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论火郁发之被引量:5
- 2008年
- 袁红霞曹丽霞
- 关键词:火郁发之实火阴火学术探讨与论述
- 痞满证中医药治疗近况被引量:1
- 2007年
- 痞满是一种较常见的中医脾胃病证,其作为一种症状可以兼见于其他疾病之中,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及治疗他病所致的痞满兼证等方面对痞满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曹丽霞
- 关键词:痞满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 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作动物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旋覆代赭汤)治疗组、西药(莫沙必利)对照组,给予相应处理或用药后,取食管组织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其PCNA的表达。结果旋覆代赭汤能显著抑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PCNA表达的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CNA的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其疗效与西药组相当,与正常组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可明显降低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PCNA的高表达,并能抗食管反流,从而起到治疗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预防复发及癌变的作用。
- 唐丽明曹丽霞袁红霞杨幼新魏爱勤
- 关键词:旋覆代赭汤增殖细胞核抗原
-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9年
-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在RE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RE的机理,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造福患者及全社会。
- 唐丽明魏爱勤曹丽霞袁红霞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
- 补脾升阳法治疗九窍疾病验案举隅
-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体表之五官九窍通过经络血脉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相联系,然胃为五脏之本也,脾胃为中土之脏,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六腑中作用尤其重要,李东垣亦认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导师袁红霞根据东垣之观...
- 曹丽霞
- 文献传递
- 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留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80只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后,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全方组)、辛开中药治疗组(辛开组)、甘补中药治疗组(甘补组)、咸降中药治疗(咸降组)、西药对照组(西药组),连续给药21天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黏膜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辛开组、甘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辛开组外,其他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辛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比较,辛开组、甘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辛开组比较,甘补组、咸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甘补组比较,咸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咸降中药治疗组药物可抑制细胞中的环氧合酶-2表达,逆转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病变,且作用优于辛开组、甘补组药物。
- 杨幼新袁红霞韩顺平马艳曹丽霞王志刚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配伍特色环氧合酶-2
- 补脾升阳法治疗九窍疾病验案被引量:4
- 2008年
- 曹丽霞袁红霞
- 关键词:验案
-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的改进和完善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改进"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完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模型组(A组)采用"四壁四针"间断吻合术式,对照组(B组)采用改良后的"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食管下段黏膜pH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成活率(85%)较对照组(65%)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食管下端黏膜肉眼表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病理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术式的模型在增加存活率的基础上成功的诱发了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s食管。
- 曹丽霞袁红霞杨幼新代二庆赵强
- 关键词:食管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 补脾升阳法治疗九窍疾病验案举隅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表之五官九窍通过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相联系,然脾胃为中土之脏,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六腑中作用尤其重要,李东垣亦认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笔者临证运用补脾升阳法治疗九窍疾病,疗效满意,举例介绍于下。
- 曹丽霞汪永斌
- 补脾升阳法的思想渊源及临床运用举隅被引量:7
- 2008年
- 探究了补脾升阳法从《黄帝内经》到民国时期奠基萌芽、发展、继承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临床病例总结分析证明,"脾主升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权重之位,脾气健运、脾阳得升则体健无恙,然中土不足,脾胃抱恙,则诸病丛生。通过探讨可建立补脾升阳法治疗诸疾的诊疗思路和诊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袁红霞曹丽霞
- 关键词:脾主升清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