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丽花

作品数:46 被引量:600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土壤
  • 13篇色季拉山
  • 8篇有机碳
  • 6篇植被
  • 5篇东南
  • 5篇养分
  • 5篇实践教学
  • 5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教学
  • 5篇海拔
  • 5篇藏东南
  • 4篇团聚体
  • 4篇改良剂
  • 3篇森林土
  • 3篇森林土壤
  • 3篇水分
  • 3篇水稳性
  • 3篇水稳性团聚体
  • 3篇土壤含水量

机构

  • 28篇西藏农牧学院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西藏大学
  • 11篇信阳农林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教育部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信阳市农业局

作者

  • 45篇曹丽花
  • 28篇刘合满
  • 14篇赵世伟
  • 5篇杨永辉
  • 4篇赵勇钢
  • 4篇梁向锋
  • 3篇蔡晓布
  • 3篇马和平
  • 3篇孙巧
  • 2篇刘娜娜
  • 2篇杨红
  • 2篇黄占斌
  • 2篇张华
  • 2篇杨红
  • 1篇郭健斌
  • 1篇雷振山
  • 1篇扶胜兰
  • 1篇潘根兴
  • 1篇次仁央金
  • 1篇宋松柏

传媒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新课程研究(...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应用型本科“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2018年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实践内容缺乏系统化及与地方生产实际结合度不够等问题,进而以提高"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出"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围绕土壤基本性质的分析方法与技能、退化土壤改良措施、土壤物质运移与调控、基于有机健康农业产业的土壤管理及新型肥料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刘合满曹丽花雷振山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
土壤呼吸日动态特征及其与大气温度、湿度的响应被引量:20
2013年
为阐明西藏高原区土壤呼吸作用日变化特征对大气温度、湿度特征因子的响应,以西藏林芝八一镇农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大气温度、湿度及土壤水分蒸发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作用具有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呼吸速率在0.5~1.3μmol/(m2.s)范围内,最大值出现在15:00-16:00之间,最小值出现在10:00-12:00。气温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和大气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与气温、大气湿度、蒸发速率之间并不完全同步,1d内,在19:00-7:00之间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呼吸速率与气温、大气湿度和蒸发速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在7:00-19:00之间气温变化幅度大,表现为土壤呼吸作用滞后于气温、大气湿度和蒸发变化,约滞后3h。由此可知,短暂的大气温度、湿度条件变化并不能引起土壤呼吸作用的快速显著变化。
刘合满曹丽花马和平
关键词:土壤呼吸日变化气温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效益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黄土丘陵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地试验监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反映宁南山区小流域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及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集雨补灌工程建设与集雨补灌技术示范,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雨水利用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提高了27.9%、27.4%、66.7%、54.7%、41%,尤其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雨水利用效益,达到的中级及良好水平,体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现了效益评价的客观合理性。
杨永辉赵世伟黄占斌宋松柏刘娜娜曹丽花
关键词:集雨补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宁南黄土丘陵区
不同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及其机制被引量:22
2011年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采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进行改良。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浓度0.05%~0.40%范围内,其改良效果表现为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且黄绵土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尤以PAM改良效果最明显;在低浓度条件下,4种改良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密度;土壤粒径分布表明,PAM改良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机制是使<1 mm粒径的团聚体团聚为更大的团聚体,尤其是团聚为>5 mm的团聚体,PAM在4种改良剂中对黄绵土改良效果最好。阐明不同改良剂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及机制,可为合理利用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曹丽花刘合满赵世伟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土壤密度
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27
2011年
本研究对西藏当雄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密度均为正常草甸土壤〉轻度退化草甸土壤〉严重退化草甸土壤,且0~1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均高于10~20cm土层土壤。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决定系数R。分别为0.9139、0.977l、0.9314、0.6653和0.7156,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43x-0.0261,y=2.6768x+14.4250,Y=0.2459x+3.3479,Y=4.2965x+71.6670,Y一0.7908x+5.4245;而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Y=-0.0167z+1.5531)。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造成土壤养分和水分减少,土壤容重增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对碱解氮的影响最显著。
曹丽花刘合满赵世伟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
西藏农牧交错带农田与相邻草地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为阐明西藏高原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方法】以拉萨市林周县农田和相邻草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的统计特征及空间分布模型。【结果】①土壤含水量表现为草地显著高于农田(P<0.01),农田和草地均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6%和25%;②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分别符合球状模型、指数模型,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3.68%和6.58%,均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性;农田-草地土壤含水量符合球状模型,块金值/基台值为34.57%,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农田和草地具有相似的有效变程(Range),而农田-草地有效变程则显著高于单一土地利用方式,值分别为9.43、10.65和39.42m;③从克里格插值分布图来看,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中部较高,边界较低,整体呈自中部向周边减少的趋势。【结论】结果可以为高寒农牧交错带土地的合理利用,及对土壤含水量的科学预测提供参考。
连玉珍曹丽花刘合满杨红杨红韩晓浩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农田草地
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基础呼吸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为阐明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动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升温实验,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碳通量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土壤层次及海拔高度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表现为振荡变化的特征,二者之间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呈增加趋势,且培养的前14 d土壤累积碳通量增幅明显,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数函数关系。总体来看,温度升高将加速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呼吸碳排放。
杨红刘合满曹丽花徐唱唱曹舰艇赛曼
关键词:色季拉山森林土壤
西藏主要农作区土壤pH值和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山南和拉萨几个主要农作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藏主要农作区土壤0~10、10~20和20~40 cm层次上土壤p H值和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农作区供试土壤均表现为碱性,且随土层加深土壤p H呈增加趋势,土壤p H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有较小的空间变异。土壤在0~10、10~20及20~40 cm土层其p H分别为8.45±0.26、8.53±0.24和8.56±0.24,变异系数分别为3.08%、2.79%和2.81%;土壤电导率及其变异系数均表现为:0~10cm〉10~20 cm〉20~40 cm,电导率均值分别为:(1.77±1.28)、(1.50±1.05)和(1.30±0.68)us/cm,变异系数分别为:72.35%,69.89%、51.90%;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电导率与p H值之间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其回归方程为y=-0.0635x+8.646(R2=0.0318)。
曹丽花刘合满普塔拉
关键词:农作区H值土壤电导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以林芝地区八一镇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剖面(0—50 cm)的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和电导率在垂直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尤其以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受影响最为明显。草地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即随着土层加深,含水量呈降低趋势。在区域空间上,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着土层加深,各层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之间的变异性逐渐减小。
杨红徐唱唱赛曼曹舰艇曹丽花张爱琴刘合满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值含水量电导率
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被引量:13
2019年
为阐明不同生长年限森林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为植物-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几种典型森林植被(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海拔4000 m和3900 m区域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年生和2年生植物叶片及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叶片和枯落物OC含量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未分解枯落物(ND)>半分解枯落物(SD)>完全分解枯落物(CD),即老叶片以C积累为主,而枯落物OC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OC平均含量(68.5%)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5.5%);叶片N、P、K含量表现为1年生>2年生,即新叶以N、P、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为主。枯落物TN含量低于中国森林的平均水平(12.03 g/kg),而TP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0.74 g/kg),枯落物TN和TP以SD最高,即分解初期表现为净固定,而后期则呈净释放,TK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K的净固定;叶片C∶N,C∶P和C∶K表现为2年生>1年生,枯落物C∶N,C∶P和C∶K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叶片N∶P处于较低水平(6.08),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6.0),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营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阐明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曹丽花尹为玲刘合满杨红连玉珍郭丰磊
关键词:色季拉山叶片枯落物养分含量化学计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