例更高。干预前超重肥胖学生的改变策略[(2.60±0.79)分]、正向效应[(3.58±0.90)分]与自我效能[(3.01±0.72)分]好于正常BMI学生[(2.34±0.86)分,(3.08±0.91)分,(2.79±0.81)分,P〈0.05],干预后两组学生差别不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正常BMI学生阶段前进的是改变策略改变量(OR=2.168,95%CI:1.560±3.014),促进超重肥胖学生阶段前进的是自我效能改变量(OR=1.801,95%CI:1.026-3.159)。结论针对正常BMI学生要加强心理干预的力度和持续时间,而超重肥胖学生应结合社会支持理论来提升心理干预效果。
谢文倩俞慧芳朱茜如余红剑曹亦菲杜宇立陈敏燕许亮文
关键词:BMI中学生
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基因rs116466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BCO1)基因rs116466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从浙江省宁波市某区体检人群中筛选研究对象(男性94人,女性96人),连接酶检测法检测rs11646692位点基因型,等度反向HPLC法测定血浆β-胡萝卜素水平。结果 t检验显示rs11646692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女性血液β-胡萝卜素浓度高于男性(P <0.001)。控制性别因素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11646692基因型(P=0.039)、蔬菜摄入量(P=0.037)、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P=0.005)对β-胡萝卜素水平有影响;在蔬菜摄入量大于150g/d的人群中,rs11646692位点为GG型者的β-胡萝卜素浓度高于CC或CG型者(P分别为0.048和0.003)。结论 BCO1 rs11646692 SNP基因型和蔬菜摄入可共同影响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
曹亦菲徐贤荣黄仙红吴茵茵杨磊连福治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蔬菜摄入Β-胡萝卜素
哺乳动物细胞中调控AQP9磷酸化的蛋白因子及对砷摄入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p38,蛋白激酶C对几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水通道蛋白9磷酸化的调控作用,以及这些蛋白因子对细胞中砷摄入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检测细胞株中p38,蛋白激酶C和水通道蛋白9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细胞内砷含量。结果在ECV-304,AsRE,Hep G2和L-02细胞株中,p38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在砷的刺激下随时间增加而有显著上升,相同条件下蛋白激酶C末见明显变化。当抑制细胞中p38活性,除了L-02细胞中水通道蛋白9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抑制外,其余细胞中水通道蛋白9的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都未见明显变化。砷含量也只在L-02细胞中看到有较显著的下降。结论水通道蛋白9磷酸化水平影响砷进入细胞的速度与含量,但不同的细胞中水通道蛋白9的磷酸化调控机制有所差异。p38蛋白激酶在正常肝细胞L-02中显示对水通道蛋白9磷酸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蛋白激酶C则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入调控砷的入胞机制。
邓卢翠夏思圆潘菲菲罗榕杨磊谭晓华连福治曹亦菲
关键词:AQP9磷酸化P38PKC
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OA)对HepG2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PA和OA处理HepG2细胞,CCK-8检测脂肪酸的细胞毒性,caspase-3活性测定检测脂肪酸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PA和OA都均同时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自噬,但PA的影响明显强于OA;PA诱导HepG2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和VPS38表达、促进脂肪酸β-氧化的PPARα基因mRNA水平升高,但对细胞内脂肪沉积没有明显作用;而OA则导致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增加,但对上述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饱和脂肪酸PA和不饱和脂肪酸OA均能引起HepG2细胞凋亡和自噬,但PA的作用强于OA。
陈顺娟连福治曹亦菲徐贤荣吴茵茵杨磊
关键词:棕榈酸自噬凋亡
PBDE-47对INS-1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设3个PBDE-47剂量组(1、3、6μmol/L)和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染毒INS-1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Fas和cytochrome C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6μmol/L PBDE-47组细胞存活率[(77.1±5.9)%和(27.5±10.6)%]均下降(P<0.05);3、6μmol/L PBDE-47组ROS水平分别为(154.1±13.3)和(220.1±1.1),MDA含量分别为(26.1±1.0)和(32.7±2.5)μmol/L,6μmol/LPBDE-47组细胞凋亡率为(38.4±4.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PBDE-47组Fas及cytochrome C基因表达水平均有增加(P<0.05)。结论 PBDE-47可诱导INS-1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BDE-47对INS-1细胞的毒性作用。
阮晓倩何平谢静金喜曹亦菲谭晓华孙鹂杨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