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明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X线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鉴别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灶性

机构

  • 8篇武警河南总队...

作者

  • 8篇文明
  • 5篇李晓青
  • 4篇高海峰
  • 3篇高艳霞
  • 3篇乔瑛
  • 3篇韩庆元
  • 3篇李云
  • 2篇杨长年
  • 2篇喻朋辉
  • 2篇王丽丹
  • 1篇常万松
  • 1篇李红
  • 1篇宋芸
  • 1篇阮艳
  • 1篇晋爱莲
  • 1篇乔英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 030例成人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结果3 030例冠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0例,检出率为2.3%,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及窦外27例(38.5%);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3例(32.8%);前降支、回旋支均开口于左冠状窦17例(24.3%);单一冠脉2例(均为单一左冠,其中1例合并左主干高开口,2.8%),回旋支开口于对角支及窦房结支开口于右冠状窦各1例(1.4%)。结论64排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经济的检查方法。
宋芸韩庆元常万松文明乔瑛喻朋辉李云阮艳李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18F-FDG PET/CT对偶发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良恶性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及其解剖形态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研究对象分为生理性摄取组、...
高海峰韩庆元文明李晓青
关键词:疾病性质影像鉴别
文献传递
脑膜病变35例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文明杨长年乔瑛李晓青李云高海峰
关键词:脑膜病变磁共振成像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3例被引量:1
2008年
文明杨长年李增德高海峰乔英李晓青李云
关键词:脊髓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有脊柱病变患者进行全脊柱扫描成像,利用MRI图像分析病情。结果全部病例均显示完整的全段脊柱,清楚显示椎体、椎管、脊髓及周围韧带等结构。13例椎间盘突出,7例脊柱外伤,5例黄韧带肥厚,4例脊髓空洞症,2例脊柱结核,1例脊髓肿瘤。结论 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全段脊柱、脊髓影像,对查找病变部位和准确定位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李晓青张琼文明高海峰郝铮铮王丽丹高艳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图像拼接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过程中,施以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病理学确诊肝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接受本院诊断。行常规磁共振诊断及DWI诊断,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肝细胞癌、肝转移瘤ADC指标相比肝血管瘤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以上三种指标与肝囊肿对比,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DWI技术有利于鉴别肝脏良恶肿瘤,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李晓青文明路彦斌郝铮铮王丽丹高艳霞
关键词:肝脏肿瘤
肋骨骨折的CR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R系统在肋骨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地准确率。方法:选择65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CR检查,并同时进行常规X线摄影。结果:本组65例病人CR系统能全部清晰显示各型骨折线,而常规X线有17例病人检...
喻朋辉文明
关键词:CR成像肋骨骨折X线诊断
文献传递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2007年
目的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眶内海绵状血管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74岁,使用1.5T超导MPd,常规SE/VE序列,T1WI、T2WI,均注射Gd-DTPA。结果MRI平扫表现:4例长T1长T2信号,8例等T1长T2信号,3例短T1长T2信号(压脂),1例等T1等T2信号;其中2例肿瘤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表现: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呈中度略不均匀强化,4例分别为轻度强化、边缘强化及结节强化。结论根据MRI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态、信号、强化表现及好发年龄等特点综合分析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乔瑛韩庆元文明晋爱莲高艳霞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眶内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