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山

作品数:124 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4篇小儿
  • 30篇静脉
  • 29篇外科
  • 28篇门静脉
  • 28篇腹腔
  • 28篇腹腔镜
  • 27篇儿童
  • 25篇手术
  • 16篇畸形
  • 16篇REX
  • 15篇胆道
  • 15篇闭锁
  • 14篇切除
  • 13篇胆道闭锁
  • 13篇门脉
  • 13篇门脉高压
  • 12篇囊肿
  • 11篇先天
  • 10篇蛋白
  • 10篇预后

机构

  • 110篇首都儿科研究...
  • 14篇首都儿科研究...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唐山市丰润区...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澳大利亚莫纳...

作者

  • 124篇张金山
  • 108篇李龙
  • 52篇刘树立
  • 34篇张军
  • 34篇侯文英
  • 31篇刁美
  • 31篇李颀
  • 29篇明安晓
  • 23篇李旭
  • 19篇王文晓
  • 18篇李胜利
  • 16篇谢华伟
  • 15篇魏延栋
  • 14篇崔龙
  • 13篇董宁
  • 13篇周峻
  • 12篇叶茂
  • 11篇刘垚
  • 10篇管考平
  • 9篇王海斌

传媒

  • 5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6篇临床小儿外科...
  • 12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14例报告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8月~2016年5月对14例小儿腹膜后肿物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其中右上腹膜后肿物采用悬吊肝右叶暴露肿瘤的方法,用Hem-o-lok夹闭肿瘤动脉和静脉分支,断离血管后将肿物完整切除;左上腹膜后肿物,将结肠韧带游离,脾脏和胰腺掀起,暴露肿瘤,用Hem-o-lok夹闭肿瘤动脉和静脉分支后切除肿瘤。1例右侧髂血管表面肿瘤,将肿物与髂静脉分离后完整切除。1例左侧结肠旁沟内囊性肿物,沿边界将肿物完整切除。结果 1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0~230 min,平均126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1 ml,无输血者。术后住院时间1~7 d,平均4 d。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5例,成熟性畸胎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囊性肉芽肿1例,消化道畸形1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14例随访1~82个月(中位数32.5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张金山李龙李颀刁美李旭管考平陈震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小儿神经母细胞瘤
HEX基因Exon124G/A多态性与胆道畸形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胆道畸形患儿HEX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索HEX基因与胆道闭锁(BA)和胆总管囊肿(CB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BA患儿117例,其中男72例,女45例,年龄1~6个月(1~2个月12例,243个月42例,大于3个月63例)。CBD患儿32例,其中男6例,女26例,年龄1个月~13岁。另取门诊正常体检儿童(无畸形)51例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对HEX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对HEX基因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胆道畸形发病的相关性。结果24例存在Exon124G/A多态性位点(BA组19例,其中含AA等位基圜纯合子型4例;CBD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均为GA杂合型);18例存在Exon326T/G多态性位点(BA组12例,CBD组2例,对照组4例,三组各含GG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例,其余为TG杂合型)。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Exon124G/A多态性位点与BA发病有高度相关性(OR=4.75,95%可信区间1.0632~21.2207,P=0.026),而该基因Exon多态性与CBD发病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X基因Exon124G/A多态性位点可能影响基因翻译,进而影响肝胆系统的发育,与BA发病具有高度相关性。
谢华伟吴建新李龙李媛媛侯文英刘树立崔龙郑伟王文晓张金山
关键词: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多态性单核苷酸
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李龙刁美李索林张金哲张金山陈震李颀刘雪来姜茜乔国梁
WHO报告出生缺陷率高达5.6%,而我国是高发国家之一,消化道畸形占出生结构缺陷的首位,死亡率几乎是100%,治疗一直是小儿外科领域创伤大、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并发症高达10-25%,影响儿童健康。项目组30年来在国家...
关键词:
关键词:外科治疗微创治疗
测定胆道闭锁术后皮肤胆红素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2011年
目的 初步探讨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测定皮肤胆红素动态变化与黄疸消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12月,收治黄疸患儿52例,男19例,女33例,年龄36 d~304 d,平均年龄83 d,包括胆汁淤积5例,胆道闭锁47例,采血测血清胆红素同时测其皮肤胆红素.同期收治非黄疸患儿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26 d~200 d,平均年龄119 d,采血测血清胆红素同时测其皮肤胆红素.其中行Kasai手术胆道闭锁患儿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36d~127d,平均年龄63d,测其住院期间每日皮肤胆红素并以其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20μmol/L为界,将其分为黄疸是否消退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皮肤胆红素及其下降水平.结果 皮肤胆红素(x)与血清总胆红素(y)呈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945x-46.273(P<0.05).正常儿童的皮肤胆红素95%参考值范围为33.14~96.14μmol/L.黄疸消退患儿术后11 d、12 d皮肤胆红素水平(159 μmol/L和151μmol/L)显著低于黄疸未消退患儿(205 μmol/L和21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患儿术后平均每天皮肤胆红素下降较快(5.04 μmol/L vs 2.33 μmol/L,P<0.05).结论 测定皮肤胆红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较早反映胆道闭锁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情况.
王文晓李龙张金山刘树立谢华伟明安晓崔龙周峻
关键词:胆道闭锁胆红素皮肤
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在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在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中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9例(男6例,女3例)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人院,入院后完善腹部CT、超声及门静脉血管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和脾大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术中造影发现胃冠状静脉直径较细或长度不够,不能行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遂采用移植自体血管的方式,将其两端分别与门静脉主干和肝内门静脉左支吻合。其中采用移植空肠静脉方法治疗2例,回肠静脉4例,肠系膜下静脉3例。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期间,采用超声评估脾大小及分流血管通畅情况。记录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氨,评估脾功能亢进情况和肝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行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一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治疗。手术时间105-360min,平均218.3min。其中3例住院期间有输血记录。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2d。术后复查B型超声示脾长径为9.6-14.7cm,厚径为3.4-5.4cm;较术前(长径10.4-17.6cm,厚径3.2-6.8cm)明显降低。血常规、生化和血氨均恢复正常。随访B型超声可见分流血管通畅,血管直径为0.5-0.7cm,平均0.6cm;分流血管人肝血流速度为0.14-0.18m/s,平均0.16m/s。1例患儿复发,采用保守治疗有效。结论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患儿不能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时可考虑采用该方法治疗。
张金山李龙李颀刁美李旭孔赤寰叶茂魏延栋管考平董宁
关键词:门静脉血管移植
排便感受器认识的新观点及其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排便感受器是排便控制反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定位对小儿直肠和肛门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排便控制反射由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和便意反射组成。传统的观点认为上述感受器位于直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直肠切除的患儿仍然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和便意反射。
李龙张金山李正
关键词:肛门直肠手术中排便控制外科疾病直肠切除肌收缩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探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Ladd手术8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6岁。经脐、右上腹和右中腹置入3个5 mm trocar,将回盲部肠管推向左侧腹,寻找并确定Ladd韧带电钩离断,充分游离十二指肠解除压迫。自近端空肠逐步向远端小肠探查,并使扭转肠管复位。从回盲部向肠系膜根部切开肠系膜前叶的脏层腹膜,将十二指肠顺脊柱右侧下行,小肠置于腹腔右侧,结肠置于腹腔左侧。腹腔镜下或经脐部trocar提出阑尾切除。结果 8例均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合并中肠顺时针扭转。均在腹腔镜下予以复位并顺利完成Ladd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10 ml。1例探查过程中发现合并空肠异位胰腺,经扩大脐部戳孔后提出腹外切除。术后留置胃管1~3 d,拔出后恢复饮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随访2个月~2年,平均15个月,其中5例>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不适症状。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
谷奇李龙董宁李旭明安晓刁美张金山张霆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腹腔镜
外科结扎门体分流治疗12例Ⅱ型Abernethy畸形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门体分流结扎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肝外门体分流(Abernethy畸形)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12例Abernethy畸形患儿的外科手术过程和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便血9例,血清转氨酶升高和黄疸2例,低氧血症1例。当阻断引流后门静脉压力≤26cm H2O(1cm H2O=0.098 kPa)时,完全结扎门体分流;当阻断引流后门静脉压力>26cm H20时,行门体分流部分结扎术,保持门静脉压力在26cm H20左右,二期手术再行完全结扎分流血管。术后随访5~70个月(平均35.2个月)。结果本组12例Abernethy畸形患儿中6例行引流一期完全结扎,5例行分期结扎,1例行部分结扎术治疗,其中3例患儿因门静脉主干发育纤细,在行结扎同时施行Rex手术。9例便血患儿的便血症状较前明显好转。1例出生后黄疽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患儿术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降至正常。1例血清转氨酶升高患儿术后恢复正常,1例低氧血症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结论门体分流结扎术是治疗Ⅱ型Abernethy畸形的有效方法。
张金山陈兴海李龙侯文英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结扎术门静脉
北京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和临床特征
目的:了解6-18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比较使用NCEP或IDF标准时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选择适合中国儿童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探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等...
万乃君米杰王天有陈晓波张力张金山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肝内外门静脉造影管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肝内外门静脉造影管路,新型肝内外门静脉造影管路包括静脉导管、穿刺针和造影剂输注管,静脉导管包括静脉导管本体和导管本体开关,导管本体开关设置于静脉导管本体上以控制液体在静脉导管本体内的流动。本发明新型肝...
张金山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