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立锋

作品数:5 被引量:10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羧化
  • 3篇羧化酶
  • 3篇磷酸烯醇式丙...
  • 3篇基因
  • 3篇PEPC
  • 2篇水稻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小麦
  • 2篇基因水稻
  • 2篇干旱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系数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玉米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生理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方立锋
  • 4篇赵明
  • 3篇丁在松
  • 2篇石云鹭
  • 2篇张彬
  • 1篇张桂芳
  • 1篇王志敏
  • 1篇勾玲
  • 1篇丛艳霞
  • 1篇朱平
  • 1篇孙锐
  • 1篇高志强
  • 1篇王金明
  • 1篇郭志江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稗草Ecppc转基因小麦的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采用携带pUbi-Ecppc质粒的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和C58c1),对经过预培养10-12 d的春小麦品种扬麦158、Bobwhite和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受体基因型、菌株-质粒组合等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首次将单子叶野生C4植物稗草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Ecppc)导入不同基因型小麦受体,并得到具有潮霉素(Hyg)抗性的转化植株。从816块共培养愈伤组织中转化得到34株抗性植株,其中14株PCR检测为阳性。扬麦158的转化效率达3.03%。Southern和RT-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并得到正确的转录。生理学检测显示,转基因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PEPC活性都有所提高。说明Ubiqintin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稗草PEPC cDNA基因在小麦中可以正确表达和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探讨PEPC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张彬丁在松张桂芳石云鹭王金明方立锋郭志江赵明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介导法
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的密度效应被引量:38
2009年
为进一步明确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叶面积系数(LAI)特征参数的密度效应,以吉单209和郑单958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分别设置4.5~10.5万株hm?25个密度和3.0~12.0万株hm-27个密度处理试验,应用作物高产群体相对LAI动态普适模型方程y=(a+bx)/(1+cx+dx2)模拟分析不同密度对LAI动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群体最大LAI在3.0~12.0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呈近似直线增大趋势,而最大LAI出现的时间随密度增加而提早;将LAI数据相对化处理后,不同密度群体的LAI差异在最大LAI之后较之前表现明显,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LAI衰减迅速。全生育期平均LAI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大趋势,而平均LAI与最大LAI的比率则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减小趋势。密度对模拟方程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邻密度差异不明显,间隔3.0万株hm?2的差异显著;不同参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参数a接近"0",受密度影响不大;b、c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d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群体LAI变化速率呈"N"形变化趋势,且与群体LAI变化及生育期对应,高密度群体LAI增加及衰减的速率均大于低密度群体,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为密度响应敏感期。由此可见,密度对春玉米全生育群体LAI动态具有调节作用,尤其群体LAI变化速率、最大LAI及其到达的时间、平均LAI及其与最大LAI的比率等重要特征参数对密度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对春玉米群体密度调控的参考指标。
孙锐朱平王志敏丛艳霞勾玲方立锋赵明
关键词:春玉米叶面积系数
转ppc基因水稻苗期抗旱特性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C4转基因技术改善C3作物光合作用,以期提高作物产量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关于转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对水稻的光合作用、产量和抗旱性的影响及其调节机理仍不很清楚。本研究以T4代转ppc基因水稻为材料,进行产量和苗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栽培条件下,两个转ppc基因株系(T1,T2)单株产量分别比未转基因的对照(WT)增产28%和42%,分蘖增加27%和40%;T1和T2可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胁迫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T1和T2SOD活性增幅(+25%)都显著高于WT(+9%),而MDA含量增幅显著低于WT,表明转ppc基因水稻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T1和T2比WT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和渗透势下降幅度,说明转PEPC基因水稻的渗透调节能力高于对照。PEG-6000处理下,得到的结果相似。
方立锋丁在松赵明
关键词:水稻干旱
转PEPC基因水稻干旱逆境下的生理反应
改善作物的光合性能、突破产量的限制一直是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方向。许多科学家认为,继“绿色革命”和杂种优势利用之后,改善光合作用将会成为产量潜力突破的最主要途径。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创造C4水稻是满足亚洲粮食需求的唯一方法。...
方立锋
关键词:水稻干旱
文献传递
农杆菌介导春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携带GUS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1301-Pubi-Ecppc的根癌农杆菌菌株C58c1、LBA4404和EHA105对4个春小麦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3M1.5为最佳诱导培养基;扬麦158和扬麦10是用于小麦遗传转化的良好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用农杆菌C58c1侵染预培养15d的扬麦158幼胚愈伤组织,当侵染液浓度为OD6000.8、侵染40min、共培养3d时,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筛选频率和PCR阳性率。对所得到的具有hyg抗性的愈伤和抗性植株进行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和PCR分子鉴定,初步证明Ecppc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再生植株基因组中。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小麦的遗传转化体系。
张彬赵明高志强丁在松石云鹭方立锋
关键词:小麦愈伤组织农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