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筱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牙槽
  • 5篇牙周
  • 4篇牙槽骨
  • 4篇牙合
  • 4篇前牙
  • 4篇安氏
  • 3篇正畸
  • 3篇错[牙合]
  • 2篇牙槽嵴顶
  • 2篇牙周组织
  • 2篇牙龈
  • 2篇正颌
  • 2篇上前牙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锥束
  • 2篇锥束计算机体...
  • 2篇锥形束CT
  • 2篇机体
  • 2篇畸形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口腔...
  • 6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2篇徐筱
  • 9篇徐莉
  • 3篇侯建霞
  • 3篇吴佳琪
  • 3篇江久汇
  • 3篇李小彤
  • 2篇梁成
  • 2篇王晓霞
  • 2篇刘建
  • 1篇冯向辉
  • 1篇郭园
  • 1篇周彦秋
  • 1篇郭立新
  • 1篇栾庆先
  • 1篇王宪娥
  • 1篇王晓霞
  • 1篇王晓霞
  • 1篇胡文杰
  • 1篇李翠英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的长期观察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角化龈和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患者均因存在下颌前牙软硬组织不足问题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并完成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共纳入病例20例,平均年龄(25.40±4.27)岁,男6例、女14例,平均随访(3.70±1.05)年,共纳入119颗患牙(中切牙39颗,侧切牙40颗,尖牙40颗)。软组织采用角化龈宽度及牙周生物型评估,牙槽骨厚度、面积及高度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软硬组织共同采用牙周表型描述。结果:所有患牙治疗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P<0.001),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分别增加(1.82±1.57)mm、(2.03±1.48)mm、(2.05±1.27)mm。中切牙及侧切牙在治疗后厚龈型比例显著增加(P<0.001),尖牙无显著变化。牙周术后及联合治疗后所有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及面积均显著增加(P<0.001),颊舌侧总面积增加(P<0.001);尖牙颊舌侧总面积基本不变。治疗后各牙位唇侧牙槽骨高度均增加(P<0.001)。结论:完成牙周-正畸-正颌系列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表型改善,长期效果稳定,可降低牙周并发症风险。
潘孟乔刘建徐莉徐筱侯建霞李小彤王晓霞
关键词:错[牙合]
依据牙槽嵴和根尖周牙槽骨骨状况进行牙槽骨分类法被引量:1
2014年
如果治疗前能对牙槽嵴顶和根尖周的牙槽骨情况及其厚度有一定了解,那么对于满足美观和功能的风险评估将会有所帮助,尤其是在上下前牙区发育异常及想要达到前牙保护耠时。本文介绍了一种牙槽骨(表型phenotype)的新分类法,该分类方法将牙槽嵴顶和根尖周区牙槽骨分开考虑,并依据每个区域的唇颊侧牙槽骨厚度进行分类,从而有助于跨学科治疗的风险评估。牙槽嵴顶区被定义为从釉牙骨质界向根尖方向4mm范围内的牙槽骨区。根尖周区牙槽骨范围取决于每个牙的牙根长度,它从釉牙骨质界根尖方向4mm处(牙槽嵴顶区止点)延伸至根尖区为止。每个区域的牙槽骨(牙槽嵴顶区和根尖周区)都可以归为厚型或薄型。唇颊侧骨质厚度≥1mm称为厚型,而厚度〈1mm则称为薄型。
徐筱徐莉
关键词:牙槽嵴顶风险评估根尖周
一种牙列牙槽骨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牙列牙槽骨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口腔的扫描数据;利用所述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以得到重建数据;对所述重建数据进行组织分割和标记,以获得不同组织的三维空间信息;对所述三维空间...
徐筱杨慧芳徐莉李刚
浅谈集体理论备课和集中操作校准提升青年教师胜任力——基于牙周病学本科生前期实习教学过程的思考被引量:1
2023年
牙周病学前期实习是牙周病学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病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经验为基础,以提升青年教师胜任力为切入点,总结牙周病学前期实习教学中的集体理论备课和集中操作校准制度对于提升青年教师胜任力的作用,以期为设计和制定合格牙周病学教师的培养制度提供借鉴。
徐筱冯向辉胡文杰刘建
关键词:本科生口腔医学教育牙周病学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18~30岁,观测前牙和前磨牙共72颗,216个位点,于排齐牙列后关闭间隙前行改良(超声)骨皮质切开术,并植入磷酸三钙骨材料.观察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及牙龈生物型等牙周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2、4、8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术前与术后各观测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手术前后中位数均为0;牙龈退缩手术前后中位数均小于2 mm,术前薄龈型牙齿占74% (53/72),厚龈型牙齿占26% (19/72).术后1、2、4周时角化龈宽度[分别为(5.7±1.3)、(5.8±1.3)、(5.6±1.4) mm]均显著大于术前[(5.1±1.4) mm] (F=12.087,P =0.000),术后8周时角化龈宽度为(5.1 ±1.2)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结论 初步证明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是安全的.
徐筱徐莉江久汇梁成吴佳琪王宪娥
关键词:牙周组织安全性
研究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组织厚度之间的关联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之间是否为正相关。纳入了60位20-35岁的患者(30位男性,30位女性),对其右上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软组织进行检查。使用一个带有橡皮止动片的牙髓探针和一个分辨率为0.01mm的数字化卡尺进行数据测量。获得的数据包括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结果显示,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5.54±1.09mm),中切牙次之(4.62±1.02mm),尖牙最窄(4.32±1.33mm)。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1.17±0.20mm),侧切牙次之(1.04±0.24mm),尖牙最薄(0.87±0.27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Pearson r=0.398,P〈0.05)、侧切牙(Pearson r=0.369,P〈0.05)和中切牙(Pearson r=0.492,P〈0.05)区域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初步得出结论,对于20-35岁的患者,右上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
徐筱徐莉
关键词:牙龈组织上前牙区数据测量中切牙侧切牙
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及牙根影响的锥形束CT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improved corticotomy,IC)对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和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C的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72颗牙齿纳入研究,采用锥形束CT结构重叠法,测量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后(T1)和上颌牙列间隙关闭后(T2)锥形束CT上颌前牙根尖水平的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和总厚度以及牙根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差异;按照Sharpe分级,判断牙根吸收程度.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根尖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由T1的(2.32±0.71)、(1.89±0.83)和(2.28±1.08) mm增加到T2的(2.68±1.48)、(2.47±1.02)和(2.41±1.40) mm,其中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两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harpe分级,12例患者72颗牙齿中69颗牙根吸收为1级,2颗为2级,1颗为3级.结论对于本组前牙移动量较大的减数患者,IC使其唇侧牙槽骨骨量有增加趋势,且绝大多数牙齿的牙根吸收为Sharpe分级的1级.
吴佳琪江久汇徐莉梁成李翠英徐筱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牙根吸收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一例被引量:7
2019年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是以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为核心,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增量,以有效规避正畸-正颌治疗的牙周软硬组织缺陷风险的手术方法。现报道1例通过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的病例。
徐筱靖无迪侯建霞周彦秋王晓霞徐莉
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正颌治疗正畸手术方法
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技术
2014年
徐筱译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目前被认为对于根面覆盖来说是最可预测的外科技术。但是,由于需要第二个手术部位获取移植组织,使得学者对其他方法产生了兴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技术(the pinhole surgical technique,PST)的可行性。这篇回顾性研究对采用PST方法治疗的43位患者的121个牙龈退缩位点的疗效进行检查,这些位点中85个为Ⅰ度或者Ⅱ度退缩,36个为Ⅲ度退缩。平均初始龈退缩为34±1.0mm。平均复诊时间为18±67个月。无第二个手术部位,仅用生物可吸收膜或脱细胞真皮组织基质作为移植材料。PST不需要松弛切口、锐性分离和缝合(当使用生物可吸收膜时)。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长2~3mm的切口(当作入路)。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疗效预测显示,完全的根面覆盖率可达到81.2%。而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效果分析显示,平均牙龈退缩减少百分率为94.0%±148%。当Ⅰ度,Ⅱ度和Ⅲ度退缩位点的数据集中起来后,疗效预测和效果分析的结果分别显示为69.4%和88.4%±19.8%。单次治疗的平均时长为223±10.1min。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率为95.1%,而且平均7.34±13.5d内可以感受到美观的变化。几乎没有术后并发症。这个结果显示PST有希望成为一个微创、可预测、有效并且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患者疗效满意度。
John C. Chao徐筱徐莉(审)
关键词:外科技术微孔疗效预测牙龈退缩可吸收膜松弛切口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徐筱徐莉江久汇吴佳琪李小彤靖无迪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牙槽骨质丢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