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揣小伟

作品数:58 被引量:853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土地利用
  • 16篇碳排放
  • 10篇
  • 8篇城市
  • 7篇碳储量
  • 7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生态系统
  • 4篇土地资源
  • 4篇能源
  • 4篇能源消费
  • 4篇陆地生态
  • 4篇陆地生态系统
  • 4篇可持续利用
  • 3篇休耕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粮食安全
  • 3篇建设用地
  • 3篇耕地
  • 3篇耕地保有量

机构

  • 58篇南京大学
  • 9篇南京财经大学
  • 9篇华北水利水电...
  • 5篇安阳师范学院
  • 5篇聊城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信息中...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作者

  • 58篇揣小伟
  • 37篇黄贤金
  • 10篇钟太洋
  • 10篇赵荣钦
  • 8篇赖力
  • 6篇张梅
  • 5篇孙树臣
  • 5篇陈志刚
  • 5篇王倩倩
  • 4篇李丽
  • 4篇焦士兴
  • 4篇王婉晶
  • 3篇陈逸
  • 3篇张墨逸
  • 2篇章志
  • 2篇谈俊忠
  • 2篇高珊
  • 2篇彭佳雯
  • 2篇张兴榆
  • 2篇都金康

传媒

  • 6篇资源科学
  • 5篇生态经济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目的:对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电力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AHP方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水平整体偏低;(2)参评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研究结论:宜从市场机制、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构建电力行业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框架体系。
徐慧黄贤金姚丽揣小伟赵荣钦高珊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电力行业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张梅黄贤金黄贤金
关键词:城市空间计量模型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2年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研究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区域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经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区域碳排放核算、因素分析及减排潜力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面向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研究等方面对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结合南京大学学科发展优势,提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典型产业区碳排放研究、城市改造和环境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城市功能区碳排放研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区域碳排放的土地调控机制与方法体系研究等。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36
2013年
为了研究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该文首先界定了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概念和内涵,从地类图斑、功能区、区域3个层面分别构建了面向规划执行过程和规划执行结果的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并制定了相对应的空间吻合度分级标准;然后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每年的实施结果与规划目标的空间吻合性,及时发现数量和空间上的不吻合及其原因,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实施。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王婉晶揣小伟黄贤金陈志刚钟太洋李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实施评价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初步研究——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内涵、估价方法、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6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土地价格最为密切的17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定级,其定级综合分值位于0.35—0.65之间,土地等级被划分为四个,主要评价单元属于二级水平。考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计算样点地价,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确定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对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其余各级土地之间的地价差异依次递减,表明土地质量越好,价格反映越敏感。同级土地价格变化范围的差异:商业用地价格级差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表明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同,集体建设用地地价对土地质量敏感性的反应也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揣小伟黄贤金许益林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87
2011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利用ArcGIS9.3分析1985到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和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975.72Tg,其中土壤碳储量为922.03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94.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41kg/m2,植被碳储量为53.69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91kg/m2;②1985-2005年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共减少9.73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7.54Tg,植被有机碳储量减少2.19Tg,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有机碳的释放,释放量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1%;③建设占用耕地是引起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总体而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平衡的扰动并不大;④应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碳汇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式来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
揣小伟黄贤金郑泽庆张梅廖启林赖力卢俊宇
关键词:碳储量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能源消费CO2排放的时空耦合分析被引量:29
2019年
探究城市土地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协调城市土地与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重心模型、总体耦合态势模型和空间耦合协调模型,使用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费和DMSP/OLS夜间灯光等数据,分析了1995-2013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耦合特征,并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13年,建成区面积与碳排放量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建成区面积由1251 km^2,增加至4394 km^2,碳排放量由30389.49万t,增加至90405.22万t。城市土地与碳排放间呈显著的正相关;②城市土地与碳排放空间差异明显,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无锡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对较大,碳排放相对较高;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碳排放耦合关系总体上呈减弱-增强-波动的态势。协调关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中,低协调阶段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小,高协调阶段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且呈集聚分布特点。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宁波处于高协调阶段;④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市土地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度具有驱动和制动的双重作用。同时,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空间因素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
李建豹黄贤金孙树臣揣小伟
关键词:城市土地TOBIT模型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具体是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矩阵获取方法和碳减排导向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方法整合,实现GIS空间分析...
赖力黄贤金章志都金康李丽钟太洋陈志刚陈逸揣小伟彭佳雯张墨逸赵荣钦
文献传递
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21年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由良好耦合协调转化为优质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的趋势,空间格局较为稳定。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间集聚性呈波动变化趋势。(2)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年末总人口与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产业比例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负向作用,但不明显。
李建豹黄贤金揣小伟孙树臣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能源消费碳排放耦合协调度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利用土壤采样地数据、植被生物量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分别计算了2005年江苏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种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植被碳密度和碳...
揣小伟黄贤金郑泽庆王婉晶
关键词:碳储量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线性规划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