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东华 作品数:9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复发肝细胞癌长期生存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复发肝细胞癌(rHCC)病人的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行局部消融治疗的73例单发rHC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病人消融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3个月,1、3、5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1%、67.5%、49.3%,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融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位置是影响病人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rHCC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远期生存期,消融术前甲胎蛋白>20μg/L及肿瘤位于高危部位是导致病人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史瑶平 池嘉昌 施东华 王涛 崔丹 王智 翟博关键词:复发性肝癌 消融 预后因素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1 2010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最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施东华 王小林关键词:大肠癌 肝转移癌 诊治模式 局部联合全身CAR-GPC3T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病例报告 目的 评价局部联合全身CAR-GPC3 T 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两例晚期肝细胞癌(GPC3 靶点表达阳性)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治疗(包括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出现疾病进展。第一例患者肝脏病灶在末... 史瑶平 施东华 翟博关键词:肝细胞癌 CART 经皮肝穿刺活检联合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在肝肿瘤诊疗中的应用(附46例报道)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或透视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结合动脉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难以明确诊断或欲知病理类型的肝占位患者共46例,肝穿刺活检前先行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暂时保留导管于肿瘤动脉,用B超或透视导引下行肝穿刺活检。活检后再行一次动脉造影,判断有无穿刺道出血。如存在出血征象,则行肿瘤供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在栓塞完成后,再行最后一次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供是否阻断以及出血是否停止。患者每次重复穿刺肝内病灶前,均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穿刺活检针,以避免穿刺道肿瘤种植。结果 46例患者肝穿刺活检均顺利完成,其中37例用B超导引,9例患者在透视下肝穿刺活检成功。46例患者共取出114条0.8~1.5cm细条组织,26例血管造影显示为富血供肿瘤,供血血管紊乱,不规则。4例肿瘤病灶较小,穿刺活检后造影显示造影剂弥散至瘤周并有小的门脉分支显影,考虑存在动静脉瘘或出血;3例显示造影剂外渗;此7例患者中有3例选用单纯超液化碘化油加明胶海绵颗粒行肿瘤血管栓塞,另4例选择了化疗栓塞。本组中共有36例患者术中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均对肿瘤进行了化疗栓塞,5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灌注化疗。大部分患者(80.4%)术后仅有轻度穿刺点疼痛,与穿刺时肝包膜刺激有关,均在术后第2~3天好转,无需使用镇痛剂;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胸腔积液、腹膜炎;患者未出现穿刺道、肝包膜下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表现。术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穿刺道肿瘤种植。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1.2%。结论在肝肿瘤诊疗中,经皮肝穿刺活检结合动脉造影及栓塞,可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穿刺出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组合方案。 李国平 王小林 陈颐 龚高全 程洁敏 李长煜 施东华关键词:经皮肝穿刺活检术 动脉造影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肝肿瘤 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标志物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液体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相关标志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采取非PVTT和PVTT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血清各20例,采用磁珠分离系统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 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通过神经网络算法(statistical neural networks,SNN)建立图谱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经数据对比分析找到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质荷比(m/z)峰(P<0.05),从中筛选出最具划分能力的8个质荷比峰(m/z=4 420.43、4 055.19、2 988.80、4 091.46、4 072.24、6 935.04、4 109.53和5 321.17),并以此建立HCC的PVTT诊断模型,模型识别率达到97.5%,而预测率达到92.73%。非PVTT组和PVTT组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5%。结论筛选得到的蛋白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PVTT的相关标志物,诊断模型可能对预测PVTT的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长煜 王小林 龚高全 程洁敏 陈颐 刘凌晓 李国平 王成刚 施东华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蛋白质组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王军 施东华 华静 沈加林关键词: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高压 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人类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HepLPC)对巨噬细胞亚群M1及M2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细胞扩增培养体系(TEM)将原代肝细胞体外扩增转分化为HepLPC,培养过程收集HepLPC条件培养上清,离心后冻存备用。巨噬细胞为C57小鼠骨髓来源(BMDM),通过红细胞裂解处理后,加入小鼠GM-CSF 40 ng/mL培养,刺激诱导7 d,贴壁所得为实验所需巨噬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通过LPS 100 ng/mL刺激产生炎性状态的M1型巨噬细胞以及IL-440 ng/mL刺激产生具有抗炎及具有组织修复功能的M2型巨噬细胞。在定向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基础上,将HepLPC条件培养上清与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共同培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培养上清,细胞RNA和细胞蛋白,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PCR、ELISA等方法综合评价HepLPC条件培养上清对巨噬细胞不同亚群的影响。结果小鼠GM-CSF刺激诱导BMDM贴壁,得到M0型巨噬细胞。F4/80+(巨噬细胞总标记)表达占比92.8%。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F4/80+,CD11c+表达占比88.1%;F4/80+,CD206+表达占比97.0%。LPS刺激6 h,M1相关炎性基因表达上调:IL6表达上调(823.200±174.500)倍,IL1β表达上调(8.389±0.029)倍,iNOS表达上调(24.650±1.196)倍;IL-4刺激6h,M2相关基因表达上升:CD206表达上调(114.000±3.579)倍,IL10表达上调(2.634±0.028)倍,ARG1表达上调(53.260±8.083)倍;M1型、M2型巨噬细胞诱导成功。在此基础上,HepLPCs-CM共培养后,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IL6表达为(346.300±20.810),IL1β表达为(11.290±0.10),iNOS表达为(169.800±9.711);相关炎性因子下降:IL6分泌为(138.700±32.130)pg/(mL×10^(5) cell),IL1β分泌为(0.710±0.019)pg/(mL×10^(5) cell),iNOS分泌为(0.095±0.001)pg/(mL×10^(5) cell)。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CD206表达为(40.88±0.1768),IL10表达为(22.2±0.1414),ARG1表达为(32.25±0.2121);IL10分泌增加,为(108.052±0.472)pg/(mL×10^(5) cell)。结论HepLPC条件培养� 彭媛 周徐 景宏舒 朱雪晶 史瑶平 王涛 崔丹 施东华 丁敏 鄢和新 翟博关键词: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5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施东华 翟博 沈加林关键词:肝门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局部灌注化疗显著抑制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的生长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估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对pTNM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生长的影响,阐明局部灌注化疗在IIIB期结直肠癌术前降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行腹、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影像学表现为cTNMⅢ期共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直接行肿瘤病灶手术切除;B组患者切除术前一周予以TAI化疗。术后评估肿瘤的病理分期,两组中剔除非pTNM IIIB期患者,以A、B组各20例作为观察对象,测量其术前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直径及切除术后肿瘤病灶的实际直径。根据NCI不良反应分级CTCAE 3.0版评估TAI化疗后第5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体力状态Karnofsky评分。结果术前接受TAI化疗的病例(B组)与术前未接受局部TAI化疗的病例(A组)相比,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P<0.01),而TAI治疗的不良反应能够通过内科支持治疗后改善,不影响择期进行外科手术;TAI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力状态亦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明显抑制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的生长,对结直肠癌术前的降期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施东华 王小林 许剑民 程洁敏 龚高全 陈颐 刘凌晓 李国平 李长煜关键词: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