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本南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3篇疫情
  • 3篇染病
  • 3篇艾滋病
  • 2篇登革热
  • 2篇输入性
  • 2篇输入性登革热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病毒
  • 1篇大学新生
  • 1篇蛋糕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机构

  • 17篇黄冈市疾病预...
  • 3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 1篇黄冈市卫生防...

作者

  • 18篇戴本南
  • 7篇王芬
  • 3篇薛建斌
  • 3篇骆金俊
  • 2篇朱然
  • 1篇戴纯清
  • 1篇王宗田
  • 1篇韩春生
  • 1篇邢燕
  • 1篇严立
  • 1篇程均福
  • 1篇张瑜
  • 1篇郝新春
  • 1篇吴杨
  • 1篇潘洁
  • 1篇黄技贵
  • 1篇陈斌
  • 1篇张险峰
  • 1篇许向东
  • 1篇潘自平

传媒

  • 11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湖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14年黄冈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黄冈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4年间1751例甲肝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黄冈市甲肝发病率从2005年的4.65/10万下降到2014年的0.75/10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26.25,P〈0.01);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英山县(7.83/10万)和浠水县(5.40/10万)高发;男性发病率(3.54/10万)明显高于女性(1.58/10万)(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人群,75.47%的病例是农民,农民、工人及民工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实验室诊断病例比例从2005年的16.67%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72.34%(χ^2趋势=167.32,P〈0.01)。结论黄冈市甲肝进入低流行状态,今后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要做好其他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王芬倪勇骆金俊戴本南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43例艾滋病感染者调查报告
2005年
戴本南薛建斌郝新春
关键词:艾滋病HIV
黄冈市2011-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黄冈市2011-2016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2016年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麻疹疫情为资料,分析发病的人群、时间、地区和职业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16年黄冈市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组和≥15岁组,分别占总发病例数的56.44%和32.4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93,P<0.05);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有发病,但3-6月份为高峰(χ~2=405.573,P<0.05);10个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红安县、浠水县和黄州区;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农民最多,分别是52.44%和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244,P<0.05)。结论黄冈市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婴幼儿和≥15岁青壮年,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季节高峰在每年的3-6月份。
李亚曾洋戴本南邢燕
关键词:麻疹疫情现状流行病学
黄冈市2004-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黄冈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71 625例,年均发病率为374.77/10万;死亡13种524例,年均死亡率为0.72/10万;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最多(53.6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8.99%)、肠道传染病(7.01%)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16%),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四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和梅毒;手足口病位居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肝炎是该市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是黄冈市主要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发传染病)是主要传染病死亡负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王芬戴本南
关键词:传染病
2010—2017年黄冈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黄冈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黄冈市SFTS疫情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7年黄冈市累计报告SFTS病例1 210例,死亡85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06.84,P=0.00),病例主要集中在黄冈市北部山区。96.03%的病例发生在4~10月份。发病年龄集中在45~74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χ~2=9.62,P=0.00);男性SFTS病死率高于女性(χ~2=5.18,P=0.02)。80.9%的病例是农民。病例从发病到确诊上报平均时间间隔20.6d。年龄大的病例较年龄小的病例死亡率高(χ~2=3.59,P=0.00)。死亡病例在皮肤出现瘀斑瘀点、呕血、眼结膜充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χ~2_(瘀点瘀斑)=9.95,P=0.00;χ~2_(呕血)=5.15,P=0.02;χ~2_(眼结膜充血)=12.33,P=0.00)。发生的一起聚集性疫情中患者3最可能是接触患者2的血液和分泌物而感染。结论应重点加强山区SFTS防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降低病死率;加强宣教,提高公众特别是农牧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应加强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蜱等媒介的密度控制工作。
戴本南王芬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新发传染病
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许向东戴本南朱然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分析高危人群
基于量化考评方式的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管理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客观公正的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管理方式。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市各县(市、区)免疫规划工作开展量化考评打分,汇总最终得分并排名。结果量化考评得分直观明了,能较真实反映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情况。结论基于量化考评方式对推动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骆金俊戴本南李婷婷
关键词:量化考评免疫规划质量管理
城市外来人员传染病防治观念与意识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薛建斌戴本南
关键词:传染病
湖北省首起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特征及处置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年8月黄冈市黄州区发生的湖北省首起输入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评价疫情处置效果,为今后防控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病例定义回顾性搜索病例,检测患者血清IgM、IgG、NS1抗原和登革病毒核酸,应用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应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幼密度。结果此起疫情自6月21日首例(输入)病例发病至9月11日末例病例发病,累计发现病例50例,流行高峰为8月20日至9月1日,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94.00%)、乏力(78.00%)、头痛(48.00%)、肌肉关节痛(37.00%)、皮疹/出血点(26.00%)。病例分布于1个街道(禹王街道)内相邻的2个村(韦家凉亭村49例、樊家湾村1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85∶1,发病年龄以5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占89.10%。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各占26.10%,其次为工人13.00%。疫情家庭聚集性较为明显。有8例病例检测登革病毒核酸为阳性,基因分型为Ⅰ型登革病毒。应急响应启动后,黄州区各乡镇(街道)的村居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BI均降至5以下。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医务人员诊断识别能力不足、环境卫生差、蚊密度高是导致该起登革热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防控重点是传染源的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蚊媒孳生环境的制理和快速杀灭成蚊。
戴本南王芬潘洁韩春生黄科
关键词:登革热暴发疫情
红安县一起红斑肢痛症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戴本南
关键词:红斑肢痛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扩张致病原因流行病学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