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兵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脂肪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大鼠AD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ADSCs传代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胎牛血清组(正常培养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烧伤大鼠血清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ADSCs传至第3代时形态规则,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ADSCs均表达CD29、CD90、CD105,阳性率分别为88.6%、99.7%、92.8%,而CD31、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4.4%、4.7%、3.3%;经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成脂分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细胞增殖较快,各时间点吸光度值(A值)明显高于10%胎牛血清组及10%正常大鼠血清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1周后10%烧伤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20±5.13)%、(83.50±4.74)%、(90.20±6.37)%;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40±2.84)%、(12.50±1.96)%和(8.60±1.31)%,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t=2.39、4.86;P<0.05);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t=5.54,7.93;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烧伤大鼠血清可明显促进ADSCs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发生、促进ADSCs的分泌功能,严重烧伤后可望移植ADSCs用于细胞治疗。
- 谢松涛贾文斌白晓智陶克韩夫方小兵杨龙龙蔡维霞汤朝武胡大海
- 关键词:烧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清细胞治疗生物学特性
- 转录因子-SIP1在病理性疤痕中作用的研究
- 方小兵胡晓龙石继红胡大海蔡维霞
- 文献传递
- Wnt4对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自分泌的作用研究
- 目的 研究Wnt4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期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取3-6代细胞用于实验。体外实验分为四组,分别是瘢痕细胞对照组、TGF-β1组、Wnt4组、TGF-β1...
- 刘佳琦胡大海胡晓龙方小兵王耘川蔡维霞白晓智
- 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热损伤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来源问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ADSC-CM)对热损伤引起KC(人表皮细胞株HaCaT)凋亡的影响。方法(1)取5只健康BALB/c小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取第3代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十细胞表面标志物CD3l、CD34、CD45、CD90、CDl05的表达,并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2)利用51.5℃水浴孵育HaCaT细胞35S建立KC热损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热损伤后即刻细胞凋亡率。(3)另取热损伤后HaCaT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培养组、无血清培养组、50%ADSC-CM组、100%ADSC-CM组,分别以含体积分数10%FBS的DMEM培养液、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含体积分数50%ADSC.CM的DMEM培养液、体积分数100%ADSC-CM培养24h。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表达结果以灰度值比值表示)。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以上实验均重复测定3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1)分离培养的细胞形态规则,与Fb类似,CD3l、CD34、CD45阳性表达率低于10.0%,CD90、CDl05阳性表达率均高于90.0%,经诱导后可分化成脂肪细胞、骨细胞,鉴定为ADSC。(2)热损伤后即刻,HaCaT细胞的凋亡率为(9.8±0.4)%。(3)AO—EB染色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组HaCaT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多于其他3组。无血清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8.1±1.2)%,明显高于50%ADSC-CM组的(6.0±0.8)%、常规培养组的(4.6±0.8)%和100%ADSC-CM组的(3.1±0.4)%(t值分别为3.02、4.96、6.60,P值均小于0.01)
- 贾文斌胡大海王洪涛陈冬冬白晓智李娜韩夫方小兵杨龙龙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热损伤角质形成细胞
- 严重烧伤后RO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 本文研究活性氧簇(Rea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严重烧伤后肺损伤中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将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烫伤组(25只),烫伤组大鼠于恒温水烫仪中用...
- 蔡维霞计鹏樊磊胡晓龙王姝月方小兵朱雄翔韩军涛胡大海
- 关键词:烧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簇细胞凋亡
- Wnt4对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 1自分泌的作用研究
- 目的:研究Wnt4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期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取3-6代细胞用于实验.体外实验分为四组,分别是瘢痕细胞对照组、TGF-β 1组、Wnit4组、TGF-...
- 刘佳琦胡大海胡晓龙方小兵王耘川蔡维霞白晓智
- 抗瘢痕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其拮抗瘢痕的初步研究
- <正>临床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IL-10)能够明显抑制瘢痕的增生,改善瘢痕的组织结构,作为治疗瘢痕的有效药物已进入III临床。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将IL-10cDNA连接至载体pcDNA3.1(+)中,构建了真核表...
- 石继红胡大海胡晓龙方小兵白晓智官浩陶克蔡维霞朱雄翔汤朝武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核酸疫苗瘢痕
- 文献传递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修饰BMSCs在大鼠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基因转染修饰大鼠BMSCs对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IDO过表达慢病毒IDO[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1-Lenti转染供体4~6周龄BN大鼠来源的第3代BMSCs,筛选目的基因高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株IDO-BMSCs。行RT-PCR、Westernblot检测基因修饰前后BM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通过测量培养上清犬尿氨酸生成量检测IDO生物学活性。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以IDO-BMSCs、反应细胞(受体4~6周龄LEWIS大鼠来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刺激细胞(供体BN大鼠来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细胞比例分别为1:5:5、1:10:10、1:50:50及1:100:100(实验组1、2、3、4):每个反应体系另设IDO阻断孔,加入1mmol/LIDO特异性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以IDO-BMSCs与反应细胞(1:5)培养为阴性对照组,刺激细胞与反应细胞(1:1)培养为阳性对照组,IDO-BMSCs在RPMll640培养基中单独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培养5d,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进一步制备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将GFP-BMSCs(A组)、IDO-BMSCs(B组)及生理盐水(C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移植模型,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基因修饰后,BM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提高。IDO-BMSCs较GFP-BMSCs可明显提高培养上清中犬尿氨酸含量(P〈0.05)。加入1-MT前,实验组1、2、3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随IDO-BMSCs与反应细胞比例逐渐减少而不断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1-MT后,除实验组4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与加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实验组均�
- 韩夫王耀军王耘川贾艳慧杨龙龙贾文斌方小兵白晓智胡大海
- 关键词:BMSCS3-双加氧酶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 Smad交互蛋白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Smad交互蛋白1(SIP1)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整形手术切取的9例患者增生性瘢痕标本及其自体正常皮肤标本。分离培养原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及其自体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SIP1的表达情况。(2)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IP1转染HSFB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pcDNA3.1(+)组(空载体组);pcDNA3.1(+)/SIP1组;对照+TGF-β1组;pcDNA3.1(+)+TGF-β1组;pcDNA3.1(+)/SIP1+TGF-β1组。于转染后第48 h和72 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细胞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IP1表达明显低于自体正常皮肤组织。(2)pcDNA3.1(+)/SIP1转染HSFBs后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①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3.1(+)/SIP1组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胞给予TGF-β1刺激后,各组α-SMA表达均上调,但pcDNA3.1(+)/SIP1+TGF-β1组mRNA和蛋白表达水仍低于对照+TGF-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GF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3.1(+)/SIP1组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胞给予TGF-β1刺激后,各组CTGF表达均显著上调,但pcDNA3.1(+)/SIP1+TGF-β1组mRNA表达水仍低于对照+TGF-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较,SIP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低表达。SIP1基因转染HSFBs可降低纤维化相关因�
- 方小兵胡晓龙石继红蔡维霞白晓智贾文斌刘佳琦韩夫胡大海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转录因子-SIP1在病理性疤痕中作用的研究
- <正>疤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细胞外基质胶原过度和异常沉积为其特征。但疤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这里,我们证明下调转录因子-SIP1(Smad interacting protein ...
- 方小兵胡晓龙石继红胡大海蔡维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