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怀民

作品数:227 被引量:1,90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90篇天文地球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3篇盆地
  • 46篇油气
  • 46篇储层
  • 39篇砂岩
  • 36篇油田
  • 36篇准噶尔盆地
  • 33篇地层
  • 33篇油藏
  • 31篇东河砂岩
  • 26篇层序
  • 25篇地质
  • 25篇测井
  • 24篇成藏
  • 23篇剩余油
  • 21篇凹陷
  • 19篇层序地层
  • 16篇水平井
  • 16篇平井
  • 14篇砂体
  • 14篇塔里木盆地

机构

  • 16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
  • 6篇长江大学
  • 6篇中国石化胜利...
  • 5篇北京大学
  • 5篇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塔里...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化中原...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27篇徐怀民
  • 34篇徐朝晖
  • 21篇江同文
  • 21篇王超
  • 14篇焦翠华
  • 14篇阳建平
  • 13篇刘太勋
  • 12篇孙盼科
  • 11篇牛玉杰
  • 10篇昌伦杰
  • 10篇尹志军
  • 10篇方世虎
  • 9篇李国永
  • 8篇李林
  • 8篇刘楼军
  • 8篇侯加根
  • 7篇吴胜和
  • 7篇信荃麟
  • 6篇赵俊威
  • 6篇岳大力

传媒

  • 1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0篇新疆石油地质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地质论评
  • 8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现代地质
  • 7篇科技导报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石油学报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石油大学学报...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1篇2019
  • 17篇2018
  • 22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0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2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相单砂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相单砂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岩心数据、单井的多条测井曲线、单井柱状图、生产数据,其中,条测井曲线至少包括:倾角测井曲线和密度曲线;通过测井曲线,确定单井中砂体的上...
余义常徐怀民高兴军王超宁超众杨乐朋周新茂王方
原油组分对石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与表征方法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石油酸、沥青质和原油对石英片表面进行处理,用动态板法和悬滴法分别评价处理前后石英表面的润湿性,获得水湿、中性润湿和油湿3种不同润湿性的石英表面,分析石英表面润湿性改变机制。结果表明:经过铬酸洗液处理后,石英表面亲水性增强;用石油酸甲苯溶液处理后,石英表面变为弱水湿状态;沥青质甲苯溶液使石英表面变为中性润湿性;用20%正庚烷原油混合体系处理得到油湿性的表面,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导致石英表面润湿性反转的主要因素。
王业飞徐怀民齐自远徐晓丽宋新旺
关键词:石英原油接触角
准噶尔盆地冲积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刘太勋徐怀民尚建林王勇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流动单元划分剩余油分布
克拉美丽石炭系火山岩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被引量:11
2012年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通过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优选陆东—五彩湾地区作为勘探主战场,展开针对石炭系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深化成藏认识,确立了以火山岩岩体控藏的勘探思路,研发了与之相应的配套技术,在滴南凸起上以火山岩岩体为主要目标展开钻探获得突破,探明了千亿方的石炭系自生自储的克拉美丽气田,形成准噶尔盆地第一个大型整装火山岩气田,并已实现规模高效开发。石炭系火山岩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董雪梅徐怀民贺陆明任军民吴静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克拉美丽气田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被引量:270
2003年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徐怀民
关键词:油气成藏体系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垂向运移侧向运移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的层次结构、油气成藏体系与隐蔽油气藏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被引量:9
2008年
从盆地构成的层次结构及油气藏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陆相盆地的层次结构的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及划分方法,将济阳坳陷油气成藏体系划分为四级三类.四级:油气成藏体系组合、油气成藏体系、油气成藏组合和油气藏,三类:它源型前古近系基底潜山型油气成藏体系组合、自源型古近系中深层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它源型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体系组合.阐述了各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及其内部单元的油气藏分布特点.
徐怀民徐朝晖张善文王志高王永诗
关键词:成藏体系盆地结构油气藏
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为例被引量:50
2007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合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影响烃源岩的演化进程,控制着含油气系统的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构成含油气系统的运聚、改造和后期保存的关键时刻。
方世虎宋岩徐怀民范瑞东刘楼军许秀才
关键词:复合含油气系统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
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精细描述
徐怀民焦翠华尹志军刘太勋刘晓兵王海更
《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精细描述》研究项目是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开展的基础研究项目。立项目的是充分利用该区现有的地质、测井、地震解释资料,从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入手,采用高分辨率...
关键词:
关键词:储层精细描述地质统计学方法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储层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火山岩空间分布形态多变,物性变化复杂,加强储层描述是提高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以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表明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安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多为灰黑色或灰绿色,具有斑状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火山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原生裂缝三类。储层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岩相带、裂缝及溶蚀作用、断裂作用等共同控制了有效火山岩储层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对查干凹陷苏红图组而言,断裂带背景下的自碎角砾熔岩微相、气孔—杏仁火山岩微相和底部扁平气孔—杏仁火山岩微相为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新建查干凹陷火山岩储层分类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区域火山岩体储层Ⅲ型为主,Ⅰ型和Ⅱ型较少。
房倩国殿斌徐怀民
关键词:岩石地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
叠合型不整合结构与油气分布样式:以塔中石炭系东河砂岩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探讨了东河砂岩三级层序界面处发育的不整合结构在空间上有序分布所造成油气的差异运聚。将东河砂岩划分为底部不整合上覆层、原状输导层、风化残余层、风化黏土层、顶部不整合上覆层和区域盖层6类成藏结构单元。成藏结构单元在塔中西北地区和塔中东南地区组成不同,构成两类7种不整合成藏结构样式。两类成藏结构样式分别对应两类的油气藏组合:(1)在塔中地区西北部成藏结构单元被分隔,油气沿东河砂岩段顶部风化黏土层及盖层底部发生运移,形成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组合,包括不整合上覆层背斜油气藏、不整合上覆层岩性油气藏和风化残余层低幅背斜油气藏3种油气藏;(2)在东南地区成藏结构单元之间发生连通,油气底部不整合上覆层和盖层底部向隆起部位侧向输导,形成不整合连通型油气藏组合,包括连通型背斜油气藏和连通型地层超覆油气藏2种油气藏。这为东河砂岩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王涛徐怀民邓西里董少群江同文周新平黄娅
关键词:不整合成藏组合东河砂岩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